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雯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經營管理手段以及管理體系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管理風險也日益加大。中小企業由于內部控制失效所導致的重大損失事件頻繁出現,那么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對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構建。本文主要闡述當前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并根據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完善的建議,對于今后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內部控制;中小企業;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225-02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建的重要性
近年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企業財務造假現象頻頻出現。比如國內最近揭露的“綠大地事件”、“萬福生科事件”等。正是企業內控制度的缺失造成了這些財務造假。企業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9世紀末,企業以壟斷組織的形式出現在美國以及歐洲等部分國家。起初,經濟學家們研究企業的特征多運用交易成本的觀點。比如,KOS(1994)認為,企業的顯著特點在于對市場價格機制的替換。在替換過程中,企業組織和市場價格機制在某些方面互相替換,這就是半市場和半企業組織發展的起源。Williamson (2001)在KOS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中間組織,他認為市場與企業之間存在著一個不間斷的系譜。各種各樣的混合組織形式分布在集權密集的公司與松散的市場交易之間。在適應性、激勵和官僚成本方面,中間組織形式大都處于市場和等級制模式之間。
二、內部控制的含義
所謂內部控制,就是為了達到企業內部信息的完整性與安全性,與此同時可以有效的對企業內部資產進一步防護,進而達到提升企業經營效果的目標。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快速的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進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對于內部控制的含義,主要包含著內部控制的主體與客體。
其主體就是內部控制的執行者以及管理者,內部控制的產生基于企業在管理方面的需求,并存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中,成為企業管理為最重要的部分,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才是內部控制的主體。所謂客體,就是內部控制的實施對象,通常情況下就是指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控制。從范圍以及角度上分析,內部控制只針對于企業內部而言,然而對于內容而言,其主要的面向對象是企業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并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組合關系。
三、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多層次治理管控
按照集權的程度不同,可將中小企業的管控模式分為三種:“操作管控型”、“戰略管控型”和“財務管控型”。其中,“操作管控型”是一種過程控制模式,它要求中小企業在管理中要高度集權。“戰略管控型”是一種程序控制模式?!柏攧展芸匦汀笔且环N結果控制模式。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每種管控模式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管控模式。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多層次治理方面并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
(二)管理理念和經營風格的誤區
中小企業將多樣化的經營策略視為降低風險的法寶。對此,許多中小企業采用多樣化的經營戰略方針多是看到了多樣化經營的好處,多樣化經營可以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將中小企業由單一化的業務領域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經營領域,這樣就避免了過分依賴某一產業。但是,多樣化的經營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中小企業剛進入一個新領域,一定要先對該領域有所認識,這個過程本身就有風險。其次,多樣化的經營會涉及到很多行業,相比起單一業務領域是的經營管理,多樣化的經營必定會帶來管理難度的增加。各業務部門之間的協調也會變得不再容易,這樣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自然而然又會加大風險。再次,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擴大領域,一定在某個行業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也在該領域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品牌,這時候突然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萬一決策失敗,必定會對原有的品牌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毀掉企業已經建立的品牌榮譽。最后,從成本效益角度考慮,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初始成本很到,能不能得到預計達到的效益也是多樣化經營中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風險因子。由此可見,多樣化經營并不一定是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的一個利器,企業經營風險的降低還是要靠企業不斷地完善自身經營機制,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和產品創新。
還有中小企業要更新管理理念。重新認識中小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目前,許多中小企業都還沒有建立過內部控制制度,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他們僅僅因為內部控制就是一個文件或則一部守則,只要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收益就是達到了中小企業的目的。要不要建立內部控制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經營發展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實踐證明,一個好的中小企業其內部控制制度都建立并運行的相當好。
(三)風險管控差
當今社會經濟風云變幻,企業所賴以生存的環境和企業內外部各種風險因素也在不斷變化,企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經營風險在不斷提高。中小企業面臨風險的規避方式有很多,比如風險轉移、風險規避、風險保留等。如何選擇合適的風險規避方式就需要中小企業正確、合理的評估其所遇到的風險。中小企業在選擇危險方法時要有全面考慮危險的嚴峻性、 危險出現的不確定性、危險遺失的資源彌補情況等。
我國的中小企業因為其自身特點,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五個表現形式:一是法律的風險,在初始階段,由于各種制度都不完備,容易造成法律糾紛,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后,由于投資和業務發展也可能引起法律糾紛。二是財務風險,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較窄,資金來源較少,財務管理相對具有更大的風險。三是市場風險,由于中小企業一般競爭能力較弱,在市場中都不能占主導地位,因此經常面臨市場風險。四是經營風險,多數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家族式管理模式比較普遍,這樣在經營管理和決策等方面存在較大風險。五是道德風險,社會道德體系不健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中小企業表現比較突出,多數中小企業信息不健全,財務披露不準確,造成信息不對稱,這是道德風險的主要原因。
