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華
工作單位:163712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醫院
?
細菌學檢驗在醫院感染監測中的應用
徐淑華
工作單位:163712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醫院
【摘要】目的 研究細菌學檢驗在醫院感染監測中的作用及意義。方法 對我院2012年至2014年細菌學檢驗結果進行分析,主要包括空氣、物表及手表的采樣及結果分析。結果 檢測空氣標本3489個,檢測到菌落1435個,未檢測到致病菌,合格率為93.5%;檢測物表標本1034個,檢測到菌落329個,未檢測到致病菌,合格率為96.2%;檢測醫務人員手表956個,檢測到菌落數378個,合格率97.6%。針對未達標科室提出整改計劃,重點監測,合格率逐年提升。結論 臨床細菌室應在細菌監測工作中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為醫院感染提供準確的細菌檢測數據,通過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關鍵詞】細菌學檢驗;醫院感染檢測;應用價值
醫院感染也稱為醫院內獲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或住過院出院后獲得的感染,入院前獲得的感染或未過疾病潛伏期的感染不包括在內[1]。近年來醫院感染率逐漸升高,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細菌學檢驗可以對所有抗生素類藥物的耐藥性和患者感染的細菌進行檢驗,有助于醫生及時發現有害細菌并對癥治療,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有害影響。本研究對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院內細菌學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細菌學檢驗在醫院感染監測中的作用,結果報告如下。
1.1監測范圍
①產科住院部,包括手術史、產房、母嬰同室、注射室及重癥監護室;②兒科治療室、留職觀察室;③檢驗科,臨床檢驗室、生化免疫室;④供應室,打包間、無菌間。
1.2消毒方法
醫院各科室根據需要采用紫外線燈、三氧消毒劑、移動臭氧消毒機、戊二醛消毒滅菌等方法定時消毒滅菌,比較消毒前后空氣中細菌含量,了解不同消毒方式的殺菌率。每月對空氣、物表、醫務人員手表進行細菌學監測,每季度對碘伏、瓊脂平板進行監測。
1.3采樣方法和時間
1.3.1空氣采樣根據室內面積進行不同的布點方法,將普通營養瓊脂平板放置在各采樣處,暴露5分鐘后蓋好立即送檢。
1.3.2手表采樣被檢者五指并攏,用含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的棉拭子在雙手指曲面往返涂擦2次,將其投入含中和劑的10 ml無菌洗脫液試管內送檢。
1.3.3物表采樣用含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棉拭子在規格板內橫豎往返涂擦5次,將其投入含中和劑的10 ml無菌洗脫試管內送檢。
1.4合格標準
Ⅱ類環境醫務人員手表:細菌總數小于等于5 cfu/cm2,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物表細菌總數小于等于5 cfu/cm2,未檢出致病菌;空氣細菌總數小于等于200 cfu/cm2,未檢出致病菌。
Ⅲ類環境醫務人員手表:細菌總數小于等于10 cfu/cm2,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物表細菌總數小于等于10 cfu/cm2,未檢出致病菌;空氣細菌總數小于等于500 cfu/cm2,未檢出致病菌。
2012年至2014年共檢測空氣標本3489個,檢測到菌落1435個,均為雜菌,未檢測到致病菌,合格率為93.5%;檢測物表標本1034個,檢測到菌落329個,未檢測到致病菌,合格率為96.2%;監測醫務人員手表956個,檢測到菌落數378個,合格率97.6%。2012年空氣、物表及手表的總合格率較低,后針對未達標科室提出整改計劃,重點監測,合格率逐年提升。
隨著現代病原學的不斷發展,醫院感染逐漸成為醫務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顯示,我國約10%的住院病人出現醫院感染[2],其原因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劑、放化療、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致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細菌耐藥菌株的不斷增加。醫院感染控制包括監控管三個方面,我們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預防為主,以監測為基礎,而監測與微生物檢驗密切相關,因此,臨床細菌室對于細菌學的診斷、監測、抗菌藥物的耐藥性監測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等方面,地位及作用顯著[3]。醫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患者身上、醫護人員手上及醫院的環境空氣中,因此臨床細菌室要對消毒、滅菌效果以及環境空氣的細菌進行定期監測。本研究細菌學檢測結果顯示,空氣標本合格率為93.5%,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科室消毒時間不足或者紫外線燈管輻射強度不夠導致;物表標本合格率為96.2%,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科室清潔衛生不徹底;醫護人員手表合格率為97.6%,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醫護人員沒有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隨著我們隊科室的整改及重點部位重點監測,細菌學監測的合格率逐年上升。綜上所述,臨床細菌室應在細菌監測工作中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為醫院感染提供準確的細菌檢測數據,通過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50-552.
[2]馬衛華.細菌學檢驗在醫院感染檢測中的作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4):65.
[3]馬小芳,姜洪榮,趙勇進,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08):65-70.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Application in the Monitoring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XU ShuhuaThe fourth hospital of Daq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of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the monitoring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 the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analysis of sampling air,object surface and watches and results.Results The test of air samples detected 3489,colony 1435,did not detect pathogens,the qualified rate is 93.5%; the detection of table 1034 samples,detected colony 329,did not detect pathogens,the qualified rate is 96.2%; the detec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to watch 956,detect the colony number 378,qualified rate of 97.6%.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is not department proposed the reform plan,focus on monitoring qualified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Conclusio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should maintain strict scientific attitude in bacterial monitoring work,in order to provide accurate detection of bacteria in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through data,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hospital.
【Key words】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Detection,Application value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2.111
【中圖分類號】R446.5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4-9316(2015)12-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