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峰
摘 要:有人曾經問愛因斯坦,他的方法和常人有什么不同,愛因斯坦的回答是 “如果你叫常人在干草堆找一根針,他找到一根針就會停下來,而我會翻遍干草堆,找到所有的針。”科學家總是有一種孩童的目光和好奇的心情,一種直覺,超人的毅志,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那么,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
關鍵詞:小學科學;合作學習;探究能力;培養
長期以來,我們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能力培養;注重知識的結果,往往淡化甚至不管知識獲得的過程。而人是具有思維活動的,通過人的嘗試活動,人逐漸學會思考如何獲得成功。人是有感情的,人在嘗試活動中,不僅會思考,而且還能從嘗試活動本身獲得成功的喜悅,嘗試成功是一種愉快的學習體驗,具有促進進一步學習的動力作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用“高效益”的方式將實驗的結果得出的規律告訴學生。然后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反復通過習題訓練理解、掌握規律,但這樣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教師不把現成的結論直接教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先去嘗試,自己初步解決問題,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中的難點,進行引導、點撥。學生在不斷地追求嘗試活動中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把嘗試成功作為學習的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對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究活動中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指導。那么,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呢?
1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求知欲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寬視野,豐富心理活動的內部驅動力。學生一旦對某一事物有探究的欲望時,就會在大腦中形成最優秀的興奮劑,促使各種器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引起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探究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因此,在課前教師要精心創設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的“激情”情境,盡可能地引起學生的驚奇、新鮮、疑問、猜測,使探究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讓學生懷著由驚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動進入到科學活動的探究中去,去積極地探究其中的無窮奧妙。如:在教學《有趣的磁現象》一課時,我先在手里拿著一根小鐵釘,一不小心掉在講臺前的地上,接著請三位同學來幫我尋找,可三位同學忙乎了一陣都沒有找到。這時,我拿出一塊磁鐵給其中一位同 學說,請它出來幫忙找吧。果然,一會兒磁鐵就把小鐵釘吸起來了,接著,我又請這位同學去吸文具盒里的削筆刀、小剪刀、鉛筆、圓珠筆??,這時,同學們個個睜大眼睛,十分好奇,為什么有的東西能吸起來,有的東西不能吸起來呢?于是,同學們個個動起手來實驗,通過自己的探究弄清磁鐵的基本特征。
2 精心創設學習情境
小學科學作為一門實驗性學科,其主要特點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大膽質疑,進而對自然進行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就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生疑、質疑,進而釋疑。培養學生敢想、敢問的良好習慣,從而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熱情,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實踐探究活動中,如在進行"電磁鐵"這一知識點教學時,上課剛開始,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聽到電鈴聲我們開始上課,而電鈴是怎么樣的,你知道些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進而引導其提出各種問題,為本次教學埋下伏筆,這樣的教學首先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在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了其探究的熱情,再經過教師引導就能夠有效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的學習行為。開拓探究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固然非常重要,但掌握知識的過程更為重要,因為掌握知識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過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該留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思維、任意猜測,教師從中進行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和積極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手段,從而轉化為學習研究的能力。
3 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能力,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閱讀、研討自己設計實驗。具體做法是:把實驗的目的、名稱、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空白實驗報告提供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填寫實驗報告,等于是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了教材,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填寫有關內容,教師巡堂只做啟發和點撥。在確定了實驗步驟后,各小組按照自己確定的方法獨立地操作、記錄和分析。
4 做好評價工作
一提到評價,老師們往往會聯想到考查、考試。其實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涉及到許多方面,考查、考試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在科學課的標準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作了詳細的敘述,標準中強調“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中的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對觀察、實驗中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質疑、交流、評議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等過程中,都體現了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這些方面都是評價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單純以一紙試卷所不能體現的。只有注重了探究過程的評價,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另外,評價的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考試這一種形式。應重視學生的評價,應有一個公正、積極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