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韻
摘 要:近幾年,“翻轉課堂”成為美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潮流,它改變了原來單一的教師授課形式,將知識講解提前到課前,翻轉了知識講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翻轉課堂通過課前資源和學習任務單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個性化的教學,為中職英語課堂留出更多時間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的項目教學法。本文通過介紹翻轉課堂的由來與內涵,分析其教學優勢,探討適合中職英語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2-0072-03
一、翻轉課堂的由來與內涵
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學近兩年在我國備受關注,許多學校和教學機構也開始了研究和實驗,引發了“微課”“微型課”等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熱潮。談到翻轉課堂的產生和發展就離不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及其創辦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薩爾曼·可汗,是一名避險基金分析師,他在波士頓為了輔導遠在新奧爾良的表弟,將教學視頻上傳到YouTube供他們自學,隨著點擊率的增加,視頻在網絡上大受歡迎,因此就有了可汗學院。接著,有教師將這些視頻當做作業分發給學生,而原來的作業則讓學生在課堂完成,即逐步形成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將傳統的教學模式翻轉,以前教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在家做作業;現在讓學生晚上在家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學習新知識,白天回到教室在教師的指導下,和同伴互相討論地完成練習和作業。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尤其在中國的大班教學中,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生只能按照一樣的速度聽課接收學習信息。實際上,當教師在講授同一內容時,每個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即使意識到這種差異,但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下做到因人施教。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最大化地享受當今信息技術現代化的成果,在家利用教師設計的學習資料(視頻、講座、課件、電子書等)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進一步做深層練習,理解稍弱的學生也可以自行重復觀看材料,不必擔心他人的眼光,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可以在線求助教師或者同學。由于課前已經學習了相關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專注于完成教師設計的項目、任務,以此內化知識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站在講臺上講課,而是走到學生中間,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真實清晰的了解。
二、翻轉課堂的特點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一)從教學過程上看,翻轉課堂突破了傳統教學“課堂教師講解+課后學生作業”的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通過課堂上的教師講解實現學生對于知識的初步認識,再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翻轉課堂將知識講解提前到課前,學生可以自定學習速度,事前可在家長和同學那里得到幫助,也彌補了當天缺勤或生病而無法前來的學生的缺憾。學生在課前學習碰到的難題可以在課上得到更好的解答,課堂變為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提高技能的過程。
(二)從教學關系上看,翻轉課堂改變了師生角色和生生互動,實現因材施教
教師走下了“神壇”,從傳統課堂的“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課堂不再以教師為主,變成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從原來被動接受知識的“觀眾”,轉變為學習的主動者。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安排學習進程,自行決定什么時候學、在哪里學、學多少等,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演”。翻轉課堂上會有更多的同伴協作學習機會,提高了師生和生生互動的頻率和效率,教師能在國內大班教學的環境中提供更多“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有助于因材施教。
(三)從教學資源上看,翻轉課堂實現了信息化資源的最大利用
在翻轉課堂中,微課視頻等網絡資源是“翻轉”的前提。教師創建大量的短小精悍的微課資源歸納重難點,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以暫停或回放等形式有效調節學習步調,課后還可再次觀看視頻進行復習鞏固。而這些5~10分鐘的教學(知識點)視頻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幫助了落后地區的教育發展,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部分,強調“做中學,學中做”,以實踐為主,讓中職生畢業后具備企業所需的技能,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職課堂,推廣采用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法,以技能訓練為主,模擬在未來工作中會出現的典型工作場景或工作任務,以此提高學生工作技能。但項目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安排的限制,僅有形式卻無法落到實處。筆者認為,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下,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設計生動的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前學習,適合中職教育的項目教學法才能真正在課堂實現。
