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元
德育教育在義務教育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德育培養目標告訴我們,要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型人才。這說明德育教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舉足輕重的。語文教學的根本,就是要吸引學生去發現、去體驗、去感悟祖國的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文章之美,同時受到思想道德、政治情操等德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的關系猶如魚和水的關系,兩者緊密聯系。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注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一、課前德育滲透
平時,在每天的語文課開始之前,我會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小材料進行說話訓練,如《我的爸爸》《難忘的一件事》……而且每次我都要點評,不僅給予一些方法指導,更側重于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再如學生講成語小故事,我們知道成語不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結晶,而且蘊含了豐富的哲理。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極好的教材。因此,學生在講完成語故事后,我并不是走走過場了事,而是讓班里的其他學生說說該成語所講述的道理或者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像“水滴石穿”“聞雞起舞”等成語故事就告訴學生做事要持之以恒,就會有所成就的道理。有時候我還會讓學生對一些簡單的社會現象進行討論,如“一些小販賣菜缺斤少兩”等等,然后趁此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啟發學生運用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來看待問題。
二、教學中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溝通和交流的媒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語文教材中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都不是直接表達出來,而是深藏在每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向學生滲透,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不知不覺地受到德育教育。
三、滲透在剖析詞句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剖析和琢磨課文里的重點詞句,以找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等詞語描寫了外貌和神態,我抓住這些詞語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這樣?這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明白“父親”內心的痛苦與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只想救出兒子的思想情感。霎時一個偉大的父親形象就展現出來,學生被這種偉大的父愛所折服,由此想到自己的父親,進而要感恩父母。
四、滲透在創設情境中
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理解課文,一定要創設情境,設計一些有關文章的問題,讓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例如《小英雄雨來》一課,我是這樣啟發學生的:雨來的家鄉美在什么地方?文章開頭為什么要這樣寫?這與文章的主題有關系嗎?……這些問題創設出一種情境,使學生意識到作者開頭這樣寫是有用意的,雨來英雄氣節的形成離不開家鄉,離不開祖國,同時與敵人的兇殘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五、滲透在故事情節中
文章的思想主要通過情節表現出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以及結局,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讓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學習《月光曲》時,在學生分析了文章的故事情節后,我緊扣核心,逐步誘導,抓住文章的“情”和“景”,和學生一起分析人物的語言、行為動作及心理變化,啟發學生感受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熱愛與同情,激發學生從思想上要熱愛、關心勞動人民,樹立要珍惜勞動成果的觀念。
六、滲透在指導閱讀中
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學生多讀一些文字優美、聲情并茂的美文佳作,是非常有好處的。這有益于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高尚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時,我意識到這篇文章的語言充滿著感情,作者在文中較多地使用了多種句式,感嘆句、祈使句、設問句以及反問句等,字里行間洋溢著感激之情、贊美之情,關切之情、體現了中朝兩國人民濃厚的友誼。所以,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感情,就要引導學生多朗讀重點句和重點段落,在反復朗讀之后,讓他們弄清楚志愿軍為什么舍不得離開?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使學生在尋求答案之后,能在感情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由此可見,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從文字著手,反復朗讀,使學生對文章有所感悟和體會,從而使得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思想感情得到共同提高,避免把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割裂開來,把語文課當成思想品德課來上,或者把語文課上成文字訓練課都是不對的。
七、課后德育滲透
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后生活,對學生做好德育滲透,因為這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經常給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語文課外閱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使其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為了發展學生的品格意志,培養學生崇高的思想情操,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使其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我們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興趣愛好,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好的讀物,可以列出目錄,分時間引導學生去選擇。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指導,想法設法地激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并指導他們一些讀書的方法,尤其要多評價,多欣賞,鼓勵學生積極地從書本中汲取營養,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總之,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細水長流的、長期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們更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勇于創新,利用好小學語文學科的優勢,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于教學過程中滲透進德育教育,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