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開,大量的新課題、新方法不斷涌現,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欣喜、振奮。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層出不窮的問題,理念和實踐貌合神離,徒有形式,實效堪憂。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課改需求,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培養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敢于反思、及時反思、善于反思、長期反思,通過不斷的反思,成長自己,從而提高教學能力,能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地應付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
一、課前反思,做到胸有成竹
很多時候,人們一說反思,就會想到事后、課后,其實不然,課前一樣需要反思。在新學期的伊始,我們需要思考:新學期的教學目標,設立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步驟;在每節課前,我們要思考: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恰當地取舍、補充、延伸。精心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更好地篩選問題、加深重點、攻克難點;面對設定好的教學步驟,我們需要思考:對于教學方法具體實施效果的評估,對于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的把握,對于可能出現的問題、失誤、困難的預設等。這一切的反思工作,都是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一一進行思索的問題,同時,能夠在備課教案上一一地反映出來,不給教學過程留有盲區。這樣的課前反思,為課堂的教學成功奠定了基礎,教師教學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學效率自然提高。
二、課中反思,做到游刃有余
課前預設的再好,教學中面對一群充滿未知數的頭腦,課上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可能是按照老師預先設定好的一步一步、毫無差錯地“走程序”,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學習方式、參與程度、思考程度、收獲程度、整體狀態都會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繼續和推移,時刻發生微妙的變化。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反思,不斷地調整和完善,靈活地引導學生,使課堂能夠順利、高效地進行。例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如果歸納中心思想是我們教學的最后一步,那就大錯特錯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看待、探究課文,擴展學生的思維,提高閱讀的能力。這時,我就會提出以下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父親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脫險?如果你是這位父親,又會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會和課文中的父親一樣的做法嗎?說出你的想法和理由。這樣,大家各抒己見,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能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三、課后反思,做到盡善盡美
一堂課結束,留給學生知識鞏固的課后習題之后,教師就萬事大吉了嗎?反思做在課前,做在課中,課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各自休閑了嗎?錯!課后一樣需要反思,要對自己的每一堂課進行深層思考:在這歷時45分鐘的課堂上,出現了哪些值得我們重新探討和深思的問題、事件,學生在這一段時間中獲得了什么,又有什么問題被遺留下來等待處理,教學中,自己工作的得失,教學效果的好壞等都需要我們進行反思。通過反思,記錄下自己的教學體會和收獲,失敗的教訓,成功的經驗,教學的效果,學生的評價等,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將教學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問心無愧。教師只有在不斷的自我批評,自我成長,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的反思過程中,才能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總之,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后這一系列的反思,就沒有完善高效、出類拔萃的教學,就沒有精彩紛呈、活力四射的課堂,也沒有不斷成長和完善的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教學質量才能不斷上升,學生才能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長峰,劉鳳杰.新課改形勢下初中語文教學分析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6.
[2]段瑞俠.初中語文教學反思[J].陜西教育,2006(01).
作者簡介:楊昌順,男,1969年12月出生,大專,就職學校: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江龍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