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我們的鄉村美術教師要堅持使命和信仰,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克服面臨的困難和阻礙,要用寬廣開闊的胸懷理解我們的家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養和傳授未來接班人美育知識,最低限度完成《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今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應有的條件基礎上去上好美術課。
關鍵詞:美術教育;現狀;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070-02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滿足了物質生活條件,人們開始注重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品位。那么,中國的教育界順應時代發展,進行了多次改革,推行全面素質教育。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先后頒布并實施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年)》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但是,仍有相當多的人對美術教育的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對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等不能很好地貫徹落實。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美術教育還存在著相當大的空白。
現狀:目前,在中國,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在農村學校讀書。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表面上,他們象城里的孩子一樣接受學校教育,似乎也在全面的發展。但事實不是這樣,這些占全國中小學生人數一半以上的孩子,基本只是在接受著應試教育,所謂的素質教育只是一種口號。而這些孩子將來會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中的一員,他們的人格能得到全面發展嗎?這是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
在農村,大家把所有的學科按其重要性劃分了等級:一等課語、數、外;二等課政、物、化、史、地、生;三等課音、美、勞。其中美術是“下等”學科之一。作為美術教師,深感悲哀。
造成農村美術教育的這種現狀的原因,概括地說,在三個方面:
一、觀念的陳舊
由于農村所處的地理環境,看不見美術與生活的直接聯系,導致農村美術教育普遍存在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在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按照中國現形科目的教育編排,美術課不考試,不計入中考成績,讓人感覺很悠閑,常可以聽見其他老師這樣的話語:“美術誰都會教,老師工作輕松,好玩等話語,不被別人所理解,可以說是出力不討好,各方面的干擾,美術老師的信仰就不夠堅定了,也感覺很憋屈,專業的美術老師就改行教其他科目,兼帶美術課,精力放到考試科目上了,形成惡性循環。在課程改革后,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大部分老師和家長沒有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美術課程標準》上是這樣闡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
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2、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3、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4、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5、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以上五點對與教師的業務要求要具備過硬專業理論和技能素質。但是,受到傳統大環境的制約,片面理解:認為美術老師上課拿著粉筆在黑板上畫,讓學生在下面照搬照臨就行,走出教室,接近自然,了解鄉土習俗就別提了。而現在的《美術課標》把美術內容概括為四大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上好美術課也就不是輕松簡單的事了。
二、經濟的滯后
首先是美術學科有自身的特殊性,用一句俗話說,美術是一個消耗錢的學科。從大的方面講,就農村學校面對的情況而言,教學資金有限,本身美術教學器材、用品、價格昂貴、易損壞,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根據調查,就學科本身同其他科目比較而言,則被放在從屬的地位,無錢投入或是投入不足,教學使用消耗后,不能及時補充或是補充乏力。同時美術學科有靈活性的特點,要有獨立的空間。位于偏遠縣城農村的中小學,條件好的學校是音美室混為一室,音樂、美術都要在那里上課,撞堂了,學生爭搶現象經常發生。在條件差點的學校就沒有這樣的功能教室。就在課堂上臨摹或是老師貼出范畫,學生照著畫,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審美創新能力。從教師和學生個人方面而言,一個鄉村美術教師的一個月工資收入有限,要想畫不離手,錘煉基本功,提高專業技能,一支毛筆差的十幾塊,貴的就幾十上百了,一小盒顏料幾十元,根本保證不了,還別說養家糊口,老師都需要計劃著用,縮手縮腳、不可能發給學生。那么,學生就的自己買呀,大部分學生生長在農村,農村的孩子家庭經濟差,學生到校,家里給孩子一星期的伙食費就三十塊錢不到,如果一周用去五塊錢投入到學習用品,那么,一周就有一天讓學生餓著肚子上課,作為美術老師能忍心讓學生去準備美術用品材料嗎?如:體驗國畫的筆墨情趣、水粉、水彩勾畫出色彩絢麗的世界,和內心的感受。更別提工藝制作和設計應用了。如果按照教材狠下新去要求的話, 那么老師的愛心、同情心、應放在何處?和老師的一些變通能力和根據教學實際處理教材的能力也需要學習,能力也值得懷疑了。
