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李權 鄭敏
摘 要: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推動了國內外公開課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幾十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的統計分析,并以重慶師范大學“幼兒文學與幼兒成長”公開課為例,從視音頻的角度分析重慶師范大學公開課的拍攝與制作技術,為國內高校在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拍攝與制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視頻;公開課;實踐;拍攝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01-01
互聯網和教育資源的發展,推動了國內外公開課的發展。2010 年初,“一股開放課熱潮在中國蔓延開來。”[1]教育部、財政部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將立項建設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2]這對我國的高校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使中國的精品視頻公開課變成學生追捧的對象,如何以此為契機,推動教育教學改革?這是我們在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中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概述國內外高校視頻公開課現狀的基礎上,以重慶師范大學為例,探討我國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拍攝與制作技術。
一、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涵義
公開課是指由學校組織教師在指定的拍攝環境下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高等教育領域的視頻公開課屬于開放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是教師在指定的教學環境下授課,與真實的學生展開互動,用視頻加字幕的形式如實記錄完整的課程教學過程,并通過網絡傳播來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二、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是2001年率先實施MIT OCW( MIT Open Course Ware),準備用十年的時間將2000多門課程的資料制作成網絡課件分享到互聯網上,供全球學習者免費使用,麻省理工學院的這一工程,開啟了知識公開與共享的發展方向,大大降低了資源獲取的門檻。”[3]
三、國內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受MIT OCW 模式的啟示,2011年,教育部采取政府主導、學校自主建設、專家和社會公眾評價遴選等方式,制定了《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
現在,首批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103門課程已經全部上線,筆者通過對其中65門課程的拍攝與制作技術進行分析,總結出其中主要問題:(1)畫面構圖的唯美性;(2)圖像色彩還原性;(3)音頻信噪比。
下面以重慶師范大學的《幼兒文學與幼兒成長》課程拍攝與制作的相關流程為例介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的拍攝與制作技術。
四、前期準備工作
前期主要工作是拍攝場地的選擇與裝修、拍攝設備的選取、現場燈光的布置。
1、拍攝場地的選取
根據教育部的《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錄制場地選取可以為教室、禮堂、演播室等,且在50平米以上。我校在場地的選取上充分的考慮到了場地的大小、現場燈光對畫面色彩的還原性、場地的吸音效果等因素,選擇了演播室為錄制現場
2、拍攝設備的選取
《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明確要求:在錄像設備上采用不低于專業級的拍攝設備。在重慶師范大學《幼兒文學與幼兒成長》的課程拍攝中,均采用了廣播級的Sony Z1C,攝像機鏡頭的變焦倍數都是24倍以上的專業變焦鏡頭。在聲音的錄制上,采用了專業級的錄音機和四只無線話筒,采樣頻率都為96KHz,量化位數為16bit。
3、現場燈光的布置
燈光主要由主光、輔助光和輪廓光源構成,燈光的照度都接近光布圖。主光在前側45°,主光的照度達到1200lux以上。主光與輔助光的光比不小于2:1。輪廓光與主光的光比一般在1:1或2:1左右,輪廓光的照度也在1100lux以上。
五、教師的準備工作
在拍攝前對于教師的要求是:在課程方面,必須熟悉整個課程的設計。
在拍攝過程中教師普通話標準,聲音清晰;教師不宜大幅度頻繁走動,須在一定的范圍內走動;講課PPT在制作時題目和內容采用較大號的黑色字體,文字和背景要對比明顯。
六、前期拍攝工作
1、多機位進行同步拍攝
在整個拍攝過程中,采用了四臺廣播級的Sony Z1C進行拍攝,觀察四臺攝像機的拍攝動態以及圖像構圖色彩。在圖像畫面上,采用的是4:3的寬高比。根據現場的布局,1號機(主機)架在主講教師的正前方;2號機(輔機1)主要用來拍攝主講教師的中景;3號機(輔機2)主要拍攝開頭和結尾處,以大全景為主,中間以中景為主與2號機形成互于的角度進行拍攝;4號機(游機)主要以近景、特寫為主,兼顧中景和大全景。
2、現場聲音的同步拾取
根據《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中音頻技術指標,我校是利用專業的744t錄音機進行錄制。聲音拾取的話筒,教師采用移動的黑色微型無線話筒,學生使用3只手持式無線話筒。四路聲音信號通過監控室的調音臺進行混合,最終輸入到兩臺錄音機進行同步的錄取。
七、后期制作和人員要求
后期制作人員在前期準備階段,與攝像人員一起進行課程的熟悉并參與相關的教學活動,與授課教師進行溝通;在攝錄階段,全部親臨拍攝現場熟悉主講教師的授課過程,并對現場發生的情況及時做好場記,為后期能夠順利的編輯做好準備。
后期制作設備我們使用了CPU加硬件構架的經典非編系統,在后期剪輯時對于斷開點銜接的地方通過機位的切換來達到過度,在無法銜接的地方則采用學生畫面或PPt畫面進行覆蓋,使整個片子的畫面自然流暢。在音頻的處理方面,利用Peremiere Pro CS5軟件自帶的EQ效果進行處理。
本文重點針對課程的拍攝與制作技術過程進行了分析,在實踐中思考總結,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后續建設完善的精品課程提供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 張 權.謝曉霞.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中的思考與建議[J].時代教育.2012,9(5):142-143.
[2] 教育部.關于開展2012年度精品視頻公開課推薦工作的通知.[eb\ol].http://gkk.zlgc.edu.cn/,2012.
[3] 李海萍.龔曉群.國家精品課程共建共享研究的實踐和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1(12):142—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