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從琳
摘 要 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是新時期高校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文化陣地。不斷增強高校網絡文化氛圍,并且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首要途徑。做好高校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網絡服務的職能引導當代大學生,對大學生實施正確的德育教育是值得每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1.005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通過網絡可以了解大學生關心的熱點話題、獲取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及宣傳與開展多樣化的學生活動,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正在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與優勢,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牢牢抓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不斷提升教育水平,積極構建適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和諧校園網絡文化環境。
1 當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基本問題
1.1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亟待加強
在全球信息化時代的推動下,新媒體已經成為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學生作為與網絡接觸最密切的群體越來越容易受其影響。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肩負著傳播先進文化、進行德育教育、構建互動交流平臺的責任,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與此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新興網絡媒介的使用頻率與程度均與大學生有一定差距,這個根本性問題導致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也難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
1.2 網絡文化的不良影響阻礙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
網絡文化具有虛擬性、開放性等特點,這給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帶來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大學生是一個有活力的群體,思想價值觀念緊跟時代,網絡信息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沒有經過加工的原始網絡文化良莠不齊,甚至帶來錯誤的導向。網絡文化的不良影響使當代大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產生扭曲。作為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面向群體,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動態直接影響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開展,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通過優質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來規避網絡文化的不良影響,提升德育教育水平。
1.3 校園傳統文化缺乏與網絡文化的創新結合
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因其開放性的特點,與傳統校園文化截然不同。傳統校園文化活動無法及時地與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導致與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相分離,不能及時抓住學生思想動態,也削弱了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教育導向功能,這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校園文化活動在網絡文化平臺的全面應用相對較少,雖然很多校園活動通過微平臺等新媒體發布公告、新聞等作為宣傳方式,但全面利用網絡文化平臺(諸如網上在線課堂)的卻少之又少;二是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與網絡平臺的結合較少,缺乏創新性的交流與互動,沒能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開展校園活動。
2 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傳播網絡正能量
在新形勢下,高校在依靠傳統網絡平臺的基礎上,應積極開拓網絡平臺新領域,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建立官方微信平臺等新媒體網絡文化平臺,鼓勵、扶植校園內相關團體、組織、個人等建立網絡文化宣傳途徑,有重點地開展網絡文化平臺的相關欄目建設和內容完善。高校網絡文化管理應在“貼近學生校園生活”、“貼近師生網絡文化需求”的工作理念引領下,在完善現有的網絡平臺的基礎上,合理整合多種網絡平臺并探索平臺建設新模式,以打造集信息發布、學科前沿知識傳播、網絡服務、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互動式網絡文化平臺。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2.1 健全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機制
優秀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離不開健全的機制,而機制的核心在于責任的細分。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高校大學生校園網絡管理規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網絡管理辦法,開展文明上網倡議,對網絡文化平臺的運營管理、內容發布做出規定。通過堅持隊伍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外出學習與內部交流相結合,開展網絡沙龍、網絡講座、網絡研討會等相關活動,保障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
2.2 打造專業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隊伍
為了提高網絡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和指導性,強有力的網絡文化工作隊伍必不可少。將網絡文化建設隊伍的專業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緊密聯系,加強對領導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網絡技術培訓,提高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著力打造一支既有專家教授分享的學科前沿信息又有院校領導實時進行正確輿論引導,既有骨干教師的答疑解惑又有學生骨干發揮帶頭作用的網絡文化工作隊伍是推動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的必要保障。
2.3 積極拓展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平臺
網絡平臺建設與管理的立體化是高校網絡文化的核心內容。在各方面的籌備下,利用“四微陣地”,逐步形成了以“學校—教師—學生—其他”為載體的立體化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增強高校網絡文化教育的覆蓋面;同時在內容的編輯和選擇方面做到符合當前高校大學生的需求,形成認可度高、影響力廣的綜合立體平臺,增強高校網絡文化的影響力與認可度。
3 建設與管理高校網絡文化平臺,開辟精品網絡文化新陣地
高校網絡文化將傳統校園文化和網絡的創新性相結合,借助校園網絡平臺的支撐形成一種新的校園文化方式,較于傳統校園文化,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突破了建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播更具廣泛性、便捷性、豐富性。構建一個成功的高校網絡文化平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
3.1 專題網站和主題網頁
隨著全球化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更新速度的增快導致現有的校園官方網站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要,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基于現有官方網站發揮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的要求,堅持引領性,構建國內時事、黨建等主題網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線,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其次要堅持國際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不能能僅僅局限于關注國內高校的網絡文化建設,應具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和更為獨到的思想,了解國內外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現狀,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吸引力;最后要堅持時代性,緊密聯系國內時事熱點與國際動態,使其不僅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更是一種時代特征。
3.2 網絡文化社區
網絡文化社區受到當代大學生的追捧源于其具有互動性、公共性和隱蔽性的特點,有助大學生實現相互交往與溝通。網絡文化社區一般包括校園BBS、微博等。而隨著網絡文化社區的發展,網絡暴力等現象也逐漸出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良影響。規范網絡文化社區,合理利用網絡進行思想引領,構建高校精品社區文化,必須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要堅持實行實名制原則,通過積極宣傳為網絡社區健康發展、文明上網、合法辦網提供必要的基礎。二是要堅持精品導向原則的網絡社區管理,高校教育工作者建設特色欄目,從各方面進行思想引導,促進大學生身心道德健康的全面發展。三是堅持以網絡文明和網絡道德為主的網絡法紀和自律教育原則。注重將網絡行為等內容納入到新生教育以及日常教育中,開展大學生自我教育,規范網絡行為。堅持上述三個原則,從大學生思想的實際出發,積極發揮高校網絡文化的引導作用,將社區建設成大學生喜愛的精品網絡文化新陣地。
3.3 微信公共平臺
在網絡文化建設的大環境下,微信公共平臺作為最引人注目和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中得到極大重視。如何利用微信平臺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優質高校網絡文化平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明確定位,打造品牌。作為傳播校園文化的媒體,微信平臺與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密不可分。打造一個服務學校、服務學生、思想與娛樂并重的具有品牌效應的微信公平臺是長期目標。二是創新內容,注重內涵。內容是一個網絡文化平臺生存的根本源泉,微信平臺應在注重報道校園新聞等內容的同時關注創新,尋找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話題。三是靈活時間,增強互動。除了在固定的時間利用微信平臺推送校園相關內容,還需要增強與學生的互動,提升平臺在學生中間的知名度。加強網絡文化平臺建設的多樣性、豐富性,在強調專題網站、網絡文化社區等網絡文化平臺建設與管理的同時,還應順應新媒體的發展,緊扣現代大學生的思想潮流,開展全方位的平臺建設,以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手段才能真正做好網絡文化平臺建設與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任祥.當前加強和改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2).
[2] 李勍,于游.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2(3).
[3] 申小蓉,李懷杰.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網絡思想政治教育,2011(10).
[4] 陸偉華,張社強,陳洪濤.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