當前中小企業主要面臨的的風險包括企業內部風險因素和企業外部風險因素。其中企業內部風險因素包括企業活動的性質、管理職責的改變、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有效性、信息處理情況等等;外部風險因素包括自然災害、新的法律和行政命令、競爭、顧客的需求、技術發展等方面。中小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模型。例如商業風險模型(Business Risk Model,以下簡稱BRM模型),該模型將企業風險分為環境外部風險、流程風險和信息決策風險三類,每一類風險又可以具體分為很多小點。中小企業可以根據可以模型確定每個風險因子的權重比例,計算出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的風險大小,以便選擇適合本中小企業的風險規避方式,合理有效的開展風險管理。
四、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構建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企業治理,建立多級性控制系統
關于對中小企業的多級性控制系統設置的并不完善,對此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管理形式的選擇應以策略為根據。對此,主要是根據整個公司策略的需求選擇控制形式。二是控制形式的選擇應以逐步發展為根本。對于開創控制形式來說不可以急于求成,應該嚴格履行逐步發展的理念,選出適合任何一個子企業與公司總部的控制形式,將公司總部的控制形式規劃成為一套逐漸完美蛻變的歷程。于全部設計的基本上分開幾個時段分幾步實行,逐漸完成適合公司真實、帶有自我特點的統治形式。三是控制形式的選擇應以分開治理為理念;因為中小企業的能力各有不同、大同小異。總的來講明顯不是久遠的方式。所以中小企業不可以實行唯一的控制形式,而要可以選擇許多控制形式通蓍存在的形式。
(二)創新管理理念和經營風格
1.提高中小型企業領導的管理素質
企業的執行者以及管理者是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主要領導者,內部控制的管理是否有效果,取決于企業的管理者對內部控制是否重視以及是否在內部控制中起到領導作用。因此,提高企業領導管理水平有助于內部控制的發展,同時也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企業的領導者應該明白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帶頭作用,讓領導體會到辦事、花錢不再那么容易,同時針對企業的財務以及經營決策人行使權利時,實行相應的制約,這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多了一步程序,也是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份安全的保障,只有企業不斷的減少其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才能更好的保障企業的利益以及長久的發展。
2.創建績效考核平臺,加強對經營層和成員企業的激勵體系
會計人員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人員的素質以及對內部控制知識的掌握非常的重要。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專業人員來說,其會計工作水平較低、工作不規范、披露的信息不能直接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需要企業在管理上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性學習。會計人員在學習過程中,內部控制正是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在從業資格以及職稱中也存在,從而內部控制制度在中小企業的人員中不斷深入。同時,必須指標的內涵進行計算還債能力;優化指標途徑實行驗證子公司的效益能力;要拋棄數字混亂來精確的監測盈利能力;需站在主營業務掌握經營能力;要放眼未來形式尋求發展潛力、公司領導素質以及員工團隊意識、新產品的研究、技術更新能力、公司總體目的、信息整理能力以及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業績測評一定要以企業戰略目標和管理目標為基礎,把內部調控與平衡計分、經濟提高價值、目標治理等觀念聯合在一起。從內部整理進程、經營效果和市場潛力、人員發展等方面,幫助公司建設相對完美的業績考核體制。并且確定各內部調控的有關責任整體??刂瞥潭纫O立嚴謹科學的問責體系,同時要認真的執行,這樣就能夠提高內部運營活動躲避義務的風險,增大績效水平以及各個方面共同互利的可能,方便使內部控制體制實施的有意義。在公司管理整體的內部制度,一定整體實施鼓勵和約束在一起、短時間與長期整體的金錢分配制度。憑借鼓勵與約束的同步進行,能夠培養出經理人、員工以及投資人一起擁有的企業理念,同時完成綜合控制體制。最大努力推動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從本質上確保企業的穩定繼續發展。
(三)完善監督監控體制,加強風險控制
內部調控系統運營能否有效和設計是否合適,全部需監督機制進行測評。要完成這作用,一定要在企業里面設立單獨的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下設以審計委員會作為重點,創建起多方面的內部審核部門。這樣不僅完成總企業的監督,企業內部審核的重點包含以下方面:成員估算或公司金錢計劃的決策和實行狀況;內部金錢報告以及對外財務報表的真實狀況;相關經濟活動和金錢支出的合法情況;內部控制體制的有效性、經濟收益狀況;企業大概的風險推測和治理、管理審核等有關方面。經過這些審核,不僅可以評價和普查內控制度能否完整,而且可以檢查企業組織機構實行指定功能的功率。外部審計對中小企業監督監督有重大意義。外部審計不僅可以通過成員企業自己來決策實行審計的中介公司,需要由企業整體選擇信譽優秀的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審核。審計的內容不僅對會計報表進行審計,更能夠依據企業的要求,對中小企業控制實行審核。這種方式不單單應用了外部事務所的優秀資源,同時可以掌握子公司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問題。
五、結論
總之,導致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實施效果差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包括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還有中小企業自身的一些問題。本文只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存在問題的幾個方面,可能對問題的分析不夠透徹,相關的對策也不夠全面。以后還要對中小企業的其他方面做進一步研究,以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完善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對策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楊智杰,王 川.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公司績效相關性研究——基于2009年河南省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J]. 當代經濟管理,2012(2).
[2] 陳 光.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10).
[3] 竇恩永.淺析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構建[J].財經界:學術版,2011(7).
[4] 胡 軍.論小企業內部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0(20).
[5] 邱冬陽,陳 林,孟衛東.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IPO抑價——深圳中小板市場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0(10).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