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良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方法中,合作學習是一種極富促進作用的教學方法,它是學科進步的一種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做了簡單的介紹,并分析了當前高中生物合作學習當中出現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最后利用實證分析,證明了在高中生物教學當中,合作學習產生的積極作用。以期為高中生物教師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365-01
所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指的是為了圓滿的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從而形成學生互助互利的一種學習模式。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廣大中小學校已經開始廣泛開展教學改革,新課改運動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合作學習就是這一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它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然而,當前高校合作學習方面的成果卻并不樂觀。
一、高中生物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僅僅流于形式,教師并沒有對其進行深入展開。阻礙合作學習在高中各生物教學中展開的主要問題就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全面的改革。除此之外,合作學習模式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做準備,而由于高中生物課程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技巧上的缺乏,致使合作學習只能浮于表面。
其次,在生物教學的合作學習中,很多教師不能明確自己的定位。這種定位的不明確主要有兩個極端,一種是教師無法擺脫過去教師是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另一種是教師在合作學習當中把所有的學習主動權都交給學生,自己不做任何指導。拿“細胞的生活環境”這堂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準備課程的時候很明確的在教案上寫下了學生需要對哪幾個地方進行討論以及討論需要的時間。然而,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一些討論問題學生完成討論的時間幾乎不到一分鐘。如若教師完全根據備課時為學生設置的內容和時間讓他們進行討論,就是忽視了他們的真正實力。而有時候教師設計的問題可能會包含很多內容,其難度也可能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這就會使得學生無法在規定的時間討論完畢,若是教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授課,合作學習的效果就很難達到教師的預期。
為了有效適應教學改革,提高高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對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做好協調,對課內、課外合作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安排,關注學生合作學習時效性。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性
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合作學習能夠對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合作學習在生物課程的實踐環節也極富成效。第一,因為合作學習是學生在一個小組內進行互動學習,所以能夠對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進行有效的鍛煉。第二,合作學習是學生自己動手學習和相互討論學習的過程,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從這方面來看,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當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實踐
1、加強導學導入,引起學生興趣
在一堂成功的高中生物課中,教學導入和情景創設是特別重要的兩個環節。優秀的教學導入和情景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轉換教學模式。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高中生物課程要求學生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它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拿激素這堂課的教學為例,因為激素這種物質,人們無法用肉眼進行觀察,無法用觸摸及逆行感知,所以,教師在對這一課進行備課的過程中可以收集班級中幾位學生的童年照片,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大家展示這些照片,并讓大家猜測照片中的人是誰,而后可以進一步讓大家猜測為何人的容貌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學生們可能會提出許多猜測,教師這是就可以進行點明主題,課程導入。這樣的課程導入方法非常的生動活潑并且聯系生活,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另一方面還能夠利用照片,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
2、合作交流,自主學習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合作學習模式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合作學習的內容。一些教師對學習內容的設定過于簡單,學生能夠很容易的完成合作學習,但是教師無法按時完成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還有一些教師設置的合作學習內容過于繁重,學生無法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這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極大的打擊,不利于生物教學的展開。所以,在進行合作學習學習內容的設置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仔細做好備課,并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師技能。拿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這一課為例,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剪取葉片、取用藥品、制備濾條紙鍋中進行密切的配合。除此之外,還要讓他們合作進行查取資料、論證實驗、撰寫結論。這樣就實現了實驗和研究學習中的合作學習。
3、相互競爭,總結提高
在合作學習當中,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交流總結。它是對整個生物課堂的教學內容的有效反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是課堂總結的主人,這樣的總結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同學生進行地位的轉換。例如同源染色體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在所學過的高中生物知識中,有哪些知識同同源染色體有關,有什么樣的關系。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能夠自主的完成對相關知識的復習,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的相關性,同時也能夠提高總結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淑芳.申英姬.淺談生物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 生命世界.2009(02)
[2] 葉麗明.“合作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生命世界.2009(09)
[3] 楊立敏.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19)
[4] 高 霞.論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2(10)
[5] 方永偉.論高中生物課堂趣味性教學[J].知識經濟.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