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兵
摘 要:佛山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產品種類少、單一、附加值低,代表佛山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缺乏等問題。作為一個以手工業著稱的“天下四大鎮”之一的佛山,其旅游紀念品更應該帶有濃濃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從剪紙類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內容、設計種類、設計方法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對佛山的本土文化進行梳理、分析。
關鍵詞:剪紙類旅游紀念品;佛山剪紙;本土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12-0093-03
佛山剪紙源于宋代,盛于明清。產品行銷省內和中南、西南各省以及東南亞等國。其風格金碧輝煌、蒼勁古拙,結構雄偉奔放,用色夸張富麗,以剪、刻、鑿、印、寫、襯等技藝并用,材料和表現手法巧妙結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技法上用得最多的是“刻紙”,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張剪紙圖案,也使佛山剪紙線條流暢、玲瓏。
色剪紙和銅鑿剪紙是佛山剪紙的兩種分類。色剪紙中的紅紙是用佛山本地產的“萬年紅”,銅鑿剪紙(圖1)是佛山獨有的藝術品種。鑄造業的發達,使佛山很早便有了銅箔生產。金屬制箔業是佛山特有的手工藝。始于元末明初,至清代,由于能制作極薄的銅紙(俗稱金紙),金箔、銀箔、錫箔同時興起。銅鑿剪紙分銅襯料、銅寫料和銅鑿料。銅襯料就是在銅箔上刻好圖案的小部分外輪廓,然后用特制的小圓珠鑿(珠刀),一點一點地在銅箔上按圖案鑿上圓點和線條,組成各種花紋圖案或人物造型,再貼上各種色紙塊而成。銅寫料是繪畫與剪紙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先用刻刀在銅箔上鏤刻出畫面的外輪廓,然后用膠水調粉彩,繪畫畫面。銅鑿料是畫面或人物輪廓是用特制的鑿子鑿成一點點凸出的珠子般的線條,空間不需刻通,再用粉彩繪畫。銅鑿剪紙在佛山剪紙中最富代表性。由于有金屬銅的光澤,這類剪紙顯得金碧輝煌、喜氣洋洋,成為南方人特別是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所喜聞樂見的民間美術品。
圖1 佛山特有的銅鑿剪紙
一、佛山現有剪紙類旅游紀念品現狀分析
通過對市場上產品的分析和總結,筆者認為佛山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以下問題:
(一)剪紙紀念品種類少,比較單一
在佛山市面上能見到的旅游品當中,現有的剪紙類旅游紀念品種類有裝裱在畫框內的剪紙作品,還有鑰匙扣、亞力克剪紙相架、剪紙屏風、剪紙盤、剪紙杯等。從種類上來說,比較傳統,缺乏創新和與時俱進。當然,我們也驚喜地看到,其他的紀念品種類在增加,比如2014年6月6日開張的廣東佛山南海旅游紀念品專賣店松塘店就出現了雙肩石器U盤、醒獅手套玩偶、龍舟調味瓶、醒獅手機座、鑊耳屋頂狀梳子等新型品種。這給剪紙類旅游紀念品的設計指明了方向。
(二)剪紙內容陳舊,缺乏新意
從內容上來說,運用民間藝術社的作品圖案直接放在紀念品上,而且有些圖案已經用了幾十年不變,也有一些是表現佛山特色的,如祖廟等建筑圖案,或佛山新八景等,但種類很少,沒能深入挖掘佛山本土元素。從風格上來說,都是以傳統的佛山剪紙設計為主,沒有現代設計的風格,缺乏創新。
(三)科技含量少,不能與時俱進
目前佛山旅游品市場更多的是傳統的紀念品,有高科技含量的較少,這樣的產品就缺乏新意。我們應該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開發更高端的產品。
(四)部分產品不方便攜帶
剪紙作品尤其是畫框包裝的剪紙裝飾畫,攜帶起來有一定難度,無論是郵寄還是自帶,對包裝的要求都非常高,很容易打碎玻璃。大型的剪紙作品根本就無法攜帶。這樣就會產生購買難題,因此購買量稀少。
