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康+邵潔菲

摘 ? 要:大學生消費觀是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之一,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確立文明的消費方式,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筆者于2014年10月對“95后大學生消費現狀” 進行了一次調查,并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視角對大學生消費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思想政治教育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構建節約型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進一步振興中華的主力軍。在現實生活中,受到周圍環境以及該年齡段特殊心理的影響,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帶有自身的獨特性。科學的消費觀念與健康的消費方式的培養,不僅是大學生自身成長的迫切要求,也是影響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因素。因此,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確立文明的消費行為,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一、大學生消費的現狀及分析
1.大學生消費的定義。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欲望的一種經濟行為。從表面上看,消費行為貫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理解,消費理念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它對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到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和消費心理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95后大學生正在成為社會主流,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不僅是傳統消費的革新者,而且還是新型消費的倡導者。他們的消費呈現出講究實用性、崇尚個性化、追求時尚性等特點。
2.大學生消費現狀。筆者曾于2014年10月對“95后大學生消費現狀”進行調查,涉及溫州某大學城的3所高校,共發放問卷6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586份。
本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涉及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消費行為以及消費理念進行等。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參與調查的大學生經濟主要來源是家庭供給(占82%),只有少數依靠親友資助、勤工儉學和獎學金等。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5000元的占75%,1000元以下的只占7.2%,10000元以上也只有17.8%;每月生活費500元-2000元的同學占79.2%,500元以下的占5.3%,2000元以上也只有15.5%。此外,我們對大學生消費結余、最愿意選擇消費項目、消費計劃安排、買不到東西錢不夠怎么辦等情況進行調查,得到數據如下:
3.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根據調查, 95后大學生經濟的主要來源是家庭供給。我們推測,受到時間和能力的限制,處于求學階段的大學生并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另外, 在中國傳統教觀念中,大學生的生活費由父母支付是理所應當的。由于沒有真切體會過賺錢的艱辛,因此絕大多數大學生容易輕率地消費。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79.2%的大學生的生活費相差不多(500元-2000元),其中23.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生活費“不夠花”,許多大學生都察覺不到自己的錢花哪里去了。通過這兩組數據,反映出95后大學生消費是無計劃性、盲目的,與本次調查中只有8.5%的大學生是有計劃的消費相一致。在“買東西錢不夠怎么辦時”這項調查中,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中有41.5%選擇向父母要,38.5%是向別人借了再說。調查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有些大學生還需要向同學借回家的路費,即使生活費略有剩余也會想著如何把錢花完, 很少有同學具有儲蓄意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對策
本次調查顯示,95后的大學生正逐步成為社會的主流,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 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起了變化, 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消費水平偏高、消費結構不合理等現象。主要表現為奢侈浪費,勞動觀念弱,集體觀念差,生活上自身經濟狀況、經濟來源的認識不足,自身發展消費減少、娛樂性消費增多。根據本次調查顯示,95后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科學的、合理的,但綜觀當前校園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的不良消費行為,已經形成了嚴重的消費誤區。
面對95后大學生的消費誤區,如何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導大學生走出消費誤區十分關鍵。根據95后大學生消費心理及消費行為特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消費知識教育,倡導綠色消費。受到社會生活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消費觀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大學期間的消費心理、消費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正面指導教育尤為重要。當前對大學生的消費的正面指導教育,既要與社會歷史、現實人生結合,又要與個人成長相結合,進而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引導。例如:充分運用校報、電臺、校園廣播對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進行輿論宣傳。此外,也可以聘請相關的專家開設講座,培養大學生的財經知識;利用學校社團載體,營造高雅的校園文化和藝術氛圍,為大學生構建積極向上的和諧生活空間。
2.建立家校聯合。大學生的教育是學校與家長共同的責任與義務,家庭是個人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對個人成長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如何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家長的引導十分重要。家庭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有輻射作用,在家長層面規范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大學生個人成長以及正確的消費觀的樹立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因此,學校老師除了要積極關注當前的大學生群體,還有積極利用家長的力量,通過“家校聯合”的方式糾正子女不良的消費習慣。
3.妥善利用網絡傳播渠道,構建良好的輿論環境。新媒體貫穿于大學的日常生活,深深影響著95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因此,我們要妥善的利用網絡媒體資源,消除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要抵御消費主義的侵蝕,是網絡媒體成為傳播正確消費文化的主要載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思政教育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園網站,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利用“思政博客”與學生坦誠交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正確的消費觀,實現人生價值和人生品位的提升,確保大眾傳媒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