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
摘要:通過分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市場需求修改人才培養模式。從“三創”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和師資隊伍建設幾個方面構建了人才培養模式,也通過以上幾個維度闡述了專業建設的變化和發展的力度。
關鍵詞:視覺傳達;人才培養模式;創業
一、專業現狀與背景分析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人才傳統意義上主要是為廣告宣傳服務的,而廣告業是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重慶廣告業總體呈現市場主體總量和廣告經營額大幅上揚的態勢。至2012年底,全市有各類廣告經營單位2.1萬戶,同去年相比增長了27.9%;廣告從業人員9.9萬人,同比增長了28.6%。其中,專業廣告公司9241家(外資企業9家),同比增長了9.4%;兼營廣告企業6509家,同比增長了34.5%。電視、廣播、報紙、期刊媒體128家,同比增長了0.8%,經營廣告的網站16家,個體工商戶4512家,較上年分別增加了32.8%和21.1%。[1]因此,在如此良好的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中,如何抓住機遇,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當務之急。
基于“創意、創作、創業”為核心的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 是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也是我國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發展規律要求, 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現代教育理念。隨著我市廣告行業的蓬勃發展, 新興的蘊藏巨大生產力的創意產業越來越需要高校視覺傳達專業為之輸送更多的具有創新意識、創作能力和創業能力的人才。我校作為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民辦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存在著起點低、投入少、硬件設施較差、教學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所招收學生理論基本不扎實等種種困難,在強調專業實踐、重視創新能力培養的現代高等教育環境下,要趕上時代的步伐,更迫切需要開展扎實的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工作。
“創意、創作、創業為核心人才培養模式”的目的是試圖尋找一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在校大學生既具有較強的專業意識、專業思維、專業能力,同時具有基于專業能力的執行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高素質應用能力。
二、“三創”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踐
“創新、創作、創意”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告行業需要,具有較好的藝術感知力和視覺效果控制能力、具備視覺傳達設計通識知識并對視覺傳達某一專業領域有一定深度的關聯知識與技能運用能力、具備廣博的文化素質、系統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創新意識和豐富的設計技能,具有創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潛質的應用型人才。該方案以2013級視覺傳達專業作為“基于‘創意、創作、創業為核心的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研究”項目的試點年級,將教學環節和創新創業素質拓展環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作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試點的“三創”教育活動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設置
視覺傳達專業主題是為廣告行業服務的,廣告行業則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告作品的設計與制作、廣告活動的組織與策劃、廣告市場的調查與分析、廣告效果的檢測與研究、廣告公司的運營與管理、廣告媒體的選擇與發布等行業的具體流程中,無一不需要創意,好的創意是決定廣告作品和廣告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創意、創業意識不是個別課程所能單獨培養的,需要將該意識融混貫通到四年的學習中。
一方面,將“創意”作為專業課程設置的核心,在基礎教學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模塊課程三個層次上相應配置創意基礎知識、創意思維與方法到創意實務運用的教學內容,并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實現教學配置。如增加圖形設計與創意思維基礎課程的課時量,在平面廣告設計、網頁設計、包裝設計、印刷與版式等專業課程等增加創新訓練板塊。另一方面,在教學計劃里綜合考慮創業培養相關課程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 在課程設置上多渠道地安排其他各類學科的專業選修課程, 特別是創業相關的課程。如增設創業模塊,開設“新企業創立” “微企管理”等課程,針對藝術生的特點,重點講授市場營銷、商業計劃、經營管理、基礎會計等創業知識。并加大創新實踐學分的比例, 讓學生在創新、創作、創業等知識結構上趨向完善。
