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1年隨訪肺功能及臨床表現
王麗輝劉偉彭麗萍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呼吸科,吉林長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討甲型H1N1流感對輕癥患者肺功能及臨床表現的長期影響。方法回訪2009年確診的甲型H1N1流感所致輕癥患者48例,患者出院1年后進行門診隨訪(12±1)個月進行肺功能檢查、評價呼吸道癥狀(咳嗽、咳痰或喘息等)和體征,分析遠期改變與患者甲型H1N1流感病情的關系。結果48例甲型H1N1輕癥患者恢復1年后,仍有26例(54.2%)肺功能異常,其中彌散功能障礙者占33.3%、出現小氣道功能障礙者占33.3%。肺功能異常多為輕、中度改變。肺功能異常組出現呼吸道癥狀12例(25%),肺功能正常組出現呼吸道癥狀者2例(4.2%),二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出院1年后肺功能改變與患病時病情輕重無顯著相關性(P>0.05)。結論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出院1年后仍有部分患者肺功能異常,伴有較明顯的呼吸道癥狀。應重視對這些患者的監測和隨訪,進而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治療。
關鍵詞〔〕流感病毒A型;H1N1亞型;輕癥;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1〔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彭麗萍(1964-),女,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難治性支氣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第一作者:王麗輝(1978-),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研究。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于2009年引起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其中部分患者出現重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導致嚴重的肺部損害甚至死亡。重癥肺炎及ARDS患者恢復后,常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肺部病變,影響患者呼吸功能,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不利的影響,但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恢復期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本研究對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恢復1年后的肺功能進行檢測,并探討與之相關的因素,以期對今后甲型H1N1流感的診療和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有益的資料。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收集2009年我院確診的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48例,其中呼吸科38例,感染科10例。入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27~40〔平均(29.5±2.2)〕歲。均符合衛生部《甲型H1N1員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3版)》〔1〕的診斷標準,并排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纖維化和矽肺等慢性肺病者)、慢性心臟疾病和神經精神疾病。受試者均自愿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肺功能測定檢查患者出院約1年〔(12±1)個月〕后的肺功能。使用德國JAEGER公司Master screen肺功能儀進行肺功能測定。肺功能指標包括常規肺通氣指標:潮氣量(VE)、肺活量(VC)、流速容量環、時間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呼氣中期流速(MMEF)、50%呼氣流速(FEF50)、FEF75,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等。肺彌散功能指標:一口氣彌散量(DLCO)、彌散率。測定前患者需要休息30 min,每項指標重復檢查2次,取最高值。
1.2.2臨床評價目前評價:采集患者目前的呼吸道癥狀(咳嗽、咳痰或喘息等)、肺部體征和脈搏血氧飽和度。回顧性評價:回顧分析患者1年前住院治療期間的癥狀和體征〔2〕、胸部CT、血氣分析、機械通氣和繼發感染等臨床資料,分析甲型H1N1病情與目前肺功能的相關性。

2結果
2.1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改變48例患者中仍有較明顯呼吸道癥狀者14例(29.2%),一般體力活動受影響者20例(41.7%)。所有患者的脈搏血氧飽和度均>95%,未發現異常肺部體征。
2.2肺功能改變入組患者中肺功能正常22例,其中2例有呼吸道癥狀,一般體力活動受影響者6例。異常26例(54.2%),其中12例有呼吸道癥狀,14例一般活動受影響,為輕~中度改變。肺功能異常的主要表現:換氣功能彌散功能障礙(DLCO↓)16例(33.3%);通氣功能小氣道功能病變(FEF50↓、FEF75↓、MMEF75/25 ↓)16例(33.3%);單純限制性(TLC-He↓)0例 (0%);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小氣道病變+限制性改變)6例(12.5%);儲備功能下降(MVV↓)14例(29.2%)。肺功能異常組存在呼吸道癥狀的比例顯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組(P=0.047);對于日常活動的影響高于肺功能正常組,但無統計學意義(P=0.188)。同時存在3項以上肺功能指標異常者10例,均有呼吸道癥狀并對一般活動有影響。
