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新春
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源于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 由溫切斯特主教威廉·維克姆首創。牛津大學導師制的核心思想就是: 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指導, 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引入中國,在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中廣泛使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們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導師制也進入了高職院校,遍地開花。
所謂導師,是指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和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給學生以成才向導、觀念引導、職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輔導的老師。基于此,而形成的制度就是導師制。
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有會計專業,當然或者叫財務管理或電話電算化,今年的高職專業目錄中,只有會計這名字了。會計做為一個傳統的專業,在信息化時代,更凸顯了生命力。在文科專業中,會計的招生和就業一直看好。如我們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會計專業的人數就站到了40%多了。專業大、學生多、學生情況復雜、層次不一,更加需要導師出現培養差異化的學生。
隨著生源的減少,競爭的加劇,高職院校招生難突顯得更加厲害。在這場生存大戰中,活得好就是地理位置好、專業有特色、競爭力強的學校。因此,高職院校必須 牢牢把握以學生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質量為生命、以市場為導向、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辦學思路, 主動求變,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推行導師制正是一種新的嘗試。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一種形式,所錄取的生源質量不斷下降,近幾年,我們會計專業錄取分數線甚至降到180分了。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能力也沒有好的習慣,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他們個性很強,自我意識很重。而會計專業學習,需要學生坐得住、沉得下去、愿意去記憶主動學習。這樣,高職教師不僅僅承擔著傳授知識的重任, 同時還具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職責。高職會計專業導師不僅可以從會計專業的學業上給學生以指導, 同時可以觀察學生的成長, 及時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問題,成長成才。
對于會計專業老師而言,推行導師制,讓老師沉下去,學生就受益,學生受益,專業才有持續發展力。專業有活力,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讀。學生有了,學校才會投入資金,教師才會有課題、課時量、職稱考核的各個指標數據。總之,推行導師制,才能促進專業的發展,建設良好的學風教風。
高職院校不同意本科院校,本科院校導師制搞了很多年,有實踐經驗和理論支撐。因此高職院校在實踐導師制的時候,不能給照搬本科經驗,應該堅持基本原則,走出一條有高職特色的導師制。對于會計專業而言,我覺得應該堅持如下原則:
由于教育的差異,對于很多家長而言,其期望值在孩子進入高職院校后進本降低到最低處,但是家長還是希望孩子在高職學校讀書期間,能夠學到專業,為將來的發展儲備一些知識。那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導師要善于發現、研究受導學生的情感、興趣、愛好、特長等個性特點,尊重差異,開展個別化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很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學校后還是有一定的追求和理想,如想考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套讀本科等等。這個時候,導師的及時出現,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指向,在交流和溝通中,師生共同討論協商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發展目標。同時,導師重視過程,持續的關注,讓受導感受導師的期待和家庭的期待,持續發展努力堅持下去。
應該是學生有需求、教師愿意去導,才可以一拍即合。導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差異,把學生的當成朋友或者孩子,真誠對待,關心關愛受導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找到自己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找到影響自己職業生涯的良師益友。
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受家庭或社會環境影響不一樣,身心發展、道德水平不一樣。這時候,導師應該循序漸進,從交友到交心到心悅誠服受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學習能力,實現成人成才的目標。同時,導師應該尊重受導學生的個人隱私,不泄露傳播。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在院長袁暢教授的帶領下,嘗試導師制,我總結為“五導五制”,走出了一條特色的導師制路線,我是其中的實踐者。
簡單來說,五導就是成才向導、觀念引導、職業指導、心理疏導、生活輔導。
1.成才向導。就是理想前途教育,勵志激勵教育,人生規劃教育。在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進入學校,從第一次專業介紹開始,我們就要讓學生明白專科到本科,采取專套本或專升本,取得學歷的提升。會計職業是證書至上,需要不斷考證,要從會計從業資格證到助理會計師、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不斷獲得知識和證書。用學長學姐現身說法,成功校友人生回顧,知名會計人的講座,對受導高職會計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2.觀念引導。就是在不斷的交流和交心中,讓受導會計學生改變自己錯誤的觀念,尊重會計制度,堅持制度管人,重視自己的未來發展,用理念、競爭促使他改變。這個時候,行動比說教更加有說服力。
3.職業指導。就是學業指導,實習指導,就業指導,創業指導。高職會計專業導師,最好是親自帶受導學生的課,在教學中,關注受導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找出他學習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有針對的輔導,使受導學生不斷提升信心和專業能力。同時,要對他的實習、就業和創業進行指導,讓關愛在每一個時段都有。
4.心理疏導。就是溝通傾聽疏導,人格魅力感染,科學方法排解。高職會計學生在學習中,又出現心理波動、感情糾葛、家庭矛盾、室友相處等情況,這時候,導師就是傾聽者、解憂者。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發展歷程,對受導學生進行排解,使學生早日走出困惑,重新在會計專業的學業上大步前進。
5.生活輔導。就是生活方式指導,生活習慣引導,潛移默化影響。現在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基本都是95后的學生,自私、個性、不考慮他人感受、不愿意承擔責任,事事考慮自己。這時候,導師就要進行生活方式的引導,讓他學會跟他人溝通交流,有事情好商量,用友好的方式解決矛盾。
所謂五制,就是交流溝通制度、家長導師聯絡制度、活動載體制度、分析會診制度、手冊檔案袋制度。
1.交流溝通制。通過QQ、QQ群、短信、當面的談話、電話等形式進行,把會計專業最新的動向,新制度新規定匯總整理出來,及時給受導會計專業學生,跟受導學生溝通,將及時的專套本信息、學位考試信息、會計證最新題庫、助理會計師資料傳遞給學生。
2.家長導師聯絡制度。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家長的幫助,高職會計專業導師應該主動聯系家長,跟家長保持溝通,及時將孩子的進步、學業、發展信息傳遞給家長。甚至采取家訪的形式,跟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建立互信機制,共同培養受導的會計學生。
3.活動載體制度。會計專業導師,主動參加或組織開展社團活動、技能比賽、團日活動、主題班會、文體比賽活動、觀摩活動、考察活動、總結表彰會等活動,親臨現場,互動交流,甚至親自主講學術活動,在活動中實現互信。
4.分析會診制度。針對高職會計學生共性的問題,導師可以邀請社會專家、專業領軍人物等,共同探討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促進學生解決困惑,提升信心,實現超越自我。
5.手冊檔案袋制度。會計專業導師在行使導師職責的時候,做好基本的記錄記載,記錄自己的工作情況和受導學生的點點滴滴。同時分階段進行小結或總結,分析情況,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以便下一階段更好的履行導師職責。
[1]徐曉璇.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高職院校導師制績效評價——以物流專業為例[J].物流科技, 2015(10).
[2]陳千誥.高職院校“項目導師制”教育模式探索——以重慶A職業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為例[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10).
[3]茆怡娟.高職院校導師制與項目教學融合的探索[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
[4]袁暢,石蘭東.高職院校深入推進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為例[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