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表演游戲融想象、創造于一體,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戲還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幼兒集體觀念的發展和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因此,需要教師對幼兒表演游戲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分析了如何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旨在探討有效的策略,促進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教師;反思;幼兒;表演游戲;有效策略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三大創游之一。目前幼兒園的表演游戲由過去單純以發展幼兒語言為主要目的的活動,轉變為涵蓋語言、社會性、藝術、科學等綜合能力發展的活動。幼兒也正在改變原來由教師的導演下被動模仿,轉變為在教師幫助與支持下的自主、自由、創造性的游戲活動。在這樣的表演游戲中,教師的指導策略對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對游戲水平的提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游戲中幼兒是主人,教師是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學會觀察、分析、評價幼兒的游戲成了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應靈活運用已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組織教學反思能力,運用有效策略有效推進幼兒表演游戲的水平,使教師反思能力與幼兒表演游戲水平得到協同發展。
一、教師在教學反思與提升幼兒表演游戲水平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對教學反思不夠重視
很多教師存在輕視教學反思或者對教學反思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在思想上認識到教學反思對幼兒表演游戲水平推進的重要意義,更沒有深刻思考幼兒在游戲中習得了什么,發展了什么。很多教師通過觀察已經發現了幼兒在表演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教師發現幼兒對大灰狼這個反面角色沒人扮演這一問題,在指導過程中教師經常采取商量或者安排這個角色給某一幼兒扮演,游戲結束時,對愿意扮演大灰狼角色的幼兒給予表揚,以為這樣就解決了大灰狼角色沒人扮演的問題。教師如果沒有針對游戲中出現的角色扮演這一問題進行全面剖析,(為什么孩子不愿意扮演大灰狼?如何讓大灰狼成為人人爭相扮演的角色?)沒有分析游戲中出現的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大灰狼這個角色等待的時間太長幼兒覺得不好玩,還是這個角色讓人討厭而不愿扮演),沒有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經驗,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解決游戲出現的問題。那相同的問題還會在下一次的游戲中反復出現,長此以往,班級幼兒表演游戲水平就會相對滯后。
(二)對反思什么不清楚
1.反思目的不明確,重點不突出。在幼兒園還有一部分教師反思寫得像記流水賬,沒有突出逐次表演游戲活動反思重點,反思的目的性不強,隨意地把幼兒在游戲的表現記錄下來,沒有針對游戲中普遍存在或特別突出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比如,在小班表演游戲指導過程中教師發現班級幼兒遵守游戲常規比較差,大多數幼兒無法在場地上安靜等待、觀看同伴的表演,四處走動、戲耍等現象比較普遍,針對這樣的突顯問題,教師沒有重點反思、調整游戲計劃,采取有效策略進行調整、推進幼兒游戲水平,反而針對游戲中出現的另一個問題場景布置進行重點分析調整。這樣主次不分的反思會造成下次游戲幼兒還會出現滿場自由跑動、游戲規則無法遵守的現象,這對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發展非常不利。2.對幼兒游戲水平提升措施不得力。表演游戲水平是對幼兒綜合能力的評價,既涵蓋了幼兒對表演腳本的理解、運用語氣、語調的變化和肢體動作來表現角色的性格特征等幼兒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也包含幼兒與同伴之間友好協商游戲主題、角色扮演、合作布置場景和收拾游戲材料、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等社會交往能力;還涉及對游戲道具的制作等藝術方面的能力……現在很多教師對提升幼兒表演游戲哪些水平還沒有真正弄明白;還有些教師對提升幼兒表演游戲水平存在片面的認識,有些教師甚至認為班級幼兒表演水平高就是表演游戲水平高,錯誤地把表演等同于表演游戲,或者出現重表演輕游戲的狀況,導致教學策略重點放在發展幼兒表演方面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幼兒學習品質和綜合能力的發展,幼兒表演游戲水平不容樂觀。
二、教師提高教學反思能力促進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形成教師教學反思常態化
教學反思是強調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歷中學習,是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反思也是教師澄清和質疑自身在組織和指導幼兒表演游戲的探究過程,而這種探究是跟隨教學不斷延續的過程。為了幫助教師尋求幼兒表演游戲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首先要確保教師的教學反思工作常態化。在大部分教師尚未形成自覺地針對每次表演游戲進行深刻反思的情況下,幼兒園可以先建立完善教學常規檢查制度為教學反思常態化保駕護航。幼兒園還要規定把教學反思當成下一次表演游戲組織的課前準備,并把這個準備當作一個重要指標進行評價。