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道家思想的理論要旨及時代價值

2015-01-29 22:32:13樊海源
知與行 2015年2期
關鍵詞:時代價值

論道家思想的理論要旨及時代價值

樊海源

(黑龍江工程學院 思政部, 哈爾濱 150050)

[摘要]道家文化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道”是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疇,它是世界本原,是終極性的價值根源,在歷史交替中發揮過巨大作用。道家思想的價值意蘊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崇尚自然無為,應時順變;第二,主張柔弱不爭,虛空謙下;第三,認同正負轉化,陰陽和諧;第四,倡導和平共生,反戰倡和。道家思想對于當前中國改革的巨大啟示:第一,改革應該堅持順民意,合民心的唯一標準;第二,改革應該遵循貴時主變,因勢利導的原則;第三,改革要以“無為”理念實現“有為”目標;最后,改革要破解小我與大我之矛盾,實現雙贏共榮。

[關鍵詞]道家 ; 理論要旨 ;時代價值 ;中國改革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5)02-0000-06

Abstract:Taoist culture is rich in philosophical thought. "Dao" is the highest category of Taoism, which is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is the ultimate value source, and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ransaction. Value meaning of Taoism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respecting for nature and inaction, smooth transition in due season; second, advocating soft attitude to life and humility; third, recognition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harmony between Yin and Yang; fourth, advocating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opposing War and advocating peace. Taoism has great inspiration for China's current reform. Firstly, the reform should adhere to the sole criterion of the considering the public opinion consistently; secondly, reform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knowing and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change, and the principle of actions guided adroitly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 thirdly, the reform should achieve "promising" target by adhering to "inaction" philosophy; and finally, the reform should 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between“the Self”and“the Big Self”, achieving win-win for prosperity.

[收稿日期]2015-08-10

[作者簡介]杜盟(1989-),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文化哲學研究。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內容之一的道家思想,“內用黃老,外示儒術”,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推崇和研究,它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過巨大的作用,而且對于世界的影響不容小覷。道家思想涵蓋了哲學、政治、軍事、養生、為人處世等內容,清代紀曉嵐稱其為“綜羅百代,廣博精微。”魯迅先生也曾說過,“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道家思想倡導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觀、“以德化民、無為而治”的管理觀、“少私寡欲、見素抱樸”的養生觀、“滌除玄覽、靜觀內求”的修養觀都是我們助力中國改革的重要資源,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巨大財富。

一、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疇及其歷史作用

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疇是“道”,古往今來,對“道”的解讀各有不同,關于“道”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衍生出新的時代意蘊。

1.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疇——道。金岳霖先生在《論道》中認為,“中國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道” 是道家思想中核心概念和最高范疇,在《道德經》(以下涉及該經典僅出現章節)中,出現多次,“道”的特質表現在:第一,不可言說,只能內悟,“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莊子認為“道不可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莊子·知北游》)。第二,無聲無形,永恒存在,“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二十五章》)。第三,一片混沌,不可區分,老子說:“先天地生,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莊子在《莊子·應帝王》中談過“混沌之死”的寓言,也說明了“道”的不可分性。第四,其大無外,無所不在,“強為之名曰大”(《第二十五章》)。在《莊子·知北游》中,“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

道家認為“道”是世界的本原,創生出宇宙萬物,“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四十章》)。其中的“無”和“有”是“道”產生的兩個不同階段,“有”從“無”中生,即無中生有。道是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道”既為“天地母”(《第二十五章》),又為“天地根”(《第六章》)。在《第四十二章》中,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本處于一片混沌狀態,而一切生命萬物包孕其中,“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四十二章》)。《易經》也說“陰陽交合,物之方始,陰陽分離,物之方終。”萬物皆由陰陽和合而成,相互交合,創生出萬物。莊子在《大宗師》中也說道“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道家以“道”生萬物,實現了將觀察的視角從人擴展到宇宙的飛躍,回答了世界本體論的終極問題,它超越了宗教文化無法真正回答世界本源問題的樊籠,這種哲學認識的飛躍呈現出巨大的革命性特點,打破了一直以來中國人對于“天”的崇拜和敬畏。可見,“道”是支配天地萬物、化生萬物的最高實體,是最高的價值,是終極性的價值根源。

臺灣學者陳鼓應先生認為《道德經》書中的“道”有三種意義:實存意義的“道”、規律性的“道”、生活準則的“道”。老子作為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闡釋這一命題的人,揭示了“道”是世界基本原動力,萬物皆由道所生,以道為源。這個“道”既是宇宙萬物發展規律,也是創生萬物的根本和始源,萬物最終的歸宿即為“道”,“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第十六章》)。既然萬事萬物皆有道,人類理應尋道、悟道、遵道、順道。