三、中職英語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
目前,國內學者對翻轉課堂側重于理論研究,對于翻轉課堂實操應用的研究較少,針對中職學生和英語學科課程的特點,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細化翻轉課堂實施步驟,以期探索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步,進行翻轉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不同于以往傳統的教學設計——只是設計一節45分鐘的課要講授什么內容、要怎么開展。翻轉課堂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課前學生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預測學生自主學習中可能碰到的問題,也就是要設計學生的學習過程,要考慮采用那種手段能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利用哪些技術去創建學生的學習環境。翻轉課堂對于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做教學設計(包括根據網絡信息技術對課前教學視頻資源設計),還要進行學生的學習設計。
第二步,制作教學視頻“微課”
提到翻轉課堂,離不開錄制學生課前的學習視頻“微課”這一步,也離不開微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微課”是指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教學環節或者教學中的核心問題開展的具備獨立性、完整性、簡短有效的教學活動。根據微課的特點“短小精悍”,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微課關注一個知識點或要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將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興趣結合,或提出小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觀看視頻,或將內容串成故事分集講述,試圖“一對一”輔導觀看微課的學生。
微課視頻的形式有多種,如課堂實錄、實地拍攝、討論、采訪、演講、綠幕摳屏等依托攝像機設備的形式,還有如計算機錄屏式、可汗學院式、畫中畫式等依托計算機和課件的形式。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微課形式,如果依靠攝像機拍攝微課,教師要注意拍攝時候的衣著,以及說話的語速,讓肢體表達和語言充滿吸引力;如果采用計算機錄屏的形式,教師要注意設計切換的動畫,以及頁面從空到滿的過程,要點一點一點地出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跟著教師的邏輯進行學習。無論是何種形式或設計,目的都是要制作出學生愛看愛學的微課教學視頻。
第三步,布置課前自主學習任務
傳統教學活動中,盡管不少教師都會布置學生課前預習,但真正能有效預習的學生少之又少,更別提對學習興趣不高的中職生了。到了課上,面對教師統一的教學速度,不同學生產生的疑惑無法得到有效解答,學生學習新的知識一知半解,回家做作業更是困難重重,惡性循環下學習興趣越來越低。設計適合學生能力的課前學習任務,是成功實現翻轉課堂的前提。
布置合適的課前任務,教師應立足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從淺到深逐步分層,由此設想學生的學習任務。再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考慮學生的興趣、水平等,分層設計課前任務,可嘗試將不同的任務與相應的獎勵掛鉤,激發學生挑戰任務的決心。
英語教學離不開詞匯教學,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筆者在進行詞匯教學時,發現大多數中職生厭惡背單詞,對單詞記憶產生不了興趣,因此筆者設計了記憶單詞的撲克牌游戲。課前,布置學生通過觀看教師錄制的視頻預習新單詞,每個小組整理這節課出現的新單詞,并查找相關同類的單詞進行分類學習,如某節課的單詞是 關于“職業名稱”,課本上出現的單詞為salesperson, actor/actress, farmer, secretary, taxi driver, newspaper reporter等,學生可以搜集到同屬“職業”范疇的常用詞匯,如assistant, cashier, clerk, computer operator, clothes designer等;某節課要學習關于“技能”的短語,如:speak fluent English, computer skills, quick learner, communication skills, team player等,學生可上網查找類似表達有:good at sports, good pronunciation, qualified for the job, work under pressure, work experience, love to work with others, good with hands...讓學生將收集到的單詞和詞匯繪制小組專屬的撲克牌,每張撲克牌上面寫一個單詞或短語。學生在收集繪制過程中逐步掌握了單詞的讀音和意思,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將成為實施課堂任務的依據。利用每個小組課前準備的撲克牌,在課堂上可進行單詞撲克牌組內、組外對抗賽。第一階段,洗牌派牌后,每個同學輪流出牌,學生需將牌面上的單詞正確發音并說出含義,如不正確該學生無法順利出牌,最后手上無牌的學生為贏。幾輪過后,可通過計分的方式決出第一名。第二階段,游戲升級。學生出牌除了需要說出發音和含義,還要用該單詞造句,任何一項錯誤均無法順利出牌,其他規則與第一階段一致。通過撲克牌游戲,可以將平時學生熱衷打牌的習慣,轉移到學習單詞的興趣上,將單詞的記憶和學習換一種游戲的形式,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提高了學習效果。而學生在游戲任務中出現的錯誤,將成為后面課堂教學的重點、突破的難點,教師將重點講解分析,這也就是翻轉課堂的價值所在。
