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翠微
摘 要: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是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探討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新課改;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改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我們要根據課改任務,積極思考,不斷實踐,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一、變“被動”為“主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不能主動地學習。而現代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分析問題,最終自我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我以回答腦筋急轉彎的形式引入新課:“一只蝸牛從北京爬到廣州只用了一分鐘,為什么?”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是在地圖上。”我追問:“那為什么迢迢千里路到地圖上會變成幾厘米呢?是任意縮小的嗎?”生搖頭。我緊接著便問:“那是怎么縮小的呢?你們想知道嗎?”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迫切地想知道為什么。
二、變“依賴”為“獨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留給學生的時間是很少的,學生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而在新課標中明確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學習。例如,在講解“求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先讓學生動手剪、移、拼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用長方形面積公式進一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參與了學習的整個過程,在動手操作推導中學習了新知識,并且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學習的意識。
三、變“枯燥”為“趣味”
如何將枯燥的教學轉變成學生愛學的趣味教學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舉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生活元素,以學生實際生活中能見到的事物為例,能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原本枯燥的課堂也會變得妙趣橫生。
總之,學生學習方法轉變的意義是極為重要的。轉變學習方式,也會轉變學生的思維、生活等方式,甚至生存方式也會得到轉變。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我們肩負的責任是很重的,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幫助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根據時代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培養出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合格人才。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