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把教學定位在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應定位在學生有沒有掌握所教運動技能或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過程中的體驗和感受。因此,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從興趣出發,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打造學生喜歡的高效體育課堂。
關鍵詞:體育課堂;興趣;創新;高效
小學生的特點表現為活潑、好動、表現欲望強烈,喜歡做帶頭人。同時還具有注意力較難集中、情緒易發生變化、自我控制力差等問題。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和問題,從興趣出發,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打造學生喜歡的高效體育課堂。
一、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傳統體育教學也強調教會學生運動技能,但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感受,學生在接受動作技術、技能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造成學生喜歡體育而害怕上體育課的現象。比如,傳統體育教學在熱身部分幾乎都是“跑圈”+“壓腿”,枯燥乏味,學生從體育課開始就產生厭煩心理,后續效果可想而知。我們要打破這種模式,可以用韻律操、配樂舞蹈、游戲、小組賽等學生喜歡的形式取而代之。又如,在教低年級學生學習跆拳道操的過程中,在粗略模仿沖拳的瞬間讓學生口中喊“哈”,他們就會覺得很有氣勢,很好玩,不覺得累。這樣學生就會在快樂中主動學習,那么課堂一定是高效的。
二、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內容與游戲相結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體育活動的基礎,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小學三年級學生立定跳遠時,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來玩“跳房子”的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總結出跳得遠的技巧,這樣學生學起來既有興趣,又容易理解,所達到的課堂效果也就會更好。
三、少講多練,鼓勵學生探究性地學習
在體育教學中,課堂不應該成為學生呆板訓練的場所,而應該成為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學習興趣和愉悅學生身心的教育場所。應學會抓住技術動作的難點精講,盡量簡明扼要,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究。比如,六年級學生在學習“籃球三步上籃”技術時,完全可以不講解,而是在觀看籃球比賽視頻后,讓學生一起探究,一起練習,教師只需巡回指導,糾正錯誤。這樣要比聽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后,學生被動地去練習效果好很多。
四、關注個體,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任何一項運動技能都應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不應該出現“被遺忘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老師的指導。教師要在課堂內容設置與組織形式上大膽創新,想辦法創設能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的情境,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運動的快樂。此外,還要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應重視自己的儀容儀表,動作示范精準優美,讓學生從心理上對老師有一種崇拜感,就會激起他們對掌握運動技能的渴望,同時也可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
五、課前寫好教案,課后及時總結反思
寫好教案是打造高效課堂最基本的環節,核心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教學實施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學評價以學生“愿不愿意學、學到什么、學到多少”為最終檢驗標準。課后,教師要及時總結本堂課中各方面的優點,并反思這堂課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以后課堂的更高效奠基。
總之,打造小學體育高效課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論意識,教師應該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如何讓學生以最小的付出更好地掌握所學運動技能。面對日新月異的課程改革,教師要通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反思、不斷總結,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興趣被激發的基礎上主動地進行技術、技能的學習,最終實現打造高效體育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晉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興趣[J].中國學校體育,2002(4).
[2]邱粵.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3(4).
[3]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李影,女,1984年4月出生,碩士,現就職于廣東省深圳市潛龍學校,研究方向:體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