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睿 韓巍
摘 要: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監控在外語閱讀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情況下,元認知是區分善于閱讀者和不善于閱讀者的關鍵。如何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外語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國外在這方面有大量的實證研究。 這些實驗的共同特點是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元認知培訓,包括用什么閱讀策略、為什么用(即陳述性知識)、如何去用(程序性知識)、什么時間和什么地方用(條件性知識)以及如何進行評價(元認知監控)。 而中國對于元認知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論的介紹,為數不多的實證研究也證明外語教學中納入元認知意識的訓練是非常可取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認知策略;英語閱讀;元認知控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254-02
一 、什么是元認知
元認知(metacognition)作為一個正式概念,是在1976年由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Flavell)提出的,并且已經成為心理學界使用頻率很高的概念。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即在理論界產生了廣泛影響。Flavell 指出,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認知現象的認知,這種認知可以是認知主體對自己當前的認知行為的認識,也可以是對自己當前的認知狀態或情感狀態的認識。簡單說來,認知思維是認知主體對外部世界的反應,而元認知思維則是他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反應。
為了詳細說明元認知的工作原理,Flavell 提出了元認知監控模式。在該模式中,元認知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目標(或任務)和元認知行為(或策略)等四部分組成。元認知知識是人已有的關于自己作為認知主體對認知任務、目的、行為和經驗的知識。元認知經驗是人自己能夠意識到的、發生在認知行為中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目標(或任務)指認知行為的目的。元認知行為(或策略)指認知主體為達到認知目的所采用的策略,而元認知的監控作用正是通過元認知行為實現的。在該元認知模式中,Flavell 對元認知知識和體驗給予特別的論述。元認知知識包括人的知識、任務知識和策略知識。人的知識指人對自己和他人作為認知主體的本質特點的了解。任務知識包括:(1)怎樣才能最好地完成當前認知活動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質和量的情況;(2)認知任務本身的要求和目的。策略知識是認知主體對完成認知任務的有效策略的認識。
隨后的Baker 和Brown 則認為,元認知概念包括元認知知識和認知監控兩部分。元認知知識指認知主體已有的關于自己認知能力以及實際認知任務情況的知識。元認知知識具有某些特點:第一,它具有長期穩定性。例如,某人如果認為通過用自己的話闡述新信息有助于記住新信息,那么第二天他很可能一樣地有此看法。第二,認知主體能表述自己的元認知知識。第三,元認知知識不可能十分具體、準確。第四,隨著認知主體年齡的增長,其元認知知識也隨之完善、成熟。認知監控指認知主體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自覺使用的自我監控機制。這些機制具有相對不穩定性(認知主體在不同環境中使用不同的監控機制),也不一定能被闡述出來(認知主體可能知道怎樣去完成某些任務,但卻不能在口頭上說出來),并且與人的年齡也無必然聯系。常見的認知監控活動有:計劃下一步工作、檢驗使用認知策略可能產生的結果、修改和評估認知策略等。另外,元認知知識和認知監控不能被孤立地理解,因為它們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后來的研究者Pireira - Laird &Deane,Cross & Paris也認同元認知由兩部分組成,即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控制。
二 、元認知與閱讀
桑代克很早以前就認為,閱讀是一種推理,是一種大量的,現在稱之為元認知的活動;在有效的閱讀中,讀者對于他的認知活動必須有一定的控制。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按照篇章信息積極主動地修正假設、忽略無關細節以達到正確理解。該過程包括了閱讀者的監控、評價、調整、修改和總結等各種心理活動,正是閱讀者的這種主動積極的活動使得閱讀理解成為元認知研究的對象。
Baker&Brown也指出,閱讀理解包含了很多涉及元認知的技能和活動。閱讀者作為閱讀活動主體有著自己的元認知知識和進行元認知監控活動的能力,外語閱讀者也不例外。
Wenden認為外語閱讀元認知知識指閱讀者已有的、關于閱讀作為一種認知過程的知識,它包括三個方面:人的知識、任務知識和策略知識。人的知識至少有四層含義。首先,它指讀者已習得的、有關影響閱讀的因素的知識,如動機、年齡、語言知識水平等。其次,它包括閱讀者已有的對以上因素在實際經驗中的具體情況的認識。如象某些成人閱讀者可能會認為自己記憶力較差,這會造成閱讀困難,同時自己的語法知識水平對閱讀也有影響。再次,它還指閱讀者對自己閱讀效能方面總的看法,即閱讀自我效能感。最后,人的知識也包括閱讀者對自己能否達到預期目標的看法,即成就感。任務知識有三方面的內容。首先,它指閱讀者對閱讀任務的目的以及該目的對滿足閱讀要求的作用等方面的認識,本次任務究竟是為了提高閱讀速度,還是為了擴展特殊知識。其次,它包括閱讀者對于不同閱讀任務所采取不同方法的知識。最后,任務知識還包括閱讀者對閱讀任務要求的了解,如怎樣閱讀一般文章、怎樣閱讀專業文章以及閱讀這些文章的知識和技能等。策略知識可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指“知道策略是什么”。
