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經過實踐我發現,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學,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成功與自信,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一、小組合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擁有自信的基礎
1.給學生自我糾錯的時間
例題如下:On the bus,he asked the young man to___the cigarette.
A.put out B.put up
C.put down D.put off
題目中四個選項的意思學生很容易混淆。以前有的學生一做這種類型題就問老師,可下次再做這種題目仍然要出錯。自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后,每當處理這一類型題,我總是要求組員先自己查筆記,搞清區別。然后再互相交流,反饋糾錯。長期堅持下來,學生逐漸學會了自己查資料、養成了自己動腦思考問題的習慣,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
2.組員合作,通過“一幫一”形式解決每個學生的疑難問題
以前,我講解習題總是逐題進行,面面俱到。自己累得口干舌燥,學生學習效果卻不理想。現在,我們推行的是組內人員一幫一政策,1號幫6號,2號幫5號,3號幫4號。講解習題時首先是由組長針對組內大部分同學都不理解的題目統一講解。比如,閱讀理解題,往往難度較大,學生錯的題目不完全一樣,而且不少組員不完全理解短文的意思,這時組長就要充當組員們的小小翻譯官并根據情況具體指導,這樣一來,組內學員理解了短文,組長的閱讀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接下來,再由幫扶對象逐一講解。這樣,大多數學生不用再把時間浪費在會做的題目上,而且在講解過程中組員間的溝通與交流也更有針對性,不像集體講解那樣盲目,學習效率自然大大提高了。
二、小組合作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
在課堂上,我們可能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對話時,學生總感到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差而羞于開口;當眾拼讀單詞時,又總覺得自己會拼錯而不敢表現;正是這種經常性的自我否定評價,更加深了“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意識,形成了惡性循環。
針對這些情況,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注意給每個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我表現、自我展示中體現自我價值,從而培養起“人家行,我也行”的自我肯定意識。例如,在教授魯教版現行英語教材第九冊Unit 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Section A時,我會讓學生分小組玩“guessing game”的游戲。先給每個小組一張紙條,上面寫一種動物的名稱,然后讓各小組分頭準備用英語來描述此種動物,外加動作表演。在準備過程中各小組成員間互助合作,集體完成。像我班的孫?。ɑ┩瑢W,他平時有點內向,英語成績一直不理想,但他的歌唱得特棒。他們組準備的動物是大象elephant,由孫健表演。由于事先有了全組同學的幫助,孫健同學說得很流利,表演得很搞笑,當謎底被猜出來之后,他還即興演唱了一段兒童歌曲,使全班同學開心大笑。在這之后的英語課堂上,他的歌聲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漢語歌漸漸變成了英語歌曲,他在英語課上的學習勁頭更是與過去有了天壤之別。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合作中成長,在合作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競爭中體驗成功,使更多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也為高效課堂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