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應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基于此,通過分析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問題;解決策略
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在人們平時的生活中,語文的作用非常關鍵,為此,亟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實施語文新課改之后,語文教學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從以往單一性的教學模式逐步地轉變成多樣性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之處,需要探究解決不足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設計不夠靈活,過于僵化
初中語文教材有著多樣性的內容,由于教師的不同,效果也存在差異性。不同的教師,以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對相同的課文產生不一樣的見解,并且在教學課堂上,存在不少的隨機性。教師在正式講解課文之前,應當對相關文章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所設計的教案來進行。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設計不符合教案的情況也存在,這導致不少的教師手足無措,這是因為教學的教師不夠靈活,只是限于教案進行教學,而難以處理突發情況。
2.不科學的教學評價
實施新課改后,盡管大部分的語文教師也認識到,傳統意義上的教學中片面地把評價作為終結和目的是錯誤的,認識到教學評價的作用是教學、鼓勵、向導和診斷等,但是具體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因為受到客觀環境的制約、片面注重教學成績、思想上的偏差的影響,導致低位實踐與高位思想之間的強大反差,這重點體現在缺少熱情的、寬容的和真誠的評價。
3.教學指導缺少實踐性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比較多的一項內容是作文。作文課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針對作文課,教師大都較為傷腦筋,怎樣啟發學生更好地寫作,這非常關鍵。因此,在作文課上,教師應教授學生一系列文章的格式和題材,使學生以某個核心為重點進行寫作。雖然學生把握住了作文的框架,但其中的內容不夠豐富,這是由于學生缺少豐富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感悟,所寫作的內容并非自身的真摯情感,導致作文的淺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不足,不利于學生想象與思維的拓展,也不符合語文課程的要求。語文這門學科有非常強的實踐性,需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實踐技能的培養,而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這種技能,就務必實施語文實踐教學,而不應太過注重語文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探究學情,靈活地進行教學
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教師只有全面地了解學生,有效把握學生的需要,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與發展現狀,才可以實施更加有目的性的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探究學情指的是探索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特點等。探究學情應重視多元性、過程性和全面性等,應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究學生的起點能力。而探究學情的整個過程是預測探究、實時探究以及反思探究。而探究學情的多元性是指立足于學生的問題、結合教學知識,基于分析調查來探究學情。
2.實施科學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指的是對教學實踐活動的結果和過程進行價值斷定的活動或行為,它能夠反饋教學信息。而科學的教學評價務必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符合,適應新型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有助于啟發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體現實用性和指導性,而且體現先進性和科學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應當將所謂的權威摒棄,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提倡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激勵學生進行自評,啟發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與此同時,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形式,如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統一、體態語言和口頭語言相統一以及批評和表揚相統一。
3.有效地統一理論與實踐實施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效地統一實踐與理論,只有如此,才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意識。在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務必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在自身固有的經驗和認知上進行科學的想象??梢哉f,實際生活中到處充滿了語文和學問,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生活、觀察生活,寫出自我的真實感受、實際生活經歷,以抒發喜怒哀樂之情,從而增強對語文的感悟。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影響下,根據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探究學情,靈活地進行教學,實施科學的教學評價,有效地統一理論與實踐實施教學。與此同時,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以努力打造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曹建軍.探討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8).
作者簡介:劉麗華,女,本科,就職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特克斯縣教育局,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