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娜
摘 要 水景設計是當代城市景觀環境中最具吸引力的設計元素。基于此,從分析人工水景的內涵及功用入手,結合當前城市人工水景建設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城市環境中人工水景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 城市環境;人工水景;問題;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6.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1-0-3
1 人工水景概述
1.1 人工水景概念
人工水景作為一種人文景觀,是基于現代人們對于水的依賴和向往,利用水進行環境空間的藝術創造,常見的人工水景有噴泉、瀑布、水幕等。
1.2 人工水景功用
1.2.1 美化城市環境
城市人工水景不僅是城市整體環境的一部分,為城市增添美麗的景觀,其本身作為一種空間藝術也有它獨特的魅力,如它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物而存在,塑造城市獨特的人文環境[1]。
1.2.2 提高空氣質量
人工水景能夠吸附浮塵,凈化空氣,提高空氣的質量。城市噴泉等水景通過高速運動的水體能夠分解產生大量的負離子,增加了空氣中的負離子的同時,也使空氣變得濕潤,有利于人體的健康。
1.2.3 反映精神風貌
水景作品是城市發展的見證,往往能夠反映了一個城市一定時期的特色。每個城市都具有他獨特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城市人工水景的設計或多或少會受到城市文化的熏染,在設計過程中很自然的融入城市的濃郁的地方特色,與當地人們的精神風貌相得益彰[2]。
2 城市人工水景建設現狀與問題
2.1 城市人工水景設計原則
2.1.1 可持續性原則
當前,城市水景景觀水源獲取途徑比較單一,城市景觀用水基本上都是取自自來水。因此,在水資源日趨緊張的今天,設計城市人工水景只有遵循可持續性發展原則,才能更高效、更和諧的使用水資源,用最少的水,設計出最美的水景觀。另外,在我國很多城市,人們不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致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因此,在城市人工水景設計上,必須具有科學性、生態性,走可持續化發展的道路,堅持生態平衡性,做到與環境的和諧[3]。
2.1.2 符號化原則
優秀的水景設計,不僅要有新穎美麗的外在美,還要有深刻的內涵。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地域歷史文化,在城市水景觀設計中應按照符號學的理論把它應用到景觀設計中,體現出來當地的特點。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許多事物都在漸漸遠去,但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不會消亡。因此,借助于現代的科學技術,以當地的歷史文化背景作為設計水景觀的立足點,既能夠做到歷史文化的傳承,又可以體現城市的現代感。
2.1.3 參與性原則
現代水景觀的設計不再僅僅局限于對美的欣賞,更多的是參與其中,體驗親近水的樂趣。基于這種理念,與傳統水景不同,現代的城市水景設計特別注重調動人們的參與性的,盡量創造親近水、戲水的景觀。如城市廣場水景,它在處理水體邊緣的設計上會有一個自然的過度,盡可能做到減少人與水景之間的障礙,在感官上讓人對水景觀有一種親近感,拉近觀賞者與水景觀之間的心理距離。
2.2 城市人工水景面臨問題
2.2.1 用水問題
通常來說,城市人工水景觀區域具有一定封閉性,且水域面積較小,自凈能力較差,時間一長水體很容易產生富營養化,水質變差,甚至會有異味,不及時處理情況就會越來越壞。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多數城市水源污染嚴重,城市生活用水水質出現問題。而城市人工水景觀長期使用的是自來水,不僅使得城市用水更加緊張;同時,也給城市的經濟發展增加了負擔[4]。特別是一些大型噴泉,本身水資源消耗量就大,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二次利用率很低。顯然,長期使用自來水作為水景觀用水是不切實際的,沒有做到可持續性發展。
2.2.2 設計問題
現階段,現代設計分工越來越明確,具有高素質的綜合設計素質人才缺少,加上從國外引進的優秀景觀理論沒有系統性、完整性,不能給我國景觀設計者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因此,目前的水景觀設計存在很多問題。一些水景觀設計者缺乏科學的設計理念,沒有做到統籌全局,簡單把景觀設計獨立出來,不注重與周圍生態環境的和諧等問題。另外,水景觀設計沒有做到“以人為本”,往往只是單純的為建造水景而建造,很少從人們的現實需求出發,忽視了人們的感受,如很多水體邊緣出現硬質結構將觀賞者與水景觀生硬隔開,親水平臺沒有了親水性。
