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蕾+彭哲

摘要:指出了在環境監測中,水樣采集是水質分析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了保證采集的水樣具有代表性,且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必須保證水樣采集時的質量控制。通過介紹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水質采樣技術標準(ISO5667),并結合我國制定的相關標準,對水樣采集時的質量控制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環境監測;水樣采集;ISO5667;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154-02
1引言
環境水樣的采集是水質分析第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沒有按照正確、規范的采集方法進行采集的話,無論后期實驗室的分析化驗操作多么嚴格、多么準確,其結論也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得到錯誤的結論。要想獲得完整、準確的環境水質分析結論,必須首先使用正確的環境水樣采集方法,也就是將質量控制切實指導于環境水樣的采集過程中。
雖然質量控制工作早已在環境監測實驗室深入開展,水質分析數據質量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或技術方面的限制,技術人員往往比較重視實驗室中分析過程的質量控制,對于水質樣品采集過程的質量控制則重視不夠,從而影響了數據質量。只有實施了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才能得到代表性強、準確性高、完整性好的數據。所以,加強水樣采集過程的質量控制措施,是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關鍵。
2環境水采樣技術質量控制標準
質量控制過程實際上就是提供一套檢測采樣誤差,從而消除無效或者誤導數據的操作程序。只有制定和完善一整套環境水采樣技術質量控制標準,才能夠證明樣品采集過程中各步驟都有科學、有效的質量控制措施,才能夠證實監測采樣方法的有效性,并且能夠滿足預期的目的,為突發污染事故的調查提供有效、可靠的操作程序。
國際標準化組織在頒布的水質采樣技術標準(ISO5667)中就已經對水質采樣過程的質量控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技術標準ISO5667列寫了水質分析中有關采樣的技術導則,整個導則包括14個部分。我國水樣采集的質量控制工作對此進行了借鑒,目前已經對其中7個部分進行了等效轉化,以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頒布實施,見表1。但對于環境水樣采集和處理質量保證導則這部分內容并沒有單獨以標準形式進行頒布。
ISO5667中的第14部分是環境水樣采集和處理質量保證導則(ISO5667-14),該部分專門針對環境水樣采集和處理過程中的質量保證措施作出了要求。該導則主要適用于手動采集地表水、污水、海水和地下水。導則中概括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某些情況下可用于污泥和沉積物的采集。并且該導則對準確性、偏差、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標準參考物、空白、樣品加標、同收率、質量控制圖、休哈特(Shewhart)質量控制、下控制限、上下警告限、中心限等14個術語進行了解釋。
水樣采樣過程中的誤差來源,主要包括6部分:①污染, 包括采樣設備和樣品容器、樣品間的交叉污染、樣品的保存和不適當的貯藏及運輸;②樣品的不穩定性;③不正確的保存;④不正確的采樣;⑤從分布不均勻的水體采樣;⑥樣品運輸。
ISO5667-14導則給出了確定采樣誤差的質量控制技術,并且強調了全程序的質量控制觀念。對于采樣來說,應從采樣技術選擇、采樣地點、樣品數量、采樣方式、采樣人員培訓、樣品運輸、樣品保存等方面綜合考慮,同時還應對采樣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詳細記錄。關于采樣質量控制工作占整個分析工作比重的問題, 導則認為主要依賴于整個項目的目的,但一般不應少于2%。導則還規定了一個合適的質量控制方案應該包括下述一種或幾種技術手段:①采集重復的質量控制樣品檢驗精密度;②現場空白樣檢驗樣品是否受到污染;③加標回收樣評估樣品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的穩定性。
3環境水采樣技術質量控制的實踐
本監測站根據ISO5667-14和行業標準,將質量控制實施于日常環境水樣采集過程中,形成了對采樣布點、采樣時間和頻率、采樣設備使用,以及水樣運輸與保存等全過程的水樣采集質量控制體系。
3.1采樣布點
由于被分析的水體性質和分析目的、分析項目的不同,采樣布點的要求和原則也不盡相同。采樣之前,應事先了解流域范圍內城市和工業的布局及廢水排放情況,農業區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及污水灌溉情況以及河流的流量、河床寬度和深度等水文情況。對于工業廢水的采樣,則應事先了解工廠性質、產品和原材料、工藝流程、物料衡算、下水管道的市局、排水規律以及廢水中污染物的時空量的變化等。
3.2采樣時間、頻率
無論是天然水水質,還是工業企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其水質在不同時間里也往往是有變化的。只有根據分析目的和排污的均勻程度等現場實際情況來選定采樣的方法,這樣得到的水樣才具有代表性。一般說來,采樣次數越多的混合水樣,結果更加準確,即真實代表性越好。多數情況下可在一個生產周期內每隔0.5h或1h采樣一次,然后加以混合。對于排污情況復雜、濃度變化很大的廢水,采樣的時間間隔要適當短些。根據采樣時間和頻率,采集的水樣通常分為:①瞬時水樣;②平均混水樣;③平均比例混合水樣;④連續比例混合水樣;⑤單獨水樣。
3.3采樣設備使用
目前的采樣技術大多是定點瞬時手工采樣,主要是使用采樣器、盛水器等器皿。 操作者要嚴格按照《水質 采樣技術指導》和《水質 河流采樣技術指導》進行采樣操作。
3.4水樣的運輸、保存
為防止水樣所含物質由于發生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變化而影響分析結果的正確性。水樣采集后應盡快進行分析檢驗。如果實在來不及將水樣送到實驗室時,一些不穩定的測定項目應該在現場得到化驗。水樣保存皿器應當妥善包裝,以免它們的外部受到污染,特別是水樣瓶頸部和瓶塞。
4結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取得具有代表性、準確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水樣監測數據,首先應當獲取真實有效的水質樣本,而將質量控制的方法施加于水樣采集的全過程是出具準確可靠的監測數據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池靖,邢核,王光,等.環境水樣采集過程中的質量保證措施[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7,19(1):57~59.
[2]王楊群.淺談水樣采集的質量保證[J].水文,1990(1).
[3]董艷芳.淺談水質采樣中的質量控制[J].工會博覽,2012(8).
[4]沈成文,齊國艷,宋國輝.如何有效保證水質監測中的質量控制[J].醫藥前沿,2013(36).
[5]龍毅.試論水樣采集在環境監測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具體措施[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