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馥宇
摘 要:傳媒就是傳播,分為四種形式,大眾傳媒是其中一種。本文通過大眾傳媒是政府溝通的重要手段、現代政府與大眾傳媒的關系和政府如何運用大眾傳媒三方面對現代政府溝通與大眾傳媒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現代;政府溝通;大眾傳媒;關系;探討
大眾傳媒是通過專業的新聞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對信息進行大量的復制和大規模的擴散。大眾傳媒影響的范圍比較大,通常情況下,大眾傳媒都是通過媒介進行傳播,而不是面對面地傳播的,要利用一些比如報刊、書籍或者收音機、電視機等媒介進行傳播。
一、大眾傳媒的特點
(一)政府是傳播的主體
政府在進行傳媒溝通時的主體是政府機構和一些相關的成員,客體是一些政府的各個部門和相關的工作人員,還有一些社會組織,包括,社區方面的、企業方面的或者媒體界的。
(二)有一定的層次
政府機構都是有一定的層級分布的,是一個有著一定的管理跨度的組織體系,所以,一般都是通過一些規定的渠道進行相關信息的傳送工作,這里要運用到的渠道媒介就是大眾傳媒。
(三)權力性
政府對社會是有責任的,要有序地對社會進行組織和管理,這是受到我國權利機關的委托的,是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的,要依據法律執行對國家的行政事務的管理。所以,政府和外部公眾進行交流是正常開展行政管理,是維護治安團結和依法行政的需要。
(四)綜合性
政府在利用公眾傳媒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面對的外部環境非常復雜廣闊,涉及到各個行業各個環節的流通或者服務活動,而各個行業還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這就要求政府必須要利用大眾傳媒來進行溝通和交流。
二、現代政府與大眾傳媒的關系
現代政府機構和一些傳播媒介有著十分重要的外部關系,因為他們的身份比較特殊,既是需要爭取的公眾,又是政府溝通時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渠道。這些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媒介是政府和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橋梁,所以,政府的工作人員要做藥協調工作,正確處理好與編輯或者新聞界人士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關系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的職業特征,和他們保持長時間的接觸,尊重他人,坦誠相待,及時地為他們提供一些有用的真實的信息,在記者進行采訪時如果能夠提供幫助就全力協助。在形成矛盾的時候,應該積極解決協調,可以借鑒以下幾方面:
(一)尊重新聞的真實性
所謂新聞,就是最近發生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新聞都是從客觀角度進行傳播的,所以一定要以事實為基礎,真實地傳播。
(二)尊重新聞的時效性
一個新聞工作者,必須有分秒必爭的概念,要有發現新聞的敏銳眼光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為了和新聞界搞好關系,政府的工作人員也應該對新聞有一定的敏感度,在遇到一些有價值的線索時及時地向新聞機構提供,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進行良好的配合,提供方便。
(三)尊重記者
尊重記者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要尊重記者的職業特點,尊重記者的人格,在工作中,如果不小心在言語等方面對記者有了一定程度的傷害時,要及時地進行糾正和道歉。還有一方面就是要將記者引入正確的方向,有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現象,但是記者對這一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可能導致報道不準確,那么在這個時候,政府的工作人員就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記者介紹,讓記者快速地懂得深奧的知識,并將這個專業的問題正確地傳達給廣大的受眾,這樣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三、政府如何運用大眾傳媒
在實際的宣傳工作中,政府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宣傳性傳播和非宣傳性傳播并用
政府要充分地尊重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宣傳性傳播可以統一公眾的思想認識,將人們的行為向正確的方向引導。但是同時又離不開費宣傳性的傳播,因為政府的形象是由公眾來進行評估的,如果二者相分離,效果一定不理想。
(二)注重雙向溝通
現在的政府溝通傳播有一種新的模式,就是主體和對象之間的雙向溝通,注重信息的反饋。政府的相關部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公眾的心理和需求,使傳播的信息都是人們所想要知道的喜歡的方向。
(三)注重傳播過程中的形象建設
政府的工作人員可以向公眾傳播最新的政策、市場信息等,要注重信息的真實性,和公眾的理解程度,這樣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公眾的心中會有一個更好的社會形象和聲譽。
結語:
大眾傳播的對象非常多,而且相互之間沒有聯系,信息是公開的,傳播的渠道基本上都是單向的,就是由傳播媒介到受眾,政府在利用大眾傳媒在進行宣傳溝通工作時,要充分地利用新聞媒介來進行溝通交流的工作,尊重別人,善待他人,從而樹立良好的形象。
參考文獻:
[1]劉軍奎.公眾輿論與傳媒影響下的群體性事件應對機制[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
[2]賈旭旻,湯志偉,趙生輝.鄉鎮電子政務建設關鍵成功因素(CSF)探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
[3]鄧勇.政務微博現象之行政學解讀及其行政規制探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
[4]楊玳婻.消費時代大眾傳媒的審美文化特質和創意產業發展[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
[5]周劍,黃劫,司有和.省市傳媒實力測評及其與省市綜合競爭力的關系——西部六省市傳媒實力的實證比較研究[A].全民科學素質與社會發展——第五屆亞太地區媒體與科技和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