包佳麗
摘 要:主要充分運用游戲這一獨特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數學教學,結合繪本閱讀、手工活動、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教學領域快樂學數學,注重趣味性和綜合性;結合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游戲、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快樂學數學,注重趣味性和生活性。
關鍵詞:游戲;快樂學數學;趣味性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的最重要的活動。我認為游戲化的數學教學能有效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積極性,促進幼兒智能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數學認知能力。
一、結合各領域內容快樂學數學,注重趣味性和綜合性
1.結合繪本閱讀學數學
家長和教師總想著怎么讓幼兒知道統計和概率歸納了生活,還有平面和立體、收集和整理、分類和排序、整體和部分、加加和減減,其實這些充彌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淺的、最好玩的、最實用的數學知識數學概念,都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繪本故事里,讓幼兒在感動的同時也打開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在數學繪本一系列的故事中,可以通過不同事物大小比較、用身體測量、辯論貨幣、看時間、認識時間概念的獨特性等主題加深幼兒對測量概念和測量工具的理解。數學繪本給教師提供了很好的教學資源,因為繪本中有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有鮮艷的圖片以及有趣的人物形象等,教師可以結合數學繪本設計出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幼兒在數學繪本閱讀中以各種游戲的形式快樂學數學。如,為了讓幼兒理解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基本圖形之間的組合與分解,我結合了數學繪本《喝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設計了一節數學活動,以喝了魔法藥的哈哈阿姨的故事情節貫穿活動全過程,和哈哈阿姨一起玩魔術進行圖形拼搭游戲。玩的游戲和操作活動,幼兒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圖形拼貼,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結合手工活動學數學
手工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平時生活中幼兒最喜歡剪剪貼貼。幼兒在手工活動中體驗著從觀察到思維、從認識到操作、從想象到創造的過程,并將自己已有的知識、技能、技巧及對周圍美好事物的認識進行綜合運用與創造。在手工活動中滲透數學知識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我班的特色活動——折紙活動中,幼兒知道了折紙所需要的紙張應是正方形的,從而區分了正方形和長方形。折紙的基本技巧中有上下、左右、對角線對折,幼兒明白了圖形二等分以及對稱的概念,也認識了對角線等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
3.結合體育游戲學數學
體育游戲是幼兒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幼兒可以通過蹦蹦跳跳鍛煉體質,提高技能,學好知識。在體育活動中滲透數學知識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改編后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數學知識。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游戲;結合圖形的教學,可創編體育游戲“跳房子”等。
4.結合音樂游戲學數學
音樂游戲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滲透數學知識,讓幼兒在音樂中接受數學教育。如,音樂游戲“變變變”中可以通過變前、后、里、外、左、右、上、下等多種方式讓幼兒輕松愉快地學會辨認方位。
二、結合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游戲快樂學數學,注重趣味性和生活性
數學不是脫離幼兒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義和公式,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相連的。把幼兒學數學納入幼兒自然的整體學習之中,將數學教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世界”中學數學,是我們的生活化研究所倡導的。
1.結合日常生活游戲學數學
我們的周圍,每樣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只要做個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的數學素材。如,玩具的類別、大小、形狀、空間位置;餐具數量的多少、大小匹配;樹木的高矮、粗細、排列規律……這些皆可作為幼兒有意義的學習素材。吃飯時可以通過觀察碗筷、盤子的形狀,遷移幾何圖形的認識;收集玩具時引導幼兒在歸類擺放中初步感知集合、分類知識;走樓梯時,數一數有多少臺階、觀察欄桿的顏色交替以感知有規律的排序等。
2.結合角色游戲學數學
角色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模仿和想象,體驗活動的樂趣,創造性地反映其周圍的現實生活。可以通過角色游戲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如,在“超市”的游戲中,在每樣商品上貼上10以內的標價,游戲開展中,請兩名幼兒當收銀員,其他幼兒分別扮演顧客,每名顧客可到銀行提取紙幣,幼兒可自由地進行購買活動;購買時,規定幼兒手中紙幣得買相應價格的商品,游戲中鍛煉了幼兒簡單的加減運算能力。又如,娃娃家中,引導幼兒將碗、勺一一對應,餐后將碗、勺分類擺放,觀察各種用具的外形、顏色等。總之,靈活機動地利用游戲中的隨機教育內容,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輕松、愉悅而又科學的數學環境,引導幼兒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學習,通過自身與環境的接觸,自由探索,動手、動腦、動口,促進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潛能。
3.結合結構游戲學數學
結構游戲中,幼兒在利用不同的結構材料時,要接觸到大、小、長、短、粗、細以及空間方位等數學概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掌握熟練這些概念。在游戲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如,先讓幼兒認識積木的各種形狀,再根據積木的形狀等將積木進行分類,并要明確積木放置的方位,還有利用積木搭建各種作品等。借助這些直觀形象的教學玩具,可以幫助幼兒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參考文獻:
羅莎琳德·查爾斯沃斯.3~8歲兒童的數學經驗:第五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9-139.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