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旺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生才會對數學逐漸產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減少學生對數學不愛學、不愿學的狀況。想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需注重教學手段的選用和學習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到心情的愉悅。本文將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出兩點意見。
一、創設情境,引導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式,在設置的情境中可以提出很多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設定的問題能夠充分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會對外界都充滿好奇,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充分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發出來。例如,筆者在課堂上會注意使用情境設置的方式,充分調動課堂中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行討論。在教授正數負數的時候,筆者就向學生提問:天氣的冷熱是如何表現的?冬天溫度的零下幾度怎么表現?夏天高溫如何表現?學生就會對問題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出正負數的概念,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數學。另外,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也可以舉出相反事物的例子,讓學生去了解具體的數學問題,在了解具體事物的基礎上去理解數學、學習數學。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課堂中運用得多就會讓學生在了解和學習中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直觀教學,培養興趣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對具體形象的內容、生動和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特別對那些能演示的過程更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地表現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抽象出數學概念,確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通過游戲的形式直觀地引入新課,請幾位學生戴上小兔子的頭飾,扮演小白兔,先跳上來2只小兔,又上來2只小兔,接著又跑來2只小兔,隨著小兔子的上場,老師提問:“首先上來幾只,是幾個2?看又上來幾只?現在有幾個2?哇,又上來了2只,現在的兔子一共有幾個2,3個2一共是幾只?誰能列出算式?小學生憑著直觀肯定會列出算式:2+2+2=6(只)。接著,再介紹比加法更簡單的算式2×3=6(只),并說明“2、3、6”各表示的意義。小朋友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領悟了乘法的意義。
總之,要想學生學好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前提。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