在實際的閱讀活動中,閱讀者要進行大量的元認知監控行為才能對文章有準確的理解。通過監控,讀者對閱讀活動進行管理、指導、調控和引導。Block 認為外語閱讀和母語閱讀一樣都至少包括三個階段、六個類別的元認知監控活動。它們分別為:評估階段,包括識別難點,找出問題根源兩類活動;實際活動階段,包括計劃策略和解決問題活動;以及檢查階段,包括檢查和修正活動。Baker和Brown又進一步區分了9 種對閱讀理解至關重要的元認知監控活動,分別為:(1)建立閱讀目標;(2)根據不同目標調整閱讀速度和策略;(3)識別閱讀重點;(4)理清閱讀材料的邏輯結構;(5)聯系已有知識理解新內容;(6)明了上下文聯系;(7)評價材料是否清晰、連貫和完整;(8)處理閱讀困難;(9)選用適當標準評估自己理解水平。endprint
三、 閱讀中認知策略的應用
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元認知策略,培養元認知能力,建構合理的知識框架至關重要。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監控在外語閱讀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情況下,元認知是區分善于閱讀者和不善于閱讀者的關鍵。如何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外語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國外在這方面有大量的實證研究。 這些實驗的共同特點是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元認知培訓,包括用什么閱讀策略、為什么用(即陳述性知識)、如何去用(程序性知識)、什么時間和什么地方用(條件性知識)以及如何進行評價(元認知監控)。 而中國對于元認知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論的介紹,為數不多的實證研究也證明外語教學中納入元認知意識的訓練是非常可取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閱讀中進行元認知培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采用控制訓練,使學生不但知道閱讀中該用什么策略,還知道什么時候和為什么用,并對策略進行比較、監控和評價。具體訓練方法如下:給學生列出要訓練的策略,并且對策略做出解釋;告知學生為什么閱讀中要用這些策略;讓學生知道如何用這些策略,同時可以用有聲思維的方式給學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學生討論老師的示范,學生自己用有聲思維的方法運用策略,最后老師和同學一起對所用的策略做出評價,如果發現策略使用不恰當,及時運用補救策略。
2.元認知監視是在認知活動進行的實際過程中,根據認知目標及時評價、反饋認知活動的結果與不足,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元認知監控策略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材料進行自我提問、考試時監視自己的速度和時間。這些策略使學習者警覺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找出來,并加以修改。
3.為了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元認知知識,應幫助學生增加對自己的閱讀能力的反思和了解,以及學生對閱讀目的的認識。比如,有的學生對于外語閱讀的理解更偏向于從閱讀中學習單詞和短語從而增加詞匯量,而不是為獲取文章信息進行閱讀。為了讓這些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閱讀的任務要求,可以讓他們在課外自己選擇材料,準備閱讀材料,并且在課堂上給其他學生講授。
4.有意識的評估:在每一閱讀過程的初始階段,讓學生對自己有關閱讀任務的相關知識做出有意識的評估,評估個體已具備哪些與任務相關的知識,還缺乏哪些相關知識,要從這一活動中學到什么。這些活動能夠有效地拓寬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5.創造元認知的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一起制訂閱讀計劃,如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等,然后一起討論策略運用,評估思維過程,真正做到師生互惠。在創造元認知學習環境中教師運用自身豐富知識的優勢,精心示范元認知行為,幫助學生了解思維過程,以達到調控目的。
6.元認知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給學習作計劃就好比是足球教練在比賽前針對對方球隊的特點與出場情況提出對策。不論是完成作業,還是為了應付測驗,學生在每一節課都應當有一個一般的“對策”。
參考文獻:
[1] Baker,L.,&Brown,A.Metacognitive Skills and Reading [A].P.D.Pearson,M.Kamil,R.Barr,& P.Mosenthal,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C].New York:Longman,1984.
[2] 杜曉新.閱讀中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相關及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1997.
[3] 盧植.英語學生的元認知與學習時間分配策略[J].現代外語,2002,(4).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