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課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那么,作為小學思想品德教師需要怎樣借助小學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呢?讓小學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是一種有效的手段。為此,闡述了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的有效策略,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道德素質
一、教學方式的更新
轉變傳統意義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以引導和啟發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本知識,教師應積極地、正確地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地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感悟和思考實際生活。教師應實施互動式教學,將傳統意義上單向式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學生—學生、學生—教師、教師—學生的溝通教學模式,在互動和溝通的過程中,營造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及轉變教師是訓導者、說教者、長者的身份,轉變教師的主導地位為輔助性的地位,注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體現,建立互動型、伙伴型、合作型的新型師生關系,將教學課堂轉變為學生行為體現與情感表達的重要場所。并且在教學課堂上引入小品和游戲等教學手段,強化師生、生生間的溝通,在教師的啟發下,推動學生逐步地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轉變教學評價手段,有效地統一實際生活和思想品德課
教師應持續地轉變教學評價手段,不再實施目標型的教學評價標準,樹立思想品德生活化以及可持續的發展思想,不僅僅注重學生接受思想品德課的現狀,還應重視學生平時生活中的表現情況。教師應當多跟家長和班主任交流,不僅僅重視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還應注重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現。從橫向上看,應重視學生間思想品德表現存在的不同,而從縱向上看,應重視學生現在跟以往不同時期的表現,合理地評價學生。不僅僅重視教師自身的評價,還應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時常評價學生之間的提問,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互相幫助和鼓勵,從而推動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此外,教師在評價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應表揚和肯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由情感上獲得教師的教導,在實際生活中實踐思想品德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三、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知識的豐富
教師的講解不可以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應當轉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大的氛圍中慢慢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應將學校的集體活動跟思想品德課密切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體會到學習過的思想品德知識。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熱衷于集體活動,教師應以此為契機,在集體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奉獻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從而有效地滲透思想品德知識,最終實現集體活動和思想品德學習的統一。積極地培養學生辨別社會是非曲直的能力,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加深情感,以及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讓學生明確互相尊重和互相支持的道理,從而有利于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
四、在教學課程中引入實際生活情景
在當前的思想品德教學中,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生活的現象常常存在,也就是不少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跟教材的內容不相一致,這會造成不少事物間的矛盾,對于實際生活中融入理論內容非常不利,倘若思想品德教學難以有效地引導學生的實際生活,那么思想品德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就會喪失,為此,教師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實際生活情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統一,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體現自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堅持以學生作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實施人性化的教學,努力啟發學生實踐與思考,轉變傳統意義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并且也使得教師的角色得以轉變,只有如此,才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真正地回歸生活。
綜上所述,在以人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影響下,特別是針對重視人性化教學的思想品德教學而言,重視學生的實際生活體會非常關鍵,為此,應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回歸思想品德內容,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崔麗娟.淺議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情感素質的培養[J].學周刊,2012(03).
[2]王紅.小學思想品德課讓多媒體來給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7).
[3]郭彩婷.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4).
作者簡介:方小林,男,1977年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南通海安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專職研究學生思想道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