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琰

摘要:技術創新對于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對無錫地區整體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目前無錫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分析,從財政投入、政府采購、完善增值稅、所得稅等方面,為無錫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財政政策
根據無錫市經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無錫現有的50,000多家工業企業中,大型企業僅133家,99%以上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對無錫GDP的貢獻率為60.8%,是促進無錫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運行機制和市場適應能力,成為推動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財政政策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理論研究
近幾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入和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許多學者都開始研究財政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國外學者對政策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性進行了相關研究。經濟學家納爾森和阿羅是最早將市場失靈理論適用于技術創新研究。他們指出,在技術創新過程中之所以存在市場失靈,根源在于技術創新的重要特性。正是由于市場機制在技術創新的某些方面表現出失靈,才有了政府在這一領域進行干預活動的理論依據。
國內學者對政策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性也進行了相關研究。魏務云,羅掌華認為在政府各種促進技術創新的政策中,財政政策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政策工具。王志坤認為財政政策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積累,對中小企業發展具有政策導向作用,能引導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童大龍認為,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應當調動一切因素服務技術創新的大局,支持我國實行技術創新,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較快增長。
二、無錫現有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分析
1、財政政策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
中小企業為地方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其本身也是大企業誕生的搖籃,但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的資金流和風險承受能力方面,是無法與大企業比肩的。要提高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熱情,除了產品市場的競爭壓力外,政府的積極扶持和引導是另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財政政策關系如圖 1所示。
由于財政政策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的影響具有時間上滯后的特點,因此,需要借助相應的分布滯后模型來分析財政政策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關系。具體如下,Y為被解釋變量,X為解釋變量,t表示t時期,j表示滯后j期,wj表示滯后j期的X對Y的影響(權重),β0和εt分別為常量和殘差。
政府政策中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關系最為密切的財政政策中,稅收政策和貿易政策這兩個方面,影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概率分別為 0.677和0.734,平均概率為 0.704,以上數據表明,政府的稅收政策和貿易政策,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具有相當大的影響作用。
研究和實踐證明,企業的資金儲備、技術力量和信息獲取量,是決定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同時也是創新成果轉化為產品主要因素。以上三點對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作用尤其明顯。政府制定的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能否收到實效,主要也是看財政政策對于中小企業的這三點需求是否能夠充分滿足。具體模型如下圖3所示。
2、 無錫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現狀
(1)財政政策的優勢
目前,無錫市政府在推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方面,在已有的企業扶持政策之外,也制定更多的適合無錫經濟發展的政策,具體有以下幾點:
①加大信貸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貸款,擴大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經費來源。
對單位和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依據相關規定,免征營業稅;對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被認定為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小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豐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領域的金融服務方式,提高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
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為其量身訂制特色產品,大力發展產業鏈融資、商業圈融資和企業群融資;有序開辦商業保理、金融租賃和定向信托等融資服務;不斷擴大貿易保險項下的融資規模。
f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直接融資,以市場運作來保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外在動力
推動中小企業債券、股權,以及區域外市場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優先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的上市;以政府審核、政府擔保、定向融資等服務措施,支持合適的中小企業擴大私募債發行規模,推動中小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和定向融資;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各類區域性場外市場實現定向私募融資、股權質押融資和股權流動。
④強化政策引導,用好用足各類政策工具,保證企業技術創新的良性發展。
