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肖望喜、2
(1、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2、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0)
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改革探討
——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張彩霞1肖望喜1、2
(1、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2、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0)
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課程考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問題,挖掘問題成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其他專業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課程設置 課程內容 課程實施 課程考核
據最新統計,2014年我國高等教育普通本??飘厴I生數為659.37萬人,其中本科畢業生數為341.38萬人,專科畢業生數為317.99萬人。本??飘厴I生數比2013年增長3.23%,其中本科畢業生增長6.69%,??飘厴I生數略微下降0.24%。面對因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引致的經濟增速下行,新增就業不足的宏觀經濟環境,廣大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可想而知。因嚴峻的就業形式,各級政府、各類高校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廣大畢業生積極投身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經過數年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麥可思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2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達到2%,比2011屆的1.6%高出0.4個百分點,比2010屆的1.5%高出0.5個百分點。盡管數據顯示選擇創業的畢業生占比仍然較低,但卻顯示出積極發展的態勢。誠然,政府政策、高校人才培養、社會氛圍等都會影響廣大畢業生創業積極性,但高校畢業生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新創業能力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課程考核等息息相關。因此,本文試圖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視角,從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切入,分析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專業課程改革進行探討,籍由課程改革,使地方本科院校所培養的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具備創新精神,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1、課程設置
高校課程設置是實現高校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的集中體現,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是高校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課程設置首先要考慮生產力及科技發展的水平;其次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求;再次要考慮知識的更新;最后還要考慮學生健全人格培育需要及身心全面發展需要。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如下主要問題:一是重必修課,輕選修課。表現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由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及專業核心課所組成的必修課學時比達到將近90%,學分比超過80%。二是重理論課,輕實踐課。表現為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理論課學時比與學分比都占到將近70%。三是忽視課程間的內在聯系,課程內容重復現象時有出現,既占用了課時,又不利于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例如國際經濟學與國際貿易學及國際金融學兩門課程部分內容重復,國際技術貿易、國際服務貿易及國際經濟合作三門課程,其主體內容與世界貿易組織教程這門課程內容也存在重復現象。四是未設置創新創業課程。
2、課程內容
高校課程內容應服從并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目標,是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目標得以實現的載體與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內容存在問題主要如下:一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矛盾。其具體表現為課程內容理論性有余,實踐性不足,充斥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論證,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聯系。二是知識性與技能性的矛盾。其具體表現為課程內容強調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缺乏對技能的培養。三是穩定性與動態性的矛盾。其具體表現為課程內容的穩定性有余,動態性不足,課程內容陳舊,缺乏前沿性與前瞻性。四是缺乏創新創業相關內容。表現為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相關內容沒有與實踐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進行對接,不利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思考現實問題的解決辦法,當然也不利于在教學中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前述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內容存在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育,妨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3、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即將規劃的課程付諸教學實踐,以實現課程目標進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課程實施的形式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社團活動。課程實施的空間范圍既可以是校內,也可以是校外企事業單位,甚至可以是國外院?;蚱笫聵I單位。課程實施效果影響因素較多,概括起來主要有課程管理者、課程規劃者、課程實施者、課程參與者及課程實施的硬件環境條件。就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而言,課堂教學及實驗教學依然是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實踐教學重要性盡管不斷得以強調,但由于缺乏廣泛開展的資源條件,往往流于形式,課外活動及社團活動的組織及資源投入仍有待加強,教師及學生參與積極性依然不高,且上述各實施形式中,教師的主體性有余,學生的主體性不足,沒有堅持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及創新創業導向。在課程實施空間上,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資源有限,實施空間絕大部分仍以校內為主,偶有少量校外教學活動作為補充,無助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等的創業創新能力的培育。在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上,課程實施者教師,由于配備不足,教學任務承載過多,高質量實施教學精力難免不夠,缺乏必要的時間思考如何在日常課程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內容,且國際貿易專業教師構成中,絕大部分除教學外鮮有其他校外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工作經歷,教師這一與實踐相脫節的特點,往往使其難于敏銳并準確把握有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在指導學生實踐教學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利于在實踐教學環節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至于課程參與者學生,由于長期受填鴨式教育毒害,學習自主性不足,缺乏思考習慣與思辨能力,動手能力嚴重缺乏。課程實施硬件環境條件包括教學設施、儀器設備、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也有待進一步增加投入。
4、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既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又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檢驗,恰當的考核內容與考核方式,既能幫助教師修正教學,又能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是促進教育教學、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高校課程考核應有別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及高中教育階段主要偏重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考核不應以識記性的內容為主,考核的形式也應多樣。遺憾的是,當前地方本科院校及其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考核內容仍然以偏重知識掌握程度的識記性內容為主,考核方式仍然以封閉式課堂閉卷考試為主。上述課程考核內容及考核方式忽視了高校課程特點及課程目標,違背了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利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更妨礙了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
地方本科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存在的上述問題,不利于為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有必要進行如下改革。
1、調整課程設置,增加創新創業課程
首先,要緊緊圍繞國際貿易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特點進行課程設置調整,要將創新創業課程作為通識課、必修課,并分配足夠課時,要明確創新創業課程目標,科學規劃課程內容。其次,要針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課程內容部分重復現狀,組織專業教師進行研究,合并相關課程,對于內容重復過多的課程,要堅決撤銷,為創新創業課程騰出必要課時。最后,要研究增加應用性好、實踐性強、契合學生個性發展、對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益的專業選修課程。
2、變更課程內容,融入創新創業知識
一是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經濟數學、政治經濟學、經濟學、管理學及專業核心課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學、國際市場營銷、統計學等課程內容,都應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要盡可能增強創新創業導向,增加創新創業內容。三是專業方向課及專業拓展課則必須以創新創業內容為主導,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
3、改進課程實施,增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效果
一是要積極拓展課程實施的空間范圍,堅持校內與校外并重,除應加大對實驗教學軟硬件設施投入外,還應堅持與校外國際貿易相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擴大實踐教學基地。二是課程實施中應堅持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實踐教學,應以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為依歸的“三位一體”理念,真正將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內化為國際貿易專業一切課程實施之魂。三是明確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強化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建設,通過培訓、進修及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等方式,不斷提升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四是廣開渠道,創新機制,擴大國際貿易專業教師來源范圍,通過聘請國際貿易相關企事業單位專業人員擔任專業課的兼職教師、實踐導師,彌補校內專職教師實踐經驗欠缺、問題意識不足、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偏弱等不足。
4、改進課程考核,考查創新創業能力
改變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考核內容,將考核重點由重知識掌握轉變到重知識運用、重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改進考核方式,積極探索適合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特點,且能考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多元考核方式,要改變標準答案式考試,積極探索非標準答案式考試。
(注:[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課題“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區域勞動力市場互動機制研究(編號:XJK012BGD031)”階段成果;其中肖望喜為課題負責人、本文通信作者。)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王伯慶、郭嬌:就業藍皮書: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季成均:大學課程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熊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