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秀英
摘 要:傾聽能力是指聽者理解言者口語表達的信息和能在頭腦中將語言轉換成意義的能力。傾聽能力的構成是:專注的傾聽習慣;傾聽過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對傾聽內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種傾聽環境中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具體說來,傾聽者必須聽得準,理解快,記得清,并具有較強的傾聽品評力和組合力。本文就小學學生母語傾聽能力培養做了膚淺的分析。
關鍵詞:語文教學;傾聽能力;培養
1 優化傾聽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就應該提供給學生良好的傾聽內容。
1.要優化教師的講課藝術。語文課堂,與“聽”密切相關,教師的講課是否精彩,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傾聽興趣。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具備:趣味性和條理性,巧妙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首先,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講課思路上。設計的思路要既精辟簡潔,又新穎有趣,這樣就一定會引導著學生時刻都會像脫韁而去的小野馬們跟著自己一步步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直至解決問題。其次,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的重難點上。課堂上,對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強化,使其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還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適時地組織幾個活動高潮,不斷地多角度多層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親歷中體驗。這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事物,體驗感覺語文魅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
2.要提高學生的發言質量。事實上,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已證實,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學生們傾聽的最多的還是同學的發言,為了保持學生的傾聽耐性,我提醒學生做到:在老師沒有點到自己發言時,不急躁,耐心聽別人發言。同時,對學生的發言也作適當處理。首先,指明發言的技巧 課堂上,一雙雙高舉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師只能有所選擇的叫幾個同學發言。雖然指名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但也有一定的學問。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指名學生讀新課文,就可以先讓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讀一讀,這樣既可以讓傾聽者感受語言美,又可以讓那些朗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多一點學習的機會。然后,適當協助發言 低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是很強,在發言時經常會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其他在聽的學生因為聽不懂,也就聽不住了。我及時通過提醒、誘導來協助學生發言,這樣既可以幫助發言者樹立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傾聽者的注意力。
2 優化訓練方法
當然了一個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的培養。
1.聽后就問。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有意變換提問的角度,并注意對學生的聽問進行指導。比如在做題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的要求,看清題目;在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首先聽清楚老師問的是什么。
2.聽后再寫。我們可以選用適當的口算題讓學生聽寫,著重訓練學生對于數字的反映能力??上茸寣W生聽正常速度的算術題,不宜隨意減慢語速;隨后重復一遍,可以適當停頓,以便給學生一些時間寫出題目的結果;最后再以較快的速度重復一遍,讓學生檢查修正自己的作業。
3.聽后復述。它可以使剛剛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暫時神經聯系得到強化,加深印痕,防止遺忘。這種訓練可以調動有意識聽記的積極性,提高傾聽的素質,是訓練聽知注意力、聽知記憶力以及檢測聽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數學概念的復述 ,課文的主要內容,解題的思路等。
4.聽后記錄。歌德說過,“你得隨時當心分散精力。要設法集中精力,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東西上,把對你沒有什么好處和對你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口語表達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在傾聽活動中傾聽人吸收的是聲音信息,存留時間短暫,傾聽時的思維活動要求是快速的。因此在傾聽活動中要集中注意,積極認真的聽,要注意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聽,同時注意克服各種分散注意的干擾。引導學生聽記重點內容,文章綱要等。
3 優化評價手段
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聽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恰當地進行評價,取得較好的效果。 例如:“你看這位同學的眼睛里一直有老師,善于動腦,回答的問題有創意, 我們應向他學習”.“這位同學能認真傾聽別人發言,并能指出不足,真棒!”當學生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時,老師及時評價“你勇于向困難挑戰,是個勇敢的孩子?!贬槍献鲗W習老師隨機評價這個小組,有的說,有的擺,有的貼,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務,你看這些同學都在欣賞他們共同完成的作品,多快樂呀!”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課堂呈現出活潑、熱烈的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這樣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就會穩定形成。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僅要關注全體學生,也要關注個別學生。如有一次,當我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時,其他學生聽得挺認真,卻有一位同學也迫不及待要來讀,嘴里隨之發出了一些聲音。等第一位同學讀完,我故做不解地問那位迫不及待的同學:“他讀得那么好,你怎么可以隨便打斷他呢?”表揚第一位同學的同時,更引起了第二位同學的反思。是?。≌J真傾聽別人優美的朗讀,這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提高自己朗讀本領的需要。這位迫不及待的同學想了一想,臉有點紅了。老師的話使他自省,更使他自悟。正是在矯正這一位小朋友不注意傾聽的行為過程中,其他小朋友都受到了深深的啟迪,留下了難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