政府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利用再貼現和差額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引導金融機構信貸關注和支持符合技術創新要求和實力的中小企業,大膽的進行技術創新活動,并將其快速的轉化為產品,盡快的投入市場,獲取利潤,保證其技術創新活動的良性循環。
(2)財政政策不足
①手段單一。從無錫政府所實行的具體支持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使用的是單一的減、免稅政策。對中小企業來說,方法雖然簡單,但實際收效卻有待商榷。由于這類政策對所有的中小企業具有普遍性,因此很難保證是每個中小企業都需要,或是都有效的政策。
②市場導向性弱。首先,在政策措施上,除了對中小企業市場融資提供便利和優惠外,并沒有有效的調動起強大的市場因素。其次,政府確實出臺了直接提供資金給中小企業支持技術創新的政策,僅以資金數額看,一般很難滿足一個技術創新成果從研究到投產的全部花費,更不必說今后市場推廣所要投入的巨大費用。這種形式,容易使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行為流于形式,最終造成一方面中小企業投入資源產生的大量技術創新成果無法轉化為利潤,另一面,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卻換來一大堆沒有前途的技術和科技成果的尷尬局面和資源浪費。
③政策戰略性不明確。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目的,應該是扶持中小企業,使其對社會發展貢獻能量。而扶持中小企業的目的,則必定是為了實現特定的戰略目標的考慮,而且必須與無錫市的城市定位和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在這方面,政府的促進舉措并不明確。無錫地處長三角經濟區的中心區域,在地緣上占有相當的優勢,但從經濟格局上看,卻并不占有優勢,因為無錫周邊有大量的歷史工商業重鎮,如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無錫在傳統工商業和大型工業化方面,與這些城市比,具有明顯的劣勢。
三、促進無錫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政策建議
近些年來無錫市政府雖然意識到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也實施了一系列的財稅方面的政策用來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但是,由于政策的起步晚,還存不少不完善的地方。在國外的一些國家,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體制已經發展比較成熟。無錫市政府應借鑒國外的經驗完善無錫市的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的照搬國外的經驗,更應該結合無錫的實際情況來不斷完善我國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
1、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投入
近些年來,隨著無錫市財政收入的不斷增長,無錫市的科研投入總量也在不斷上升。但是,科研投入占財政收入或GDP得比例卻沒有顯著的提高。為了引導和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府財政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
(1)設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的專項基金。設立的專項基金可以通過制定計劃,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給予專項補貼,為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資金。
(2)在我國財政資金的支持下開展科技發展計劃。實施一些科技發展計劃可以為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上的企業提供技術來源和技術開發的支持。
(3)為無錫市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政策性的財政貸款。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的起步階段,通常面臨著經費少、籌資難、利潤低的問題。無錫市政府對于一些技術創新項目要在資金上給予其保證,對其在貸款方面提供優惠措施。
(4)通過無錫市財政的支持,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政府應采取措施鼓勵。支持高等院校和海外歸來的科技人才為中小企業工作;改變現有的人才管理模式,鼓勵高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動;對中小企業中的技術人才在課題申請、出國培訓進修等方面給以適當照顧。
(5)完善風險投資機制。無錫市政府應該出資牽頭成立風險投資公司,對風險資本市場起投資引導作用。風險投資公司是高技術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的有效形式。
2、加強政府采購政策
政府采購對于創新方向和速度,是重要政策工具。政府通過對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實行公共采購,可以使創新產品形成一個有效的市場需求,減少中小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市場風險。通過控制采購的規模、價格和標準,政府可以有效影響技術創新速度和方向,引導適應城市經濟發展的技術的推廣。單從影響效率方面講,政府采購對創新的作用遠超政府主導科研資助的作用。
明確規定政府各部門應優先采購高技術產品,并公布下一年或幾年內政府預算采購項目,展現出政府鼓勵創新技術的態度,使政府成為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導向桿和推動器。政府在中長期規劃綱要中,要把政府采購和政府對技術創新產品實行優先采購的制度寫進了政策,明確中小企業創新技術在這政策中所占比例,加強政策實施的可操作性,促進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
3、支持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所得稅方面。建議按照重新界定后的中小企業標準,規范所得稅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條款,按照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分別采用5%,10%和20%的優惠稅率,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均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所得稅優惠。
增值稅方面。可以對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作出稅收優惠政策,如允許企業技術轉讓費、新設備購入、宣傳廣告費和研究開發費等企業費用按一定比例作進項稅款抵扣,或者對中小企業所繳納的增值稅按適當比例返還,讓其用于技術創新的繼續開發和研究,減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負擔。
參考文獻:
[1] 馮臻,無錫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地方經濟,2014.
[2] 龔秀敏,建國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政策回顧與總結,特區經濟,2009.
[3] 楊翔,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系統研究,北京出版社,2008.
[4] 梁勝林,政府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性分析,現代企業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