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蓉
摘要:“營改增”就是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這一改革是國家實行“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措施,也是稅制改革的一個轉折點。這一改革也被列入了“十二五”規劃中,并預期在2011-2015期間真正完成“營改增”這一制度。本文結合筆者所知和工作經驗,主要從銀行業的納稅現狀、對新稅收政策的解讀、銀行業稅收的發展趨勢以及銀行“營改增”后的操作技巧等四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銀行;營改增;納稅;發展趨勢;對策
一、銀行業納稅現狀
總體上說,我國銀行業目前實行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收法律制度結構,與發達國家以所得稅為主的稅收法律制度結構有很大差異。
(一)我國銀行流轉稅稅收
對銀行征收的流轉稅主要是指營業稅,但根據當前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對銀行征收的營業稅是偏高的。主要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1名義稅負過高。在向銀行業征收營業稅的時候,不承認銀行業以“抵扣”方式購入的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等所包含的增值稅進項稅,因此,銀行業稅收在流轉環節實際上包含了營業稅和增值稅兩種。雖然在我國許多行業已經實施了增值稅,但如果銀行業等服務性行業如果持續實施營業稅,就會造成增值稅抵扣鏈條斷開,導致重復納稅,出現稅負過重,納稅成本過高。2實際稅負過高。我國銀行業納稅收入比實際的收入高,一是按賬面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計稅,沒有減去利息支出和手續費支出;二是對于出現減值貸款實際沒有收到的利息也納入計稅基礎;三是通過實物收回處理的不良貸款,在處置變現時存在全額增收。
對銀行稅收制度方面的問題,發展中國家的銀行成功實施的例子很少,但發達國家就不一樣了,他們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國際稅收規則,引領了國際稅收的發展趨勢。
(二)OECD成員國銀行業流轉稅制度
OECD國家在間接稅制(即流轉稅)上,使用的是相對于別的行業而言的輕稅收制度,嚴格依照銀行業已有的服務類型實施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對銀行業已有的貸款、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投資管理、外匯業務等主要業務免收增值稅,對于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同樣不能抵扣。同時,由于銀行業具有特殊性,一般情況下增值稅的稅基很難確定,服務和附加成本也極具靈活性,實行不能抵扣的免稅政策,其不能抵扣的購進固定資產(如房屋、辦公設備等)的進項稅額按照金融服務業征稅。另一方面:針對銀行已有的附屬業務,如安全存款箱、證券保存、財務咨詢、債務托收等,均按照標準的稅率繳納增值稅,各個國家的稅率都有所差異,平均匯率保持在17%左右。
在部分OECD成員國家,為了使銀行金融機構的稅率與適用于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稅率接近,在發票抵免型增值稅下對銀行金融服務實施免稅。因為有免稅規定,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顧客提供銀行服務而獲得的增加值不納稅。就國際形勢而言,有增值稅的國家基本上對金融服務都是免稅的,并且全球大部分國家對核心銀行金融業實行免征增值稅。雖然各國情況不同,但OECD成員國目前沒有對銀行的所有業務全面開征增值稅,而是依照銀行金融活動的不同性質實行區別征稅。
二、對新稅收政策的解讀
“營改增”的試點主要是從上海(201211開始試點)開始施行,從2012年8月1日開始,試點范圍將會從上海開始擴展至北京、江蘇、湖北、廈門、天津、深圳、安徽、廣東、深圳、浙江等十個省,預計還將繼續擴大試點區域?!盃I改增”帶來了兩個好處,一是消除了重復的征稅,二是降低了稅負。如:一家增值稅一般的納稅人企業,需要購買廣告業務,花費資金是1060萬元,在未“營改增”以前勞務服務不存在稅額抵免,但實行“營改增”后,如果這家企業是在試點地區之內的企業,那么就可以抵扣60萬元進項稅(一般廣告業增值稅稅率為6%),實際成本為1000萬元,成本減少60萬元。
三、銀行業稅收的發展趨勢分析
就我國銀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有很多專家都對銀行業稅收的發展趨勢做了分析,下面就分析三種:
(一)強化稅收對金融行業創新的支持力度
