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龍 段煉
[摘 要] 以中小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事實為切入點,明確中小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原因,提出預防學生體育人身傷害的對策,旨在為提高體育工作者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防范意識,切實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促進中小學校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中小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學校體育;責任
[中圖分類號] G623.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3-0121-02
中小學生體育教育作為現代社會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保證。學校體育是全民健身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運動作為一種對抗性強、競爭激烈的活動,客觀上對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風險,這種對身體上的風險如果不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就將會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從生理學的發展角度來看,他們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不健全的時期,他們還不具備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體育人身傷害一旦發生,會給學生帶來身心傷害,更會對學校的教育帶來不良的影響。所以,提出對中小學體育人身傷害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概念的界定
本文主要探討中小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原因和預防對策,在分析之前一定要明確兩點:(1)什么是學校體育;(2)什么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明確這兩個概念的相互關系,對本文的深入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學生為對象,通過學校教育進行有組織的體育活動,包括各類學校的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1]。由概念可以得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范圍,即教育主體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內接受體育教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受到的人身意外傷害事故。
2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與一般人身傷害事故
近幾年“陽光體育”運動在全國各個學校有效推廣與開展,學校的體育活動形式也日趨多樣化。體育活動的特點之一是參與人數眾多,所以,如何防范體育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已成為社會與學校最為關心與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
學校體育人身傷害的特殊性在于它發生在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空間范圍[3]。學校之所以應該對學生的體育人身傷害負責,是因為學校與學生間存在著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學生的體育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大多數都是學生在受教育時自身的防范意識差、學校對學生體育教育的過失所導致的。所以,學校體育人身傷害應界定為學生在接受體育教育過程、課外體育活動時所受到的人身傷害。
3 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的分類及其原因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按照其范圍可劃分為:學生在體育課上受教育時發生的傷害事故;學生在進行課外體育活動、競賽發生的體育人身傷害事故[4]。中小學體育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絕大多數都是學生在體育課中受到的人身傷害。正是由于學校體育的教學形式和課程設置的特殊性,直接導致了學校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
1)按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時間分類。在教學過程中的體育意外傷害主要包括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人身傷害。這三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傷害事故的高發期主要是基本部分階段。因為這一階段是體育教學的重點,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運動強度過大、準備活動不充分等,正是導致學生人身傷害的主要原因。
2)按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地點分類。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按其地點可劃分為:校內體育活動的人身傷害和校外體育活動的人身傷害。
4 中小學體育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學生在學校發生的人身傷害事件,在體育活動的各個階段或環節都可能遇到,學校體育事故的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突發性。所以,控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就必須要控制住導致人身傷害發生的潛在因素,要注重以下幾點。
1)學校方面。學校造成學生體育人身傷害的原因主要包括:(1)學校體育場館建設不合理、體育設施器材維護不及時,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學生的人身傷害;(2)中小學生普遍對體育設施如何利用還不是很了解,在上課期間和課外活動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防范意識差;(3)學校對學生安全措施的宣傳不夠,使學生忽略了安全問題而造成人身傷害;(4)校內其他設施對學生人身傷害的威脅。
2)教師方面。(1)教師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夠大,使學生在接受體育教育或課外體育活動時忽略了人身安全;(2)教師在正常授課時間內,擅離職守,未能履行體育教師的崗位職責而直接導致學生人身傷害;(3)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狀況、運動強度,教師未采取不同的體育教學手段;(4)當學生受到人身傷害時,學校和教師都未能及時予以照顧。
3)學生方面。(1)未能按老師要求接受體育教育是導致學生受到人身傷害的最主要原因;(2)技術動作不正確,技術水平差;(3)未能按學校規章制度執行上課的紀律,在體育課上打鬧、不聽從老師的指揮等;(4)中小學生普遍年齡較小、自我約束力差,對危險的預知和防范能力低,在體育課上的自我保護意識差。
5 中小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1)樹立對體育傷害事故的正確認識。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并不是單單依靠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就能避免的,需要校方、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共同關注,對體育傷害事故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僅僅要保護學生,也要保護學校的正常教育,使得體育活動能夠穩定、平衡的發展。
2)學校應采取的措施。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要處理與防范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這不僅是體育教育教學應該注重的環節,也是依法執教的必然追求。中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與學校教育有直接的關系,但體育傷害事故有時是難以避免的,特別是中小學生自制力差、活潑好動,傷害發生后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中小學生的身心帶來巨大傷害,也不利于學校體育工作的良性發展。所以,學校一定要采取相應措施:(1)加強學生的人身安全教育,讓學生時時刻刻樹立自我保護意識;(2)場館設施一定要定期、多頻次的進行維護;(3)一定要有衛生保健場所,使學生受到體育人身傷害時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
3)教師應采取的措施。體育教師作為學生教育的主導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課前仔細檢查場地器材,排除安全隱患。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在備課時要清楚在哪個教學環節學生容易受到人身傷害,并且要針對不同體質的學生安排課程強度,施與不同的教學方法;(2)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的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糾正學生不規范的動作;(3)要時刻提示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4)不能體罰學生,要激勵學生,提升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4)加強學生及監護人的安全教育。學生在上課時一定要以教師為導向,聽從指揮,遵守課堂紀律。對體質差、有特殊原因不能進行運動的學生,監護人一定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監護人對自己的孩子要定期進行安全教育。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世界的未來。樹立對體育傷害事故的正確認識,學校要建立有效的預防機制,教師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學生要從思想上重視、行動上正視,杜絕中小學體育人身傷害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范志勇,杜青茶.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的學校責任[J].教學與管理,2008,(6):35-36.
[2]陳立春,常立飛.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J].體育學刊,2010,(3):41-44.
[3]蔣訓民.法律角度下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4.
[4]耿金鎖.淺析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特征及預防[J].科學大眾,2011,(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