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菲 李梅 蘆倩倩
摘 要: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網絡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巨大。微博所獨有的創新性、開放性、有效性等優勢使得微博在傳播媒介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微博也具有誤導性、無序性、混雜性等問題,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嚴重沖擊。從凈化微博環境、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微博健康發展、讓大學生在使用微博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等策略,以期達到抑制微博的負效應,發揮微博的正能量,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目標。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198-02
一、微博的含義及傳播現狀分析
(一)微博的含義
關于微博的含義,學者們有很多相似的解釋,相對權威的定義來源于百度百科對微博的定義:微博,即微型博客簡稱,是一個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1]。
(二)微博的傳播現狀
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輿論媒體,微博的迅猛發展深刻改變了社會大眾群體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社交生活、思想道德和價值導向,它正引發一場“微革命”。微博相對于其他傳播媒介而言具有平民化、交互性強、信息傳播迅捷等特點。微博具有的明顯優勢,為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微博的發展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莫大的挑戰。例如資訊傳播的無序性。社科文獻出版社日前在京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指出:自媒體的傳播存在無序性的問題。此報告顯示,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傳播媒介引發了自由過度等問題。并且由于自媒體傳播具有無序性的問題,由此而帶來監管缺位,個人發言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大。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上,言論道德責任的削弱和過度自由的意識特別容易導致大學生思想判斷的混亂和精神困惑[2]。
另外微博傳播的信息具有混雜性。微博上傳播的大量信息并沒有經過篩選,其中難免會有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觀念以及各種反動的消極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帶來一定的沖擊,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3]。
二、微博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微博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響
1.微博文化有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與發展。微博不僅給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高校的教育模式帶來了全新的變化,而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極大的理念創新與發展。首先,微博文化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與時俱進。其次,微博作為一種新的教育載體,具有豐富性、互動性、平等性、即時性、精準性等傳播特性,師生之間可以及時互動,討論自己的觀點,使得教育資源配置最優化、效益最大化[4]。
2.微博文化有助于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渠道。微博作為一個開放式的網絡系統,超越了時空和地點的限制,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教育溝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微博分享信息和資源,有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學生之間現實中的隔閡,雙方可以通過微博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對話,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起到良好的的教育效果。
3.微博文化有助于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動態。微博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每條微博看似短小,但卻依靠其簡便的表達,適應了學生日常情緒抒發的需要,成為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展示基地。學生們日益頻繁的使用微博來表達自己的實際訴求,這實際上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大學生微博,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急學生之所急,因材施教,進一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微博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1.微博信息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誤導傾向。微博自出現到現在擁有了巨大的用戶數量,網絡上發布的各種微博信息內容可謂“包羅萬象”,這就導致微博信息過于混雜。而且微博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難免出現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流入大學生的視線,如果缺少了教師的指導,這種“負能量”將很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2.微博對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挑戰新要求。微博沖擊著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導地位,給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帶來新挑戰新要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將相關材料或信息對受教育者進行高強度、集中且持續的傳播,以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變化。但是,微博具有很強的便捷性,如果其信息傳播脫離了教師、家長的控制,受教育者很可能會遇上很多和教育要求背道而馳的信息,這必然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困惑,進而影響教育效果。
3.微博對大學生的現實人際交往產生影響。部分大學生過于沉迷微博,最終導致人際交往異化。大學生正處于“三觀”的形成階段,其思想開放、個性獨立,樂于接受一些新鮮事物,但是由于他們尚未形成獨立的思維判斷能力和正確的心理機制,在微博海量化、多元化的龐雜信息影響下難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蝕,這就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困惑和難題[5]。
三、利用微博文化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引導樹立正確的微博觀念,營造健康的微博發展環境
首先,應該建立和完善管控微博的相關法律法規,重視規范微博使用規則。中國有關網絡的法律體系已經出臺一些關于網絡信息保護、網絡安全、網絡著作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但是有關微博的相關法律法規仍是空白。因此,政府需要盡快制定和頒布一部結合微博特性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此打擊一些不法分子擾亂微博秩序、破壞微博環境、危害公眾利益的行為。
其次,針對大學生在微博使用中缺乏鑒別力及社會責任感的問題,應對其進行“三觀”教育,提升微博信息素養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應借助新媒介宣傳科學理論知識,重點是在微博的應用中加強信息素養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讓大學生自覺生成對主流社會意識的認同。endprint
再次,應加強網絡技術管控,保障健康微博環境。微博雖然允許其用戶隨意發布信息,但如不進行一定的監管,就會很容易讓一部分人遭受虛假、垃圾信息的侵擾。因此,要不斷地提高網絡信息處理技術,對于發布的信息中不良低俗的內容進行屏蔽,對于虛假詐騙信息進行刪除,至于情節嚴重的應追究其發布者的責任。
(二)發揮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創新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發揮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交流與互動作用以及信息共享作用。在多媒體互動教學時代,學生對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很是喜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即時性的特點,將學生需要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發布到微博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的,同時充分發揮微博思想導向功能。此外,還可利用微博的信息共享作用增進高校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作與交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創新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通過將教育內容“生活化”和將教育形式“娛樂化”的方式實現。在部分的大學生眼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脫離生活實際的、假大空的、可有可無的。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枯燥乏味,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因此教師應多采用一些微博中熱議的時事問題和生活熱點話題來喚起學生討論學習的熱情。對于教育形式“娛樂化”是強調變說教形式為寓教于樂的形式,能夠令大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將知識牢固地掌握且靈活運用。
(三)加強高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實現正確引導
處于網絡信息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的變化而變化,通過加強高校微博的隊伍建設引導大學生網絡不良行為的改變。各高校可以組建專門的院系微博隊伍,并在各個學院選取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行日常的信息更新工作。
此外,高校通過開設高校官方微博的形式,在加強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同時,擴大學校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具體說來,要建立專門的微博維護隊伍,加強對微博形式和內容的管理,努力做到貼近校園生活和大學生的實際,提高高校官方微博的影響力,通過官方微博塑造學生心中的高校新形象,努力實現對大學生的正確引領。
(四)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大學生的自我完善意識
欲要利用微博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須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校應該鼓勵譬如學生會、社團、班級等開通微博,讓學生在微博空間中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以促進集體的管理與發展。其次,重視學生中活躍分子的影響力,積極利用其影響達到示范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特別注意提升這些達人們的道德素養,幫助他們擴展其正面的影響力,間接地達到對其他學生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蔡志奇,黃曉珩.善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南方論刊,2012,(10):68-69.
[2] 鄭展鴻,盧瑞揚.微博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38-39.
[3] 張慧.微博時代: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145-146.
[4] 許方園,曹銀忠.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論[J].中國校外教育,2011,(2):81-82.
[5] 周剛.微博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9-92.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