2.道家思想在歷史交替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道家思想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說:“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每當道家(道教)思想被認可的時期(例如唐初)經濟的發展是較好的,社會是豐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僅體現在看重個體生命,也體現在看重社會整體的生計發展。”[1]古往今來,歷史交替,無不與政治制度息息相關。社會的大變動倒逼政治制度的革新,道家思想歷來非常關注“變革”,認識也是最深刻的。在《論六家要旨》中,司馬談認為“道家使人精神專一……與時遷移,應物變化……因時為業……因物與合……圣人不朽,時變是守”,他認為“貴時主變”是道家思想的特點,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兩個道學雙峰,即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都是運用道家思想解決治國安邦大問題的成功典范。漢高祖劉邦無為而治,與民約法三章,廢除秦時嚴苛律政,實施休養生息政策,順應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合民心,順民意,他的治國理政為漢朝開創太平盛世奠定了基礎。再如漢文帝在位期間,深諳道家思想,力行勤儉,即“治人事天莫若嗇”(《第五十九章》)深得民心,他在位期間關押的犯人甚少。道家倡導的貴時主變、與時偕行,對后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都是這一思想的現實體現,雖未真正拯救中國,但至少在歷史上留下閃光的瞬間。真正運用道家思想取得成功的當屬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運用道家“將欲取之,必故與之”(《第三十六章》)的思想,做出了撤離延安的正確抉擇;得民心,順民意,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1978年,鄧小平以其遠見卓識開啟了中國的另一場革命——改革,改革開放三十幾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驗證了中國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確性。1992年黨的十四大,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改革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則是在新的世紀新的歷程為中國改革吹響了新的號角,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未來我國各項領域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

二、道家思想的價值意蘊

道家思想以老莊思想為核心,蘊含豐富的價值觀念。“價值”,簡單可以理解為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滿足,客體可以為形而下之器物,也可以為形而上之精神,總之是對人的欲求、情感等方面的一種滿足。《易·系傳》中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對于人而言,形而下者器物層面滿足人的需要是短暫的,外求的體現;而形而上者“道”——精神層面滿足人的需要是恒久的,內求的結果。人類需要的滿足透過世界有形與無形之中,潛在的選擇是其價值觀在發生作用,價值觀念是文化心理結構的深層部分,對人的影響不可小覷。

我國學者趙馥潔認為,“道家將‘道’作為形而上學的宇宙本體和作為現實人生的價值根據,所顯現的基本特性是不同的。”[2]道家思想蘊含著事物對立統一規律、循環運動規律,在價值觀念的異同上,道家倡導的“無為”“柔弱”“不爭”“寡欲”“謙下”與今人所追求的“有為”“剛強”“競爭”“多欲”“張揚”形成鮮明對比,道家以其獨特的反向思維,構建起道家自然無為的價值體系。筆者擬從自然無為、柔弱謙下、正負轉化、倡和反戰四個方面來闡釋道家思想的價值意蘊。

1.崇尚自然無為,應時順變。《爾雅》曰:“然,成也。”自然就會有成。《明道篇》中有“自然之道本無為”,道家的自然主義在道家思想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然主義是道家的核心思想,“自然”一詞,頻繁出現在道家典籍之中,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說“道法自然”,這里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本然,本真,本性,本質,不做作,不勉強。萬物是順其自然的,處于一種沒有外力束縛的自然狀態,本來就是如此,沒有經過后天以及外力的作用,這種狀態佛家稱為“法爾如是”,一種本真的樣子。在《莊子·應帝王》中,“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認為,適應事物的發展,自然而然,無心而為,則天下就可以實現大治。在《莊子·馬蹄》中,莊子指出,對于馬而言,“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后有鞭莢之威,而馬之死者過半矣!”馬之所以會死,皆因人以外力來左右和影響它的存在狀態,加速了馬死亡的進程。同樣,對于人而言,亦是如此。“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莊子·馬蹄》)民眾向往的是自由自在、怡然自得、沒有統治者強制力干預的生活,這是人性的根本,這種生活狀態莊子將其稱作“至德之世”,老子所崇尚的“小國寡民”的生活亦如此。可見,道家思想珍愛和尊重人的生命,倡導對人實施人本主義關懷。《管子·白心》中說:“以時為寶”“時變為守”,是“貴時主變”思想的體現。