(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由傳授知識向創新知識、創作能力、創業素質三位一體轉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 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 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專業將加大采用“設計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項目教學”是指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引入企業實際設計項目。通過模擬企業運行模式所完成的教學案例,在學生充分了解設計流程及內容的同時,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創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的創業綜合能力。我院部分課程已經實行“設計項目教學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如VI設計,型錄設計等;部分課程實施了討論式教學模式,如廣告文案與策劃課以學生完成一篇完整的策劃書為主;部分課程采取實驗教學模式,如印刷設計,包裝設計等。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普遍反映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能力。該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快速適應市場崗位要求,縮短與企業的磨合時間。經后期畢業生跟蹤調查,很多同學均成為企業的主干設計力量,部分學生畢業兩年后就創辦自己的公司。
(三)實踐教學
強化創新實踐教學,為創新、創作、創業教育搭建扎實的平臺, 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創造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必要途徑。一方面,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校際合作的辦學模式, 為學生搭建創新實踐的平臺。另一方面,堅持走“以賽促學,賽學結合”和“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的特色發展道路。
當前,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中至關重要,學院必須為學生搭建”創意、創作、創業”訓練平臺。學院積極探索與企業深度合作模式,不僅邀請企業創意總監、行業代表和優秀畢業生代表為學生開設講座,還邀請其為學生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短短一年間,學院組織了有關創業經驗、創作手法、面試技巧等各個方面的講座6場。
學院在2012、2013級的“藝術設計本科專業創新學分買施細則” 基礎上,制定2014級“藝術設計本科專業創新學分實施細則”,創新實踐活動包括學科競賽、參加展覽比賽獲獎、參加企業實訓鍛煉、參加社會調研活動、參加各類創新創業講座、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等。在重視創新學分的同時,還大力扶持”麥藕動漫”、“ 藝帆工藝品”等明星創業團隊。以上措施和制度的頒布,鼓勵學生將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業意識。
(四)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能夠承擔“創新、創作、創業” 人才培育的教師是問題的關鍵,而“雙師型”師資隊伍是“三創”人才培養的保證,所謂“雙師型”是要求技術與藝術結合、專家與教師結合、管理者與學者結合。技術與藝術結合的“雙師型”教師既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又要有相應的豐富的藝術設計專業知識。[2]
為了將“雙師型”師資培養落到實處,學院推出了相關的優惠措施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去實踐,允許教師在設計企業兼職和創辦自己的工作室,鼓勵他們參與各項社會生產項目設計;從2014年暑假開始,已經陸續推薦3名年輕專業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并且開始加大本專業教改和應用項目的研究力度,以科研項目帶動”三創”人才培養理論層面研究;以上措施從不同維度不斷增強視覺傳達專業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 豐富其在外的創新、創業經歷, 調動其理論研究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傳授專業理論知識, 又能夠指導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溝通能力, 組織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三、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轉變思路
轉變藝術設計教育觀念, 實現原有的就業型到創新型辦學思路的轉變。挖掘創意、創作、創業發展要求下的視覺傳達專業的辦學特色, 找到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環境內人才培養的思路與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的相結合的創新路子。
(二)創新、創作、創業指導教師的培養問題:
在視覺傳達專業教學的過程當中, 轉變教師的角色, 把原來注重的設計實踐教學思路轉向注重學生的創新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思路上來。
(三)課程的優化設置
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優化設置與教材建設是落到實處的措施,在視覺傳達專業課程設置上著重加強與創意產業相關內容的安排, 在相關視覺傳達專業技能教學上強化與創意產業的聯系。
對于視覺傳達專業“創意、創作、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對于轉變人才培養的教育思路觀念、深入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和構建實踐課程體系都有著深遠的意義。該模式在視覺傳達專業全面實施,并向本院環境藝術、工業產品設計專業推廣,特別是實踐板塊特色鮮明,經學生反映能夠提高其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人力資源過剩的就業環境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操作能力和創業意識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將會對我院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2012年重慶廣告業發展報告 [R].重慶.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3
[2]孫大力.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以大慶師范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為例[J],現代裝飾·理論.2013(07)
[3]宋建偉.“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2013(09)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