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財明
摘 要:《論語》里有句關于學習的經典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教師,特別是中職教師應牢記這句話,始終相信學生是有很多潛能的,由于中職學校教學內容有文化課和專業課之分,專業課教師偏重于習慣和技能培養,文化課教師就更應擔任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人文素養的重任,中職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潛能;教學
教師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多下工夫,中職語文教學一定注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大膽地做一些增減,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融入書法教學、成語競猜、五筆錄入法、制作名片、微信設計、演講活動,語言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調查等內容,同時應特別重視并精心設計好語文的活動課,根據學生需求和社會及生活要求來安排語文教學內容,這樣就會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現在中央電視臺進行的一系列語言文字方面的比賽活動,如漢字聽寫大賽、成語比劃猜答,全國收視率挺高的,除了主持得好以外,漢語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魅力,在課堂教學方面也是如此,我們應較好地運用漢語自身的魅力來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學生學起來就容易產生興趣了,同時在課堂上經常結合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件,各種紀念日和節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了解祖國歷史、文化,關心祖國建設,放眼世界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結合課外興趣活動,讓學生了解當前科技發展的新信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的語言素養、人文精神自然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在教學方式上,要努力做到靈活多樣。因此,應經常變換教學模式,如討論課、探究課、活動課等多種形式的交叉采用,可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應多布置一些課前預習內容,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課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同時利用周末假安排學生做社會調查并做好調查筆記,當然這些活動要組織得當,真正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還在于課堂教學,有了宏觀的教育思想,還得通過平時精心設計、細致準備的教學細節來體現,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現在的青少年尤其如此,他們自我意識很強,他們無時不在尋找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因此,語文教師應注意為學生多創造一些展現自身才能和價值的機會。如練習可以是多方面的,或朗讀,或復述,或討論,甚至還可以到講臺上演講、表演等。每次學生活動時,教師還應注意充分肯定學生的成功和獨到,這不僅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啟迪他們認識自我價值,激發學習動力。
魏書生曾經說過,學生學習到底是學什么?就是學會養成好習慣。魏先生是轉化差生的高手,他總是一以貫之地要求學生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到有恒心就是成功了,這一點非常適合教育中職學生,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我們不妨設計好一個一個的學習小目標,如每天堅持收集一個歇后語等,收集一個新聞信息、社會熱點,或每天給父母寫一句心里話……長時間堅持下來,并加以推廣,用在做衛生、體育鍛煉等其他方面,只要教師堅持做下來,好效果自然就會顯現出來,并對學生成長乃至終身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好之者”“樂之者”。我們老師也能夠感受到教學的真正樂趣。
《莊子》里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要想做一個好教師,特別是優秀語文教師,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是很難達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樂之者”這個要求的,因此,語文教師堅持學習,堅持廣泛涉獵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誗編輯 楊兆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