第四步,設計組織課堂任務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前學習教師提供的視頻、資料后,帶著問題回到了課堂,讓教師輔導解決。教師設計合理的課堂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前所學的知識解答,這樣,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學生的課堂任務中去,給予學生個性化的關注與幫助。教師從講堂上走到學生中間,由教師變成了學生的朋友,一邊教一邊指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增強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翻轉”并不意味教師在課堂上不講,而是精講。課堂上的精講,不是再講一次重點或者精華,而是講學生所需的理解不透的內容。教師可從課前學生的學習反饋中得知學生需要的是什么,這也就是課堂上要突破講解的內容。北京大學的翻轉課堂研究團隊提出了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四步法:檢測、作業、協作和展示。檢測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完成課前任務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感;作業是進階的任務,讓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習潛能;協作是探究疑難問題,采用項目學習法解決問題;最后各個小組通過展示,闡述解決了什么問題,完成任務的情況。
如筆者曾在教授關于“求職”話題時,課前錄制了微課供學生學習面試的基本應答和表達技能的詞匯,并布置課前任務——搜集真實的英語招聘廣告和常見的面試問題。課上學生先分享各自搜集到的招聘廣告,教師就地取材分析學生收集的廣告,這些廣告透露了用人單位對于該職位的求職者的能力要求。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展示分析學生親自搜集的廣告,很大程度地激勵他們今后更積極主動地完成課前任務,讓他們體會到中職學生最缺乏的成功感和認同感。接著,布置進階任務,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分析手頭上的招聘廣告,通過“看廣告、找(面試)要求”換位思考面試官會提出什么問題,并結合課前學習的微課列出一份面試問題表。最后,組織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制定的面試問題進行求職面試,設計與學生未來求職息息相關的模擬面試刺激學生完成任務的決心。學生為了順利完成此項任務,需再次復習課前微課學習內容,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通過“面試”,“求職者”會暴露自己課前學習的不足,教師走到學生中間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指點實現了同伴教學。這樣挑戰性的任務促使學生回顧、應用和拓展課前課上學習的內容,銜接了課前學習和課上任務。另外,筆者通過播放面試小視頻點撥注意事項,降低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通過小組模擬面試參與課堂,為今后的求職做好準備。
第五步,形成翻轉學習評價
根據翻轉課堂的特點,學生在課堂上與同學、教師一起練習、討論、測試和完成任務,其表現一直被教師監控著,而且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對比其他同學對自己進行自測,可見,翻轉課堂更重視形成性評價,也就是側重努力程度而不是成績。評價的指標可包括是否完成課前任務,能否運用之前知識,能否結合專業進行應用,是否搜集信息拓展學習,課堂發言的質量,完成任務能否體現團隊精神,學習態度如何,是否有創造性等等。
如上一步提及的“求職”課堂任務,筆者在任務前每人發放一份評價表,其中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面試環節評價,每個學生要寫出組內其他同學模擬面試的優缺點,作為一項同伴學習評價,第二部分為整體學習評價,包括在課堂上是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列出所學知識和能力。第一部分的評價能鼓勵學生進行同伴學習,第二部分的評價能及時進行課堂反饋,幫助學生回顧學習的內容和課堂的表現。
四、結論與思考
翻轉課堂為一線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對教師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對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媒介、教學手段、教學時間等要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信息化技術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教師是翻轉課堂能否成功最關鍵的因素。
當前,我國對翻轉課堂的研究較多集中在理論層面,如何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更好地運用翻轉課堂,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探索,結合中職各個專業學生的特點逐步完善英語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Flipped Institute. How to flip your classroom [EB/OL].
[2]王彩霞,劉光然. 翻轉課堂優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 [J]. 職教論壇,2013(6).
[3]王斌宏. “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J]. 大學英語,2014(3).
[4]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 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 [J].現代教育技術,2013(9).
[5]汪瓊. 翻轉課堂教學法 [EB/OL].
[6]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 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 [J]. 開放教育研究,2013 (1).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