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垚磊
摘 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審美教育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活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而且有助于陶冶小學生的情操,提高小學生的精神境界。本文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審美意識。
關鍵詞:審美教育;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77-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小學生的審美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審美意識,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呢?現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審美意識。
一、引導學生學會鑒賞課文的美,要從品析詞語、句子,體會意境入手
要想讓學生學會鑒賞課文的美,教師就要教會學生品析課文中的詞語、句子,讓學生從課文中每句話所采用的修辭手法,理解課文所描繪的意境,進而學會鑒賞課文的美。如《海上日出》文中對日出過程的描寫,對不同情況下,太陽的形狀、光亮、色彩、動態及周圍事物的狀態描寫都十分準確、生動、傳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描寫。把日出的過程寫得細,儀態萬象。語言生動、形象。運用比喻、擬人、借代、映襯等多種修辭手法。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盡在眼前。通過閱讀欣賞,品詞析句,引導學生了解自然所表現出令人贊嘆的美,繼而使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升華。
二、利用各種手段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課文美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精彩的畫面,直觀形象的表演,以及電教設備的運用,創設一種審美意境,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掌握語言藝術、領會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觀潮》一課可以通過播放錢江潮的電視錄像,把錢塘江大潮來時那洶涌澎湃、氣壯山河的宏偉氣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形象地理解課文,進而領悟大自然的奧秘與力量。
三、重視課文朗讀,發揮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在教學課文中,教師應當對課文朗讀加以重視,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的作用,發揮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美,同時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再現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與作者、與文章產生共鳴,激發學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華。
四、重視對人物形象的剖析,引導學生追求精神美
如果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十分鮮明,那么其對學生的思想影響更加強烈。學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誘發情感的產生,從而萌生一種學習人物內心美好的激情與行為。老師要在言傳身教中時刻把握科學的審美標準,引導學生理解美的實質,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分辨美與丑、判斷善與惡、識別真與偽,陶冶兒童的情操,進而追求美。例如:《田忌賽馬》,故事簡單,但孫臏、田忌、齊威王三人形象生動鮮明,栩栩如生,而同樣的馬給不同人物運用對比中產生不同的結果,其中蘊涵著深深的做人哲理。因此,美的事物、人物、景物,不完全在表層,尤其是人物的內心世界的美,其美的實質,往往是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教師必須啟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美。
五、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情境再現,教會學生表達美和創造美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感受、品味、鑒賞美之外,還要教會學生表達和創造美。例如學習《火燒云》一課時,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和感情朗讀,了解了火燒云顏色美,樣子多,變化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你還看到了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火燒云?它是怎么變化的?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結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從模仿到創造,更豐富了課文的內容。通過想象,再現情境,使他們內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落和表達,達到了美育的目的。優秀的語文教師是在樂趣中教學的,靠潛移默化的訓導能力,在感性形式上吸引學生,以情動人,理在其中。
又如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意境,學會表達美、創造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老師的點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發著芬芳,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借著長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交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再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畫面前,讓學生面對畫面,一邊聽音樂一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廬山,瀑布從天而降……一幅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大自然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會深深體會到祖國山河無比壯觀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之,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特點,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學會鑒賞課文的美,學會感受課文的美,學會利用想象表達美和創造美,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喚起小學生對美的向外和追求,培養小學生健康、積極的審美素養。
參考文獻:
[1] 夏 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初探[J].文教資料,2007:11.
[2] 楊 銘.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