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化芬
“努力讓每一朵花兒燦爛綻放”,是西關學校的辦學目標。作為濟源市基礎教育的領頭雁,在課程改革的召喚下,在辦學目標的引領下,歷經十年跋涉,學校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新之路,每一位師生都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努力燦爛地綻放。花兒的燦爛綻放需要充足的陽光雨露,師生的茁壯成長需要五彩繽紛的課程。在這一思路的引領下,西關學校開發出兒童課程、教師課程和家長課程三大校本課程。
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遵循“開放辦學、民主辦學、科學決策、基于事實”的策略,傾聽社會和家長的心聲,尊重教師和學生的意愿,遵循生命和教育的規律,追尋問題和事件的始末,西關學校逐步完善三大課程的內涵。其中,兒童課程要實現“全面發展、個性突出、快樂成長”,教師課程要實現“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教學相長”,家長課程要實現“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共同成長”的課程目標。三大課程恰如陽光雨露,滋養著全體師生的成長,豐盈著全體師生的心靈,為學校發展注入鮮活靈魂。
一、兒童課程
兒童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兒童課程是校本課程的核心內容。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在開齊開足所有課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挖掘、開發出豐富多彩的兒童課程,包括德育課程、“學科+拓展”課程、“社團+展示”課程,讓每一個孩子全面發展,快樂成長。
兒童課程開發之初,遵循全人教育理念,注重三項內容:一是人之為人的教育;二是傳授知識的教育;三是和諧發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孩子會有一兩種或以上的優勢、特長,基于此,開發出豐富多樣的“社團+展示”課程,讓社會、家長和優秀學生紛紛走上講臺,盡可能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課程。同時,注意孩子的不同需求,讓他們自由選修,可在一學期結束后合理更換。
其中,德育課程包括禮儀課程、故事課程、立志課程、遠足課程、入校課程、離校課程等;“學科+拓展”課程包括知識梳理、閱讀課程、國學課程、樂器課程、民族課程、晨誦課程、水育課程等;“社團+
展示”課程包括校級特長訓練營和年級愛好走班制;節日課程包括傳統節日、慶典節日和感恩節日。每項課程都有清晰的課程目標、實施時間、課程計劃和課程評價。而且,大部分課程會在期中和期末時分別進行兩次評價,以提醒、督促孩子努力完成學習任務,以取得優異成績。
在這些豐富的兒童課程中,孩子最喜歡的是遠足課程。學校每學期會有一次“愚公少年家鄉游”的遠足課程。針對課程特點,設定“磨煉意志—愛我家鄉”的課程目標,在期中考試結束后實施。遠足前,孩子要收集、交流遠足地點的相關資料。活動中,每班有兩名教師和10名以上的家長共同參與,把孩子分成若干小組,每個成年人負責一個小組的紀律和安全。活動結束后,學校會組織攝影、征文、詩歌比賽。遠足課程記載著孩子們太多的難忘經歷、精彩瞬間,腳疼腿困成為他們的快樂,愚公精神化為意志,熱愛家鄉融入思想。每學期一次的遠足課程,成為孩子幸福的期盼和童年的精彩。
最受家長歡迎的是樂器課程。每周兩節音樂課,要求孩子在小學階段掌握兩三種樂器。一二年級的孩子吹好豎笛,三四年級的孩子吹好橫笛,五六年級的孩子練習吹葫蘆絲。教師吹,學生吹;課上吹,課下吹;校內吹,校外吹。這美妙的樂器聲,吹響孩子的五彩童年。學校的樂器展示已經接受很多次的重要檢閱,中心校運動會、濟源市運動會、河南省教學學術濟源年會等,每一次都會帶給人驚喜,帶給人激動,帶給人幸福。
故事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營養品。多年來,學校堅持不懈地做著故事課程,為孩子選故事,編故事,講故事。每周二中午,廣播會準時響起,為孩子帶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引領著他們,告誡他們今后應該做個什么樣的人。五年的堅持,和孩子分享了上千個故事,使他們從故事中汲取營養。
二、教師課程
工作中,教師成長會制約兒童課程的開發,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和學校的發展,需要通過教師課程提升教師素養。學校逐步形成教師課程系列,包括師德講堂、閱讀與寫作、理想課堂和問題研究。在教師課程的滋養下,他們逐漸成長為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真正人師。以師德為首,學校把師生講堂作為教師課程之首,在一系列的課程研討中,學美國的雷夫,學年輕的張麗莉,學感動中國的每一個人,學身邊的榜樣教師,全體教師在學習中反思、成長、提升。
一個人的閱讀史是他的成長史,沒有閱讀,就沒有成長;不進行專業寫作的教師,是沒有發展、沒有出路的教師。專業閱讀和專業寫作是教師成長的雙翼。基于這一理念,在書籍中穿越,在鍵盤上起舞,內化成教師的生活方式。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主陣地,理想課堂就是立足于課改和學校理念目標,追求課堂的高效和師生的完美綻放。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問卷調查中,部分教師提出科研素養提升比較困難,為此,在教師課程中,我們專門加入這一內容,培養學習型教師和研究型教師。
教師課程中最有難度的是專業寫作。專業閱讀,在學校整體氛圍的熏陶下,教師或許還能堅持,但專業寫作相對就會困難很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校長,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在前面拉,在后面推,用人人皆可為堯舜、人人皆能成優秀的思想欣賞和評論其他教師寫的每篇文章,讓校長的評價成為教師堅持的動力。他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誰在一起。
在教師課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想課堂的構建,基于規范、愉悅、高效、有思想,提出理想課堂的一個中心,圍繞文本解讀和小組合作,明確理想課堂的兩個載體,在教學設計、學生展示、教師評價方面提出理想課堂的三個重點,由生成性、有效性、模塊化和生活化提出理想課堂的四個原則,教學程序提出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即“確立目標―自主學習―交流釋疑―訓練鞏固―檢測拓展”。幾年來,學校結合這些重點內容,有梯度地引領教師逐個突破,有效地提升全體教師的授課水平。
三、家長課程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師、兒童和家長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教育就無完整和幸福可言。所以,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開發家長課程,讓家長走到教育前沿來。家長課程的目標是讓家長理解教育,支持教育,享受教育,包括家長學校、家長進課堂、家長輪值、親子課程等。
家長課程中,最受家長和孩子喜歡的是家長進課堂。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孩子需要學習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但教師常常是捉襟見肘。家長來自各個行業,如銀行、醫院、電業局、公安系統、消防隊等,讓他們走上講臺,可以為孩子講解行業知識,最大限度地豐富課堂,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
本著開放辦學的原則,讓家長全方位地參與學校管理,通過家長輪值,助力學校發展。學校專門設立家長工作室,每天每個年級的一名教師到校輪值,共6人,和值周領導一起,參與課堂,參與管理,參與例會。
兒童課程、教師課程和家長課程,這三大校本課程如陽光雨露,滋養著學校3 000多名師生的成長,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一路走來,學校的辦學思想與實施路徑逐漸清晰。“努力讓每一朵花兒燦爛綻放”已經融入學校每位師生和家長的心靈,轉化成集體言行。有多名教師在自己的博文中寫道:“努力讓自己的生命開出一朵小花來……”更有無數的孩子回家向爸爸媽媽絮語:“爸爸(媽媽),我是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學校的同學都是一朵朵美麗的小花。”
多年來,我們就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踐行并完善三大校本課程。這不變的堅持,成就學校的每一個人,孩子燦爛綻放,教師揚眉吐氣,家長理解支持,學校排頭領航。這三大課程,確實為學校的發展注入鮮活的靈魂。
(作者系河南省濟源市西關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孫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