三、文化的落后
在一種文化較為落后的大環境中,美術教育很難得到良好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課,對學生來說是為將來進入社會的一個鋪墊,不能急功近利,是一個長期熏陶的滲透的過程,舉兩個例子,乒乓球運動員,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直到得到奧運冠軍榮譽和光環時,與默默付出的汗水的陪練員應該分不開。再比如老師最熟悉的“三字”來體會,要想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鋼筆字、和毛筆字,如果開始時,習慣不好,就要改掉你十幾年以前的習慣,從頭開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功,而是需要持之以恒、一年、兩年才能稍有功底,一月兩月效果不佳。縱觀農村,現在的學生家長,沒有文化和有文化的也是初中畢業,就是剛脫盲呀,那看的透美術課程對孩子的重要性和起到的幫助作用了。
如何走出困境:對這個問題,大多數美術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從心,個人的努力好象是杯水車薪。然而工作還得繼續做,得開辟一條新路,走出這種困境。對此,我個人也有一些看法,提出來和同仁商討。
1、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美術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獨特的教育功效是其它學科不能替代的。教育出現的困境,目前來說,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經濟上的,而是觀念上的。經濟上的困境是暫時的,或者說是可以解決的,而觀念上存在問題卻是致命的。教育主管部門改變了觀念,就會改變評價體系,改變了評價體系,學科就不會有“貴”“賤”之分;學校改變了觀念,就會在師資及教學設施上作應有的投入;家長改變了觀念,就會對孩子作精神上、經濟上的小小的支持。。。。。。當所有的人改變了觀念,學生自然也就改變了對美術學科的態度,增強了學習興趣。
2、揚長避短,利用資源
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相比,不如城里的孩子見多識廣,對高樓大廈,高科技產品比較陌生,但是和大自然接觸得多,自小與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為伴,出門即鳥語花香,放眼是田園風光。這都是可貴的資源,是城里的孩子不能擁有的。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揚長避短,教材上脫離實際的課要適當刪減,多開發和孩子們生活實際接近的課程。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可以把學生帶到室外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免費的資源。
3、營造氛圍,感化大家
主動營造藝術的氛圍。多開展一些活動,如美術競賽和展覽。為了擴大影響力,展覽活動地點也可以選擇在校外進行,大家在欣賞了美術作品之后,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感化,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從而達到對美術的認同。
4、調整心態、迎接挑戰
作為美術教師,更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當教學工作受阻時,自己不被重視時,勞動成果不被承認甚至不被尊重時,要學會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一方面在具體的工作中,對受教育者要求不能過高,因為美術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比如對于繪畫,有的老師總覺得自己教得很認真,學生卻畫得很差勁,老師感到失望。美國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心理學家羅恩菲德認為,不要試圖教孩子怎樣繪畫,而應該只是提供材料和刺激,讓他們自我表現,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發展他們的美術能力。另一方面,從總體上看,對農村美術教育要有一個理性的思考。因為環境的原因,美術教育狀況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那么就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到最好!改善農村美術教育現狀,這是美術教師面臨的一個艱巨的任務。只有調整好心態,才能去迎接挑戰。因為選擇了美術教育,所以只能去愛它。如果它是快枯萎的小樹苗,我們盡量使它長成參天大樹;如果它是廢棄的荒地,我們要去除雜草,努力把它整成花園。我們的鄉村美術教師要堅持使命和信仰,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克服面臨的困難和阻礙,要用寬廣開闊的胸懷理解我們的家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養和傳授未來接班人美育知識,最低限度完成《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盡最大的努力去上好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