2.3出院后肺功能異常與病情的關系肺功能正常的患者中,MMRC呼吸困難評分分布:4分2例;3分2例;2分8例;1分10例; 0分2例。兩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肺功能正常組總住院天數〔(12.0±10.4)d〕、最差氧合指數(348.5±60.1)與異常組〔(12.3±7.5)d、359.1±43.6〕之間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癥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嚴重的ARDS〔3〕。ARDS患者恢復期的病理改變主要是肺纖維化〔3〕,肺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彌散功能下降和限制性通氣障礙改變。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危重癥表現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引起的ARDS,患者康復期肺功能改變主要是肺彌散功能下降〔4,5〕。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Neff等〔6〕報道嚴重ARDS存活患者16例,出現肺功能異常改變者9例(56.25%),肺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和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各占25%。李艷等〔7〕對ARDS存活患者的肺功能進行綜述,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各占約30%,主要為輕、中度異常,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相對較低。有研究報道少數SARS患者康復期也存在小氣道功能障礙〔4〕。但很少有人研究甲型H1N1流感輕癥患者的肺功能變化。
甲型H1N1流感康復期患者,肺彌散功能障礙與本文ARDS相關研究類似,但有較高比例的患者出現小氣道功能障礙。Mauad等〔8〕報道,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癥肺炎,急性期死亡患者尸解觀察,其病理改變可分為彌漫性肺泡損害、壞死性細支氣管炎和廣泛肺出血,推測壞死性細支氣管炎可能是小氣道功能障礙的病理學基礎。本研究與肺功能檢測結果一致,同時存在3項以上肺功能指標異常者,臨床癥狀更明顯。Peters等〔9〕認為ARDS患者遠期肺功能改變與ARDS前3 d的病程不相關,而與4~6 d病程相關。Suchyta等〔10〕使用其自建的ARDS score 評分,該評分>+20時,患者有ARDS的可能性出現FEV1、FVC或TLC受損,100%的可能性出現DLCO受損。本研究未發現輕癥甲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肺功能異常與住院期間病情程度的確切關系,這可能是由于未納入輕癥病例及入組病例數較少有關。此外,影響肺功能恢復的因素較多,比如年齡、肥胖、性別、恢復時間以及心功能等因素部分患者未能重視體質恢復性鍛煉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4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2009年第3版)〔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09;2(5):257-9.
2俞森洋.呼吸危重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 675-7.
3鄭勁平.肺功能學-基礎與臨床〔M〕.廣東:廣東省出版集團、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389.
4閻錫新,安樹昌,郝書亭,等.河北省SARS患者出院20個月后肺功能調查分析〔J〕.國際呼吸雜志,2007;27(12):885-7.
5Ngai JC,Ko FW,Ng SS,etal.The long-term impac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on pulmonary function,exercise capacity and health status〔J〕.Repirology,2010;15(3):543-50.
6Neff TA,Stocker R,Frey HR,etal.Long-term assessment of lung function in survivor of severe ARDS〔J〕.Chest,2003;123(3):845-53.
7李艷,錢志云.肺功能測試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存活患者隨訪研究中的應用〔J〕.國際兒科學雜志,2007;34(4):251-3.
8Mauad J,Haijiar LA,Callegari GD,etal.Lung pathology in fatal novel human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J〕.Am J Repir Crit Care Med,2010;181(1):72-9.
9Peters JI,Bell RC,Priheda TJ,etal.Clinical determinants of abnormalities in pulmonary functions in survivors of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Am Rev Respir Dis,1989;139(5):1163-8.
10Suchyta MR,Elliott CG,Jensen RL,etal.Predicting the presence of pulmonary function impairment in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urvivors〔J〕.Respiation,1993;60(2):103-8.
〔2014-03-18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