南懷瑾先生認為,“道法自然”是“老子千古不易的密語,為老子思想的精華所在。”[3]世間萬物皆有規律可循,人類進化的過程就是認識規律、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的過程,對于規律認識的越深入、越豐富,人類順應規律的自覺能動性就越強。對于個體的人而言,終極一生無非就是求道——悟道——得道——做到的過程,這個道就是指安身立命的處世之道和健康長壽的養生之道;因此,人應順道而為,不要離經叛道,更不能逆道而行,因為“不道早已”(《第三十章》),違背“道”就會加速事物的滅亡。道法自然不僅適應了萬物自由生長的自然本性,也順應了人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天性,是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的體現。

在《道德經》中,老子有12處提到“無為”,《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 并不是無所作為,什么都不干,而是不要妄為、不亂為。英國李約瑟博士認為“為”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為”,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適的事不強而行之,勢必失敗的事不勉強去做,而應委婉以導之或因勢而成之。老子認為,凡事當適時而為,應機而動,它是一種合理之為,積極之為,摒棄妄自作為,勿憑主觀臆斷,不要人為地進行干預,用自己的私見以偏概全,應“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在《無知錄》中,“天道無為,順其自然趨勢而為,無親無疏,無彼無己也”。當你自然了,就會無為,就是達到你所要達到的目的,“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也就是老子所說的“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七十三章》)。可見,“無為”乃道之體,“無不為”乃道之用。莊子在《莊子·天道》中說“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余,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上必無為而用無下,下必有為而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莊子提出的“君主無為,臣有為”的思想,說明“君無為”與“臣有為”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管子·心術上》也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上位不強差民意而妄為,百姓可以自化、自正、自富、自樸,社會恢復并保持和諧與秩序,就會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2.主張柔弱不爭,虛空謙下。“道”的基本特性是“無”,也就是“虛”,道是虛空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但是其作用卻是用之不竭的,“大盈若沖”“用之不勤”,道的最大作用是創生萬物,無中生有,生生不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第五章》)。老子認為,“夫唯不盈,蔽而新成”(《第十五章》)正因為不滿,方能新陳代謝,推陳出新。譬如山谷,因其中間虛空,才能“常德乃足”(《第二十八章》),這皆是“虛”的價值。“月滿則虧,水滿則溢。”老子主張謙下,告誡后人要保持謙卑的態度,因為,“虛”方能容物,才能接納,才能虛懷若谷。

在價值判斷中,客體因自身的屬性、功能實現了主體對客體需要的滿足,價值就會產生。關于“柔弱”的認識,在《道德經》中有多處提及,老子認為物質運動是永恒的,同時認為“弱者道之用”,道創生萬物的作用是柔弱的,唯有“柔弱”方能生存,即“柔弱者,生之徒”,老子揭示了生命的本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第七十六章》)。老子從自然界的生物、人類世界的軍事等角度闡發了“柔弱勝剛強”的道理,以柔克剛,長久存在的必然是柔弱之物,“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第四十三章》)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物質——水來說明柔弱的力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第七十八章》)。老子認為,水等柔弱者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正是擁有不爭的品質,“方能成海”,能“為百谷王”(《六十六章》)。水“處眾人之所惡”,就像“道”一樣,所以老子說“上善若水”,在《第八章》中論述了水的七個功能“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孔子也頌揚水的美好品格,“水有五德:有德、有義、有道、有勇、有法”。

3.認同正負轉化,陰陽和諧。老子認為,運動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同時,事物由對立的雙方相向而成,對立的雙方不斷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第二章》)。相互對立的東西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老子看到了對立事物的相輔相成,形成了陰陽和諧的思維方式。對立的雙方,在相對和相反的關系中呈現出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形成,缺一不可。在《第二十二章》中,“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在此,老子展示出來的是與世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在事物處于劣勢時,老子看到了事物即將迎來的希望,越是在艱難的時刻,越是孕育著無限的希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在《第三十六章》中“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即善于運用強大事物的發展,加速事物死亡的進程,來實現自己目的,這一思想被毛澤東成功地運用到軍事戰爭中,在撤離延安的問題上,做出了正確戰略抉擇。在《第四十二章》“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損益是對待統一、如影隨形的。損中有益,益中有損,老子告誡后人要看到事物的兩面。《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事物是不斷轉化的,既要警惕順境時蘊含的風險,擁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也要堅守在逆境中等待未來,養成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內在修養。韓非子在《韓非子·解老》也說道“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明事理”,“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實為對今人振聾發聵的警示。莊子在《知北游》中同樣也說道“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道家認為事物正負之間是相互轉化的,價值形成于負價值的否定,因此應善于在事物的負價值中看到它的正價值,福禍、善惡、多少、美丑、有無、敝新、洼盈等總是處于對立間的轉化,要善于通過對立面的轉化去追求正價值,如“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不善人者,善人之資”,這就是“損之而益”。