二、深入挖掘佛山本土文化題材,強勢推出 “佛山味”的旅游紀念品
旅游紀念品是景點風土人情、生產生活方式全方位的濃縮與展示,是流動的廣告與宣傳。它承載著很多特殊的信息:產品的材料、特定的工藝、獨特的地域審美觀念等。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對佛山形象的提升和傳播。設計時要緊緊圍繞住佛山代表性的元素,提升旅游紀念品的產品附加值。筆者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剪紙紀念品的設計可以充分體現出佛山的地域文化。
(一)以經典佛山地方景點為題材
佛山有很多著名景點,在海內外享有盛名的地方有:祖廟、黃飛鴻獅藝館、仁壽寺、梁園、通濟橋、南風古灶等,這些知名的建筑,可以用佛山剪紙的形式設計成各種紀念品。2004年,佛山評出了新八景:西樵疊翠(南海西樵山)、祖廟圣域(佛山祖廟)、清暉毓秀(順德清暉園)、古灶薪傳(禪城南風古灶)、花海奇觀(順德花卉世界)、云水荷香(三水荷花世界)、皂幕凌云(高明皂幕山) 、南國桃源(南海南國桃園),我們可以根據新八景打造系列剪紙紀念品。
(二)以佛山的地方戲劇為題材
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明末清初,佛山粵劇活動就相當興盛,并建有“瓊花會館”。主要流行于廣東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等地。粵劇是佛山人的驕傲,極具有地方代表性。粵劇臉譜也是一個很好的設計元素。我們可以將它運用到U盤、杯墊、杯子、紀念衫、橡皮擦、小陶藝等紀念品上面。像石潔在《“京味兒”題材旅游紀念品設計》一文中提到的用兩張不同的臉譜圖形,通過橡皮加工技術,使臉譜在內部發生漸變,在橡皮當中每切一刀都能得到不同的臉譜圖形。這個想法就很有創意。將地域特色和趣味性相結合,讓人們在互動的快樂中牢牢記住了北京。我們在設計中也要考慮將趣味性、地域性及實用性相結合。
(三)以佛山南獅為題材
佛山是南獅的發源地,佛山的龍獅文化是走在國內和國際發展的前列。佛山南獅有“獅王之王”的美譽。傳統的“三星”“七星”獅技藝精湛,是非常難得的一種民間文化藝術。從2005年“五一”開始,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正式圈定,每年“五一”在西樵舉行“黃飛鴻杯”中國南北獅王爭霸賽,“十一”舉行世界華人獅王爭霸賽。每屆獅賽吸引的游客都在幾萬人次以上。相信以南獅為圖案的旅游紀念品一定會深受大家歡迎。
(四)以佛山功夫為題材
佛山市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現在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各拳種的拳械套路多而雜。可以用這些海內外聞名的武術大師的照片,代表性功夫動作,各種武術的套路招牌動作等作為元素,設計成剪紙藝術品,宣揚佛山的武術文化。
(五)以佛山傳統的大型民俗活動為題材
佛山作為一座有悠久歷史的古城,至今依然保持著很多傳統的民俗風情,極具地方特色。
1.除夕花市。吃完年夜飯后一家人開開心心逛除夕花市,是佛山市民年三十的必備節目。除夕夜當晚,花市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可謂花如海、人如潮,到處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2014年春節花市,主辦方設計了5-10個具有“嶺南味”的攤位,展覽佛山剪紙、石灣公仔、肇慶裹蒸粽等民間工藝,并邀請廣、佛、肇的大師親臨現場展示,與市民交流互動。花市成為向外展示佛山魅力的大舞臺,民俗粵劇表演、歌舞匯演等活動都能得到展現。
2.慶元宵、行通濟。根據佛山警方統計,2013年從元宵節下午到正月十六日凌晨零時30分,共約65萬人行過通濟橋。參加的人除了佛山本地人外,大量的外來工、珠三角地區市民、甚至港澳地區的華人華僑及國際友人也爭相前來參與這一盛大的活動。中央電視臺曾在佛山直擊行通濟的過程,用了4分鐘38秒的時間現場直播了行通濟的盛況。可見“行通濟”的影響力。