利用合理的稅收政策設計,激發銀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促進銀行結構調整。銀行產品同質化特征比較明顯,許多產品相互模仿,缺乏特色和特點,因此要想獲得一定的競爭優勢,激發金融行業的發展潛力,提升銀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強化稅收的調節、引導作用。有專家提議:利用“營改增“優勢,改革和完善金融行業稅收政策,鼓勵業務轉型和金融創新,對于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的新興業務或新興區域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理財產品、離岸業務、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跨境結算、自貿區或特殊金融實驗區等提供合理的或有差異稅收政策支持。
(二)持續減少金融保險業稅收,提升企業競爭力
應持續減少金融保險業的稅收,減輕企業承受的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獲取持續盈利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我國可以借鑒歐盟和OECD 國家對大部分主營金融服務(或核心金融服務)免稅的做法,但在免稅的同時改進其不允許進項稅額抵扣的規定而采用一些變通征稅的辦法,以盡量將銀行業等金融服務業納入到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中去,從而有效地減少金融服務在提供和接受環節造成的重復課稅問題。2我國應當合理借鑒新加坡固定比例進項稅額抵扣法,在對主營金融服務(或核心金融服務)免稅的同時,又允許納稅人對其購進的免稅金融服務以行業標準為基礎按不同的差別固定比例對購進貨物或固定資產的全部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但需科學合理地預測和估算抵扣比例。3對銀行業征收營業稅的范圍作調整,將營業收入作為計稅依據調整為按營業凈收入。雖然將銀行業的稅率降低對營業稅的收入有一定的影響,但是能夠通過降低稅收間接減少企業融資成本,促進其它產業發展,實現銀企雙贏。
(三)減輕銀行業稅收負擔,降低納稅比例
在發達國家以及發達地區銀行業不用征收營業稅的,而我國銀行業5%的營業稅稅率明顯偏高,但在我國當前仍然使用復合稅制的情況下,還不可能完全取消銀行業的營業稅。因此,為了促進銀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可以把銀行業營業稅的稅收率降低到3%左右。另外,雖說從2008年開始企業的所得稅就降低到了25%,銀行的稅收負擔也就跟著減少了一些,但實際上稅法的相關規定還是存在操作復雜或減免申報煩瑣的問題(對所得稅稅前扣除的相關規定太多)。事實上,跟某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所得稅稅率還是有繼續降低的空間,因此,也有專家建議所得稅的稅率可以逐年降低到20%左右。
四、銀行業“營改增”后操作技巧
(一)銀行業“營改增”需要注意的問題
1應征稅收范圍問題。當前銀行業營業稅的征收稅基還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全額增收、重復增收、加大增收的現象比較普遍,如銀行對抵債資產的處理,也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收回貸款資金,可以根據簡易的貸款利息為稅基,但如果銀行要處理一些是經由法院判決抵押給銀行卻沒有發片的房產時,就必須要根據處理的實際金額全數繳納營業稅,也就是說將貸款的本金跟利息全部都繳納營業稅。
2計稅的方法問題。當前,銀行開設的實物貴金屬銷售業務所要繳納的增值稅,是根據17%最高稅率檔使用一般的計稅方式進行納稅計算的,但銀行從個體處收購的黃金不能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就是說不能抵扣進項的稅收金額。因此,銀行面臨的是營業額沒有任何抵扣,需全數依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這樣的問題也就使得銀行的該項業務不能開展,只能借助典當行業進行代理或是黃金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代理的模式。(典當行根據簡單的方式繳納的增值稅也就只需按照4%征收率計算,黃金生產經營單位就直接免收增值稅。)
3銀行套利的問題。當前,“營改增”還只是在一部分的地區開展試點,而大多數銀行(如商業銀行、農業銀行等)跨區域發展,如果這些地區的稅收政策存在差異,那么就會對銀行的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銀行經營的是貨幣,不存在實物轉移的障礙,這也許會使得銀行的業務逐漸向低稅負的地區轉移。
4發票開具的問題。假如銀行是根據簡易的計稅方式計算需要繳納的增值稅,那么依照增值稅的相關法規,實施增值稅簡易計稅方式的納稅人如果要開增值稅專用的發票,就必須要跟主管稅務機關提出申請,這樣一來也就會銀行發票的管理工作增加難度和工作量。
(二)銀行業“營改增”后的政策及對策
