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電子商務經濟正在深刻地改變市場和產業結構,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水平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信息工業化水平,對電子商務經濟發展進行戰略謀劃和策略思考,分析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前景,有助于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質量,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從而有力地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關鍵詞:電子商務經濟;現狀;策略;發展前景
一、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現狀
電子商務經濟是基于互聯網(Internet)的各類電子化商業經濟活動。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的電子數據交換時代,經歷了1999年到2002年的萌芽階段,2003年到2007年的興起階段,2008年至今是爆發式增長階段。發展到今天,我國的電子商務經濟包括三大類:一是電子商務交易類,也就是以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小米科技、當當網、易迅網、慧聰網、環球資源、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和電商平臺,包括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消費者)、C2B(消費者對企業)和C2C(消費者對消費者)四種模式,目前來看,每一種模式都不斷深化,并融入了其他商業模式。二是電子商務支撐類,涵蓋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數據運營等。三是電子商務衍生類,具體有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代運營等。據工信部統計,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約為10萬億元,網絡零售超過1.85萬億元,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2014年雙十一剛剛落下帷幕,當天全網交易額805.11億元。其中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突破571億元,在移動端的交易額高達243億元,物流訂單2.78億,總共有217個國家和地區被點亮。京東的交易額比去年上漲了幾倍。小米官方旗艦店最終成交支付金額15.6億元。11月10日-17日7天時間,全行業需要處理的郵件(快件)量達到5.86億件,雙十一已變為全球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令美國感恩節期間的“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等網購節相形見絀。中國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相關法規政策、技術標準、基礎設施等逐漸改善,產品、服務內容和商業模式不斷創新,電子商務經濟已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消費者和企業對于網上購物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2013年底網絡購物用戶達到3.02億人,我國電子商務經濟日益走向集聚化、規模化、平臺化。
二、電子商務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影響
與傳統商務經濟模式相比,電子商務經濟可以使商家及時、準確地了解市場信息,通過專業化、數字化、規模化的第三方物流打通流通渠道,從而顯著降低庫存成本和交易成本。據艾瑞公司統計數據,與實體店相比,網店可以節省30%的運輸時間和60%的運輸成本,降低47%的渠道成本和55%的營銷成本。從根本上來說,電子商務經濟具有跨越時空的特點,已經對我國經濟社會產生了深遠、巨大的影響。具體包括:帶動了支撐服務業、交易服務業以及相關衍生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在促進就業、擴大消費方面的作用明顯,2013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了8%,預計2015年網絡零售創業將創造3000萬個就業崗位;傳統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由競爭走向融合發展,推動了眾多企業和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電子商務跨越了空間限制,讓國際國內的資源要素自由流動,使企業直面國際市場,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外貿企業有效利用電子商務開拓海外市場;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中小企業改變了市場競爭格局,更加便捷地進入國內外市場,例如小米公司、凡客誠品等迅速成長為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加速區域經濟融合,改變了一直以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有效促進全國性大市場的形成;移動終端、云計算、二維碼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在電子商務經濟中得到廣泛應用,促成了相關技術的快速進步。
三、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問題和策略思考
1.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迅速,電商企業競爭相當激烈,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性因素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包括目前的行業管理體制還無法適應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法律法規和商業規則不完善,如營業執照、稅收等問題在電子商務中遲遲未能有一個完善的衡量標準和方式;安全問題突出,相當多的消費者擔心個人資料的泄露和交易資金的安全,不愿使用網絡進行購物;網絡交易糾紛明顯增多,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就接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投訴近97350起,2014年雙十一期間國家質檢總局對幾大電商平臺質量抽查的結果顯示,我國的電子商務商品不合格率達到了26%;多數電商交易企業以價格戰作為快速擴張的主要手段,盈利能力普遍不強,例如2013年京東商城的交易額突破了1000億元,但只實現了微利,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中國快遞企業的數量超過1萬家,市場集中度低,倉儲設施少,現代化程度低,物流配送效率低下,大多沒有覆蓋農村地區,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此外信用服務體系不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也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
2.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策略思考。應該看到,電子商務經濟畢竟是新興業態,上述問題是在商業創新過程中出現的,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包括電子商務經濟對傳統商業形態的沖擊和擠壓,都需要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科學制定電子商務經濟發展規劃,“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保障電子商務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1)完善電子商務經濟的體制環境。電子商務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有助于電子商務創新與發展的政策,針對當前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步驟地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電子商務立法和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統一標準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從而構建安全、便利、可信的網絡購物環境。同時積極參與電子商務國際規則制定,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endprint
(2)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和應用。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支付、物流、誠信等配套體系建設,鼓勵多種模式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讓電子商務企業國際化發展。
(3)加大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盡早實現三網融合,提升寬帶接入水平,特別要加強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通過推進電商平臺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助力電商經濟的發展。
(4)完善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構建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物流配送體系,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推進信用服務、電子支付、安全認證等電子商務支撐服務,發展信息技術(CIT)外包服務和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從整體上完善電子商務經濟產業鏈條。
四、我國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前景
我國的電子商務經濟正在經歷爆炸式增長,這從阿里2009年至2014年雙十一交易額5200萬、9.36億、33.6億、191億、350.19億、571.12億元躍增可以看出,不過接下來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將進入一個競爭和淘汰的階段,據1號店董事長于剛分析,未來5年中國的電子商務經濟將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幾的速度增長。電子商務改變了實體市場,也使互聯網虛擬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展望未來,實體市場與互聯網市場協同融合發展必將是大勢所趨,這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1)電子商務企業跨界經營沖擊傳統企業。電子商務企業正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延伸、跨界經營正成為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的戰略選擇,特別是向金融、物流、廣告等業態延伸。(2)跨境電子商務將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跨境電子商務具有全球化、開放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點,將突破國家之間的障礙,使世界經濟發展方式產生巨大變革。(3)大數據技術將推動電子商務向精細化發展。依托大數據分析,電子商務企業可以準確鎖定目標受眾,提供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這也是電子商務經濟盈利的最高層次。(4)移動終端應用將成為電子商務市場新領域。2013年底,我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了五億。2013年阿里巴巴雙十一的交易額中無線占比為23%,2014年無線占比為42.6%,可見移動終端應用發展之迅速。隨著4G應用的成熟,移動設備將成為未來的主戰場。(5)電子商務將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傳統商業往線上走,電子商務往線下走,“線上營銷、線下成交”或“線下體驗、線上購買”,O2O實現了線上和線下、信息和實物之間的無縫銜接,未來在中國,O2O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將打開一個萬億元級別的市場,甚至超越傳統電子商務。
參考文獻:
[1]胡虎.發展電子商務,擴大信息消費[N].人民郵電報,2013-08-27
[2]葉佳麗.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問題[J].商業經濟.2010(4).
[3]王慧.基于O2O模式下的中小企業移動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商貿,2012,(23).
[4]李士金,沈玉志.中國電子商務的社會環境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