4.倡導和平共生,少私寡欲。老子是倡和反戰的堅持者,崇尚和平是老子的衷心向往,這一理念源于他生活在禮壞樂崩的時代,頻發戰爭,涂炭生靈,使得老子對戰爭深惡痛絕,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誡統治者“強取天下不可為”,切忌以武力奪取天下,不要以“有為”的方式實施統治。歷史上“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改變了以往“王道”治天下的格局,開啟了用強政、暴政去控制天下的歷史。老子說“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第二十九章》)。老子認為“有為”就是“取天下而為之”,“執天下而用之”,即強力、暴力取天下,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天下神器”易碎,強取必敗。因此老子提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第三十章》)。應該用道來輔佐統治者,這里的“道”當指統治者的德行、魅力,即王道。老子反對戰爭是因為戰爭戕害無辜,“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同上)。戰爭必定對人民造成傷害,又必定是早早衰敗,物壯則老,無論是戰勝一方,還是戰敗一方,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春秋五霸,盛極一時,最終交替而衰。故此,選擇武力和戰爭,是最愚蠢的做法,也是最殘酷的行為。老子告誡統治者,運用武力造成的危害,必定會遭到報應。也就是老子在《第三十章》中所說的“其事好還”,即因果循環。因此老子提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老子還深刻的剖析了統治者發動戰爭的原因,即統治者的欲望,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提出“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咎莫大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正是因為統治者無盡的欲望,使得戰爭頻發,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統治者的“有為”斷送了人民希求“無為”的生活。老子認為戰爭是“有為”的方式,而戰爭的目的在于“以兵逞強于天下”,更是違背自然天道的“妄作”,其結果必然是“兇”,“故有道者不處”。老子告誡統治者不要為了滿足一己私欲而窮兵黷武,否則“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第七十二章》,“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三章》),奉勸統治者要“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十四章》),老子對個體感性生命的珍重,倡導貴生、益生、厚生,不僅對于維護當時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今天維護世界和平也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三、道家思想對于中國深化改革的時代價值

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將道家思想特有的價值標準和價值取向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于中國改革大有裨益。

1.改革應該堅持順民意、合民心的唯一標準。眾所周知,改革是利益格局的新調整,利益歸屬的再分配,因此,改革勢必要觸碰到少數人的利益。對于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調整,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聲音,老子說“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第四十二章》),表面上的損實則為益,有益于人民群眾的改革必然要勇于推進。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國家和政府推行改革的唯一標準,使全體人民受惠于改革成果是改革的最終目標。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第四十九章》),得道的統治者即圣人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作為一個君主或國家,不以自我為中心,不要有自我意志,更不能以自我意志來決定好惡、判斷是非,對于今天而言,領導干部在推行地方部門改革時,要始終奉行利為民所謀的原則,將最大利益帶給人民群眾,讓利于民眾,這樣才能“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第六十六章》),人們才能“樂推而不厭”(同上)。改革若要得到人民的擁護,就要積極發揚民眾的積極性,人人均應成為改革的動力,沒有民眾參與的改革,就不是成功的改革。政府一定要厘清職能角色,要“守位”,行使好為民眾服務的職能,甘當民眾的公仆,行無為之道;不能“缺位”,履行好政府應該履行的職責,提升政策制定、政府咨詢能力,要有所作為;堅決不能“越位”,政府插手干預過多,束縛市場主體自主參與市場競爭,要簡政放權,放權于民,這樣才能“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以犧牲百姓利益為代價,老子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即是告誡后人欲速則不達,因此改革不能急功近利,浮躁冒進,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有過深刻教訓,追求短期效益,超越自我本能,好大喜功的結果必然給人民帶來災禍。