1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著重合理征收、減輕企業負擔。(1)政策扶持。此次“營改增”是一場較大的稅制改革,從上海試行“營改增”的效果來看,“營改增”試點后,基本實現了納稅人整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目標。但在大部分企業稅負下降的同時,部分企業比如交通運輸企業的稅負略有所上升。不過,這種稅負上升不完全是“營改增”改革造成的,而是因為“營改增”后,部分老企業由于運輸工具采購已經完成,暫時沒有新的固定資產采購發生,導致進項稅較少或沒有進項稅可供抵扣,從而引起稅負上升。對于稅負上升的企業,政府要給予過渡期內的政策扶持,建議政府可以創建財政扶持基金,也就由財政出資金,給予一些稅負加重的企業適當的補助,以減輕他們的稅務負擔。(2)銀行要強化風險意識。此次稅制改革之后,由于有形租賃行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的稅負都會增加,在短時間內,企業的經營負擔也就會加重,經營的風險會有所上升。銀行要對這些風險可能會提升的企業加強風險監測力度和風險的評估力度,謹慎開展行業準入,完善相關的資金擔保方式,確保銀行資金安全運作。
2積極妥善推進,落實試點工作。(1)利用適當減少銀行稅率的方式,帶動別的產業發展,提高區域增加值。銀行業稅負的降低對銀行擴展業務范圍、適當減少貸款人的融資成本等都是有好處的,自然別的行業也會跟著發展起來,各地區增加值也有所提升。(2)逐步推動銀行業的稅制改革。銀行業“營改增”改革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都是很廣的,這對銀行業現有的一些經營系統也是一種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銀行業可以逐步推動稅制改革,保證相關系統的調整有充足的時間。(3)落實銀行業務的劃分要求。根據銀行業的發展情況來說,中間業務的發展是在逐年擴展規模的。在稅制改革時,如果需要依照銀行業的業務類型來計算增值稅,那么銀行業首先就應該明確自身業務的劃分要求,對哪些業務可以納入稅制改革,哪些業務需以后納入都能有清晰的認識。
3完善改革方案,科學衡量成本。(1)就納稅成本而言,“營改增”后,要想減少銀行業稅收成本,只有兩種方式,一是明確增值額的范圍,細化相關產品的計稅基礎;二是擬定適當的增值稅稅率,進而降低銀行業稅收成本;三是擴大
銀行業進項稅抵扣的范圍,提升進項稅金額,進而減輕銀行稅收的成本。(2)“營改增”雖說能夠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但并不能改善存在的所有問題。所以,銀行業在“營改增”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銀行實際的發展和經營情況,還要結合改革會給行業的稅收負擔造成的影響。(3)完善IT系統,保證銀行業務系統能跟增值稅開票的系統有效結合。在結合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可能出現或是已經出現的軟件、硬件問題,同時,還要依照銀行業征收稅的范圍,完善增值稅的開票程序,加強相關崗位員工的責任心。
4“營改增”后,我國銀行業的稅率標準應適當的調整。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可以對銀行業適用 13%-17%的增值稅標準稅率。應當注意,對銀行業適用的增值稅法律制度應當與全社會“營”改“增”的進程相適應和相配套,也應當與國際上的主流做法相協調和統一。另外,為了保持我國第一、二、三產業的稅負在改革前后平穩過渡,我國可以繼續保持增值稅的兩檔稅率不變,繼續對銀行業適用增值稅標準稅率而對其某些項目適當地實行不征稅、零稅率或免稅等優惠待遇。我們還可以適當減輕銀行業的其他稅負,比如企業所得稅方面可以適當給予優惠待遇。直接稅的稅收優惠也將比間接稅的稅收優惠更加有效地惠及納稅人,減少甚至是避免產生稅收扭曲的情況。
五、總結
綜上所述,“營改增”給銀行業帶來了好處,減輕了銀行業的經營負擔,但同時在施行的過程中銀行業還是需要面臨一些問題,只有科學地處理這些問題,“營改增”才能真正為銀行業經營所用,促進銀行業的發展,也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瑞紅營改增對銀企經營的影響與建議[J]新會計,2013(06)
[2] 周祥,孔劉柳“營改增”向銀行也擴圍分析[J]金融經濟(理論版),2013(05)
[3] 任磊,楊宇軒淺談營業稅改增值稅對我國中小銀行業的影響[J]時代金融(中旬),2013(01)
[4] 邱峰“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效應及其應對舉措[J]河北金融,2012(10)
[5] 林莎我國銀行業增值稅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
[6] 何海兵我國增值稅轉型的經濟效應分析[D]湘潭大學,2011
[7] 熊鷺,張健華中國銀行業稅收現狀分析[J]中國金融,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