幼兒園可先借助骨干教師對普通教師的教學反思進行定期檢查并及時反饋,幫助教師分析表演游戲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也幫助教師找出自身教學反思的突出優勢;還可以搭建平臺讓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經驗交流與分享,促進教師教學反思工作扎實開展,讓教學反思成為教師教學準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保障教師對表演游戲做到在活動前有反思與調整,在游戲中有策略與推進。在形成教師教學反思常態化大背景下,教師對表演游戲的觀察與指導以及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的提升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教師在教學反思過程中不斷加強對表演游戲策略研究,有效提升幼兒表演游戲水平。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教師的教學反思內容不僅包含對幼兒的觀察與分析,對教師自身教育行為的內省與剖析,更重要的要有進一步調整與推進,這樣才能有效推進游戲的發展。教師首先要明確觀察與反思來自于幼兒表演游戲中出現的普遍或者突出問題,了解這些問題對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的發展會造成什么不利影響,深刻思考這些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1)教師自身因素(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學策略低效或者無效);(2)幼兒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認知水平等因素。只有把問題搞清楚了,教師的分析和調整才會有針對性,采取的策略才會靈活多變,符合本班幼兒實際,對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才能有效。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教學反思水平越高,對幼兒游戲存在的問題分析得越透徹,調整措施越得力,班級幼兒的表演游戲水平提高得越快。因此,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是提高班級幼兒表演游戲水平的一個重要舉措?,F將某教師在小班下學期組織的第一次表演游戲反思進行分析:班級幼兒對故事《小兔乖乖》的情節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幼兒能很專心地聽著,呼應著,有的幼兒還不時地做出開心、害怕的表情,聽到兔媽媽回來一邊敲門一邊唱歌時,會高興地唱起:“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聽到大灰狼來敲門時,會用粗粗的聲調來表示,還會學小兔拒絕開門的歌聲:“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但對角色的其他對話還不夠熟悉,與故事《拔蘿卜》一樣,對故事的講述部分不感興趣,只對唱歌部分感興趣。對故事中三只小兔的名字,只有個別幼兒能說出三只小兔子的名字——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此外,幼兒還不善于表演,不會自己做出一些表演動作。下次游戲要著重引導幼兒掌握角色的其他對話,初步學會角色的一些表演動作和表情。從該教師的反思中看出,教師對班級幼兒出現的問題(對故事的講述部分不感興趣,只對唱歌部分感興趣,只有個別幼兒能說出三只小兔子的名字)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從教師的描述中可以明顯看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更多來自教師本身。因為《小兔乖乖》這個故事角色形象鮮明,歷來深受幼兒喜愛,而這個班級的幼兒對教師講述的故事不感興趣,只對故事中唱歌部分感興趣。教師首先應該反省的是自身的教育行為:是教育方法不得當還是教學手段單一導致,又或者是教師講述故事時語言蒼白無力,無法吸引和感染幼兒,導致幼兒對聽故事失去興趣,無法記住角色對話;其次是分析班級幼兒:是傾聽習慣不好,還是班級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的問題。在調整與推進中教師一定要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如,當教師意識到自己的教育行為是造成問題的首要原因,在調整中應側重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靈活運用,教師可借助木偶表演、舞臺劇表演、童話劇表演等激發幼兒對《小兔乖乖》這個故事的興趣;教師更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講述故事語言的感染力,借助表情、動作、眼神更好地刻畫角色性格特征,使故事的角色生動形象地再現在幼兒面前,激發幼兒對扮演故事角色的興趣,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為下一次表演游戲做好準備。從上述例子不難發現,教師教學反思能力與幼兒表演游戲水平之間的關系是互利互惠的,也是協同發展的一個良性循環過程,班級幼兒表演游戲的水平要獲得有效提升,首先要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是挖掘教師教育個性智慧的一種手段。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幼兒表演游戲的水平,還能打破教師習慣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的傳統,珍視自身教育經歷中有價值的東西,是教師獲得專業發展的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如果教師擅長從自身的教育經歷中學習,只要長期堅持,必定能把幼兒的表演游戲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狄建華.淺談表演游戲的指導策略[J].家教世界,2012(12).
[2]潘詠梅.淺談幼兒園表演游戲的指導[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11).
[3]向立蓉.教師如何寫教學反思[J].新一代:下半月,2010(05).
作者簡介:張運顏,1970年出生,女,漢族,福建龍巖人,本科,幼兒園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語言教學和幼兒表演游戲。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