2.改革應該遵循貴時主變,因勢利導的原則。2013 年年底,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4]改革是永久性課題,面對瞬息變化的社會,領導干部應該以積極態度對之做出說明,并以某種方式積極地參與進去,善于掌握社會變化的節奏,即為“貴時”;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入世,參與社會的變革,即為“主變”。道家思想著力于對現實世界進行客觀分析,善于把握事物發展態勢,因時而動,“動善時”(《第八章》)。相機而行的“有為”,這種“為”不是“妄為”“亂為”,而是真正的“有為”,否則“勞而無功,身必有殃”。選準改革的時機非常重要,提前不行,時機不成熟,就會拔苗助長,徒勞無功;拖延也不行,天時已過,貽誤時機。所謂天時地利與人和,當時機到來必須要抓住時機。改革時機的選擇尤為重要,它包括兩個因素:主觀因素及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既包括領導干部的判斷力、決策力、執行力,還蘊含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意識,擁有禍福相依、警鐘長鳴的危機感;客觀因素則是現行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故禮儀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道家主張統治者在推行政治制度時,當變革是必然的選擇時,要善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鼎故革新,這一理念對于我們今天的改革和政治制度的選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改革要破解小我與大我之矛盾,實現雙贏共榮。中國改革的集中體現是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作為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驅動力,其根本就在于市場主體能夠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于是乎出現了唯利是圖、權錢交換、利益相爭,甚至你死我活,人與人之間感情疏離,人性冷漠,爾虞我詐,社會亂象叢生,市場經濟的“利”與道家思想的“道”構成了現實矛盾。因此,如何破解利益至上與道義精神的統一,必須要正確認識追求功利與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關聯。老子認為,“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第四十六章》),人的欲望無止境,人的欲望催使人必然采取“有為”方式,從物我來看,人對自然的恣意破壞,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從人我來看,最終必然會加劇人人競爭,人物相奪,這種“有為”,既破壞了人與自然間的和諧共生,也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分歧,因此,應以道家人生哲學的“無為”作為人類的最終追求,把現代文明的“有為”精神與道家的“無為”人生智慧結合起來,“有私”變“無私”,“有欲”變“無欲”,“有爭”變“無爭”[5]。具體說:首先,提升個人修養和道德情操,少私寡欲,淡泊名利,降低一己私欲,控制不必要的欲望,做自我的主人,不做欲望的奴隸,厲行勤儉節約,儉以養德,懂得知足,珍惜擁有;其次,要遵循有序、合法的競爭規則,反對無序競爭,懂得合則生財、斗則兩敗的道理,人與人之間競爭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懂得合作方能共贏,既要看到個人的小我利益,還要兼顧他人利益,更要顧及國家利益,正確處理義利關系,善于謙下不爭,超脫豁達;再次,打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社會輿論與大眾媒體要加強積極導向,為改革創造一個穩定、安寧的發展空間,以德來凈化這個私欲的現代社會,摒棄虛偽、丑陋、低俗的價值取向,從而喚起人性對至真、至善、至美的向往和追求。

總之,道家思想蘊含了豐富的理論價值,為當前中國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論依據,因此,應充分挖掘道家思想的精神財富,盡快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相信道家思想必將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出更多的、積極的智慧力量。

[參考文獻]

[1]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中譯本)[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

[2]趙馥潔.中國傳統哲學價值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5.

[3]南懷瑾.老子他說[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53.

[4]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 歷史唯物主義 [EB/OL〗.http://news.sohu.com/20131205/n391289444.shtml.2013-12-05.

[5]龔群.道家思想的現代意義[J〗.現代哲學,1998,(1):79.

[6]崔大華.道家思想及其現代意義[J〗 .中國哲學史,1995,(1):36-40

Theoretical gist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aoism

Fan-Haiyuan

(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HeilongjiangInstituteofTechnology,150050Harbin)

Key words: Taoism; theoretical gist; contemporary value; China reform

〔責任編輯:崔家善〕

文化創新研究

猜你喜歡
時代價值
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
價值工程(2016年35期)2017-01-23 17:01:20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新
青年時代(2016年31期)2017-01-20 00:12:19
延安精神對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
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與傳承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3:44:03
“全面從嚴治黨”理論體系重點問題研究綜述
理論導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35:50
習近平廉政思想的時代價值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35:28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價值、核心思想與哲學意蘊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13:48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31:51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7:07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天堂av免费| 激情乱人伦|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伊人成人在线| 97久久精品人人| 亚洲无码37.| 99热精品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性视频|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伊人无码视屏|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粉嫩| 日韩黄色精品|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操国产美女| 国产天天射| 天堂亚洲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导航|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精品久久蜜桃| 日本免费精品|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无码国产伊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自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91免费在线看|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久久婷婷六月|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 欧美成人日韩|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视频四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久草中文网| 国产丝袜啪啪| 美女免费黄网站|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