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鳳
【關鍵詞】小學生 口語交際 提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2A-0088-01
口語交際訓練不是單純的聽說訓練,而是聽話和說話的發展,是多向互動的言語活動。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滿足學生樂于表達的愿望和培養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讓學生喜歡說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習慣了被動接受,不少學生在課堂中不愿意發言、提問、質疑,在口語教學中也習慣被動接受。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天真活潑的天性,注重調節課堂氣氛,創設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興趣。首先,要注重營造寬松、自由、活潑而民主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大膽開口說。以“我們的課余生活為例”,教師在教學中以“我的課余生活”開題,展示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照片,接著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課余生活有哪些內容,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學生也有話可說。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要求學生有太高的表達水平,而要以學生喜歡表達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大膽開口說,鼓勵學生盡情表達。其次,要注重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如在“風景優美的地方”的口語表達教學中,教師借助幻燈片向學生展示黃山迎客松、蜀南竹海等美景,然后以“我去過的旅游景點”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表達,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說,自然有話可說。又如在“觀察中的發現”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收集幾片樹葉,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樹葉的顏色、形狀等,并說出他們的異同點,然后引出觀察話題,這樣學生才能從生活中尋找到表達的素材,做到有話可說。
二、改革口語交際教學模式,教授說的方法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應在具體交際情境中進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文本教學上,口語教學不僅所花時間較少,方式也簡單,或是沒有讓學生較好地在情境中進行表達,或是讓學生根據口語交際主題簡單地說幾句話后,教師就按照自己的講授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說的興趣。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口語交際教學模式,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教給學生說的方法,讓他們在情境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表達交流活動。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如在“我看到了……”的口語表達教學中,教師先以游戲“比眼力”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是如何觀察的,觀察順序怎樣。其次,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表達技巧。以“我敬佩的一個人”的口語教學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所敬佩的人的某一方面特點,并圍繞這一特點進行表達。最后,在組織模式上,教師先引入課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然后總結反饋,最后再以示范表達的方式引導學生交流。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說,并且樂于交流。
三、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創造說的機會
口語教學要努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口語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反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并以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表達。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分析教材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整合應用好教材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首先,要注重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如在“向你推薦一本書”的口語教學中,教師先以“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為話題,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過哪些課外書,然后再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其他同學,從中引導學生說出推薦的理由。其次,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拓展說的范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表達。如在以“采訪”為主題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組織班級學生開展了“我是小記者”的活動,引導學生充當小記者對班級中有特長或某一學科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采訪,通過采訪活動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如在“策劃一次活動”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春游”“我的生日聚會”“父親節”“教師節”等生活經驗策劃節日活動,大膽地跟同學交流活動策劃方案,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口語表達,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