2.2.3 維護問題
現階段的水景觀水體的過濾處理大多數還是采用工業用膜過濾的方法,但這種處理方法需要大量的資金做支撐,包括水量處理、電費、人工費用等。此外,保持水景觀的完整與清潔有賴于觀賞者自身的素質。當前,我國很多中小城市的居民缺乏公物愛護意識,或意識不強,城市中亂扔亂丟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這不僅影響了水景的美觀,而且不及時清理時間一長水體景觀就變為垃圾池、臭水池等,使治理工作變得更加艱難。
3 城市環境中人工水景的設計策略
3.1 堅持水景設計可持續性原則
首先,在水景用水方面應提高雨水利用的意識,不斷開發利用雨水的新方式、新方法,充分利用雨水資源,合理規劃建造城市雨水收集設施,能夠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如建筑物屋頂的雨水收集,建筑屋頂分為平頂屋面收集和脊式屋面收集,平頂屋面收集比較簡單,雨水只需要通過雨水斗、雨水立管和過濾器就可以實現收集,而脊式屋面收集則還需在屋檐下安裝水平管,然后將其連接到落水管上就可以完成雨水收集。其次,循環使用水資源。在水景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采用水循環設備,降低水景觀的用水量,增加水體的流動性。如水景觀可以通過水粟進行水池內部循環,既可以節約用水,又可以形成優美的噴水景觀。endprint
3.2 提升水景設計可參與性程度
提升人們對水景觀的參與度,有利于其公眾娛樂作用的實現。因此,水景觀在水體的邊緣部分應該有很自然的過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是無池岸和與護欄,直接將平臺伸入水中,這樣人們就可以不用越過障礙到達水邊,實現與水的親密接觸,如典型的有旱噴、灘景等形式。流動的水作為一種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元素對人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親和力,人們可以盡情戲水感受水流過手指的愜意與水親密接觸,在創造戲水的條件的同時,也要增加對觀賞者的吸引力,保持好水體的清潔程度,及時進行日常的維護與管理,以保持對觀賞者的吸引度。
3.3 提高水景設計師的專業素養
設計師的設計工作應當有一個整體的設計觀念,考慮全局。在城市水景設計過程中,應當從該城市的地域特點和人們的心理需求出發,設計出合理的景觀作品。設計師應當加強理論知識儲備,學習掌握一定的景觀生態學知識,景觀工程知識以及對城市規劃的了解。同時,景觀設計工作并不孤立,它所要用到的知識涉及到很多學科,如美學、文學等,設計師應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這樣設計出的景觀會更加就藝術氣息。其次,基于當前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問題,在培養景觀設計人才方面過度重視理論的學習,應當加強設計師的實踐能力以及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其成為優秀的高素質設計人才。
3.4 做好城市水景治理維護工作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一個好的水景景觀作品,少不了建成之后的養護與管理,因此,應制定有效合理的維護管理程序,做好水景景觀的養護工作。首先,在現有的條件下,各城市應實行水景觀的養護專人負責制,就某一景觀分配固定的人員進行管理,定期查看景觀設備的運行狀態,檢查管道有無損壞,記錄并及時報修。定期清理污垢,打撈漂浮物,保持水景觀的水質清潔度,使其能正常運行。其次,開發利用新型的水質凈化技術,提高水質凈化效果。如人工生物浮島技術,它是一種生物生態設施,通過水生植物、動物在自然環境中的吸收、分解等,實現富營養水體的生態治理。這種治理方式不僅外觀造型新穎,而且結構穩固,可以長期循環使用。
4 結語
城市人工水景的建設應從設計與維護兩方面抓起,堅持可持續性的設計原則,開源節水,科學管理,為城市建造美麗的水景觀,也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利,秦柯.現代水景設計探析[J].山西農業科學,2008(1).
[2]謝榮幸.對我國城市人工水景設計的可持續性問題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3]謝夢婕.試論水景的可持續設計[J].工程科技,2009⑷.
[4]趙婷.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人工水景綠色設計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