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東翔
我在農村初中從事數學教學已有二十多年了,經歷了幾次數學教材課程改革,經歷了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逐步轉變.但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依然是更新教學觀念,開拓創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然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始終面臨學困生的轉化問題.在重視提高教學質量,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轉化學困生,引導他們從差轉優,一直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它需要一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
農村中學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知識面狹窄,各方面能力差.他們認為數學比較抽象,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對數學知識的積累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反復講的問題還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這難道都是學生的問題嗎?我想這不能完全怪學生.下面我談談本人多年的一些經驗.
一、深入了解學困生是轉化學困生的基礎
轉化學困生要做好調查了解的準備,對每個學困生的情況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弄清楚他們是對數學概念的不理解還是計算方法不掌握,或是對公式不懂得運用,還是心理上的抵觸厭學等,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對癥下藥.我常常深入學生中與學困生進行溝通,從多角度、多方面了解學困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習慣和態度,了解家庭環境,了解他們在學校和家中的表現,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和發展勢態,對他們深入了解,為轉化學困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轉化學困生的前提條件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更加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備課時應充分考慮數學學困生的需要,專為他們設計一些簡單問題,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并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其次,上課時要注重課堂活動和授課方式的多樣化,讓數學問題保持新鮮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他們不斷思考與探究;最后,教師要善于發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善于用獎勵的方式,充分肯定學困生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開發他們的潛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如設“數學進步獎”,使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得到表揚、肯定,樹立信心,激發求知欲望.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轉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學生的智力一般相差很小,都能學好.數學學困生往往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造成的,他們不會學習,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遇到問題不愿動腦筋直接問教師要答案甚至扔到一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注意進行新舊知識的穿插學習,設法降低難度.如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數學題目,多做一些帶有圖形、圖像的直觀性題目.通過有趣的喜聞樂見的場景引入課題,把握知識層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幫助學困生逐步掌握知識.教師不僅要教給學困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困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選準有利于鍛煉能力、施展才華、弘揚個性、適合學困生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在解答問題時注意啟發引導,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要及時糾正分析問題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四、加強個別輔導是提高學困生轉化效率的保障
學困生不是學不會,而是他們根本沒有認真學,沒有按部就班地在教師的指導下預習、聽課、做練習和作業、課后復習,而是隨心所欲,愛學就學.所以教師要從多方面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1)課前預習個別輔導.主要輔導新課涉及的舊知識,使他們先掌握一些基礎知識,達到新舊知識的銜接,有著充分準備走進課堂,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學習過程,能更好地聽課.(2)課后充分個別輔導.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往往從課后練習和作業能很好地反饋出來.我在檢查練習和批改作業時,特別注意學困生的練習和作業情況,發現問題,當面輔導.(3)建立學習互助小組.鼓勵班里的學優生對學困生進行“結對、幫扶”,通過講課、補課、輔導等方式幫助學困生,帶動大家一起學習.
五、自我調節情緒,提高自信心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
與優生比,學困生的自尊心更強,更需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理解他們的苦衷,體諒他們的難處,要用愛去溫暖、關懷他們,讓他們在關愛中自我調節情緒.多激勵、少指責批評,不能挖苦他們,以免加重其對立情緒.學困生的內心非常敏感,教師的每一句贊美,每一個微笑,每一次眼神的交流都是對他們的肯定,都能喚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要經常發現學困生的強項和閃光點,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讓學困生感覺到他們某些方面的能力,還要對他們嚴格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同時自我調節情緒,提高自信心,教師要做到:(1)真正從內心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確實感到愛的溫暖.(2)用有意義的事情自我調節情緒.(3)激勵他們振作精神,提高自信心.(4)創造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參加有益的活動,讓他們擁有積極的情緒去學習、去生活.
(責任編輯 黃桂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