3.祖廟北帝誕。佛山祖廟北帝誕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一個融宗教性、娛樂性、世俗性、群眾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文化活動。從2000年起,佛山每年農歷三月三北帝誕日,祖廟都會舉辦廟會形式的民俗文化活動北。北帝誕作為佛山最大的群體性祭祀和娛樂活動,有著廣泛的全民參與性、極力表現北帝誕生時“繁華鼎盛”的宗教性和輻射海內外的廣泛影響力,是海內外佛山人認同的精神維系。
4.端午賽龍舟
佛山各區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辦大小龍舟賽。5-6月間,禪城、順德、南海的涌水不再平靜,十多場龍舟賽陸續開鑼。龍舟長約20-30米。船頭裝有木雕彩色龍頭,船后有木雕龍尾。船上插彩旗、彩牌、羅傘。龍舟賽往往吸引游人無數。
5.秋色巡游。佛山傳統秋色早在明代永樂年間(1403年~1425年)就出現了,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表演藝術與工藝美術結合的民間文娛活動,是佛山特有的文化。(見圖2)
圖2 佛山秋色舞獅場景
以上這些民俗活動參加人數多,影響力大,能代表佛山形象,這些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活動就是佛山的一張張城市名片。設計在旅游品上能讓游客更深刻地記住佛山。
(六)以佛山的古老制陶業為題材
位于南國陶都石灣的南風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的一座龍窯,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保存完好,是世界上持續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龍窯。吸引了大批中外藝術家,在這個世界陶文化體驗博大精深的陶文化。在旅游品設計時可以采用表現石灣陶藝的制作過程為主題,滿足游客的好奇心,讓游客更好地記住石灣陶藝。
(七)以古老的冶鐵業為題材
“蓋天下產鐵之區,莫良于粵,而冶鐵之工,莫良于佛山。”明清兩代,以冶鐵為主的鑄造業對佛山地區商品經濟的繁榮尤其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至清代,佛山確立了廣東冶鐵中心的地位。享譽全國,使佛山形成了一條匯聚鑄鐘行業的鐘巷,產品遍及各地。有“佛山之冶遍天下”之稱。19世紀的英國工業界將佛山的“紅模鑄造法”生產鐵鍋視為“工業奇跡”,他們將收集到的有關“紅模鑄造法”生產工序的繪畫資料,作為重要的技術史文獻,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中。在設計時可以表現佛山冶鐵的制作過程或著名代表作品。
(八)以佛山名人為題材
佛山名人倍出,代表性的有:康有為、陳鐵軍、梁贊、葉問、黃飛鴻、李小龍等。其中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1858年3月19日(戊午年)出生在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康有為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舉憲法的旗幟對封建專制進行質疑和挑戰的學者和改革家。陳鐵軍,1904年4月出生于佛山的一個僑商家庭。參加革命運動,1928年2月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宣布結婚后赴刑場、在紅花崗上英勇就義。梁贊、葉問、黃飛鴻、李小龍這些武術界的前輩,更是享譽海內外。這些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佛山人的驕傲。設計時將這些人物形象放在旅游品設計上會令佛山這個城市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更加高大。
(九)以佛山剪紙的代表性作品為題材,提升設計品位和知名度
佛山剪紙藝人們大膽創新剪紙工藝,把剪紙發展成大型的藝術裝飾。如廣州花園酒店大堂正中的《紅樓夢》巨型壁畫就是由佛山民間藝術研究社設計,登上“大雅之堂”的典型。以大觀園為中心內容,以十二釵故事情節為襯色,將亭、臺、樓、閣、花、草、樹、木加以人物的各式表情巧妙結合。由于這幅壁畫是用純黑色大理石經雕刻后鑲純金箔而成的,建成后,畫面氣勢磅礴。遠看金光燦爛,近看玲瓏剔透、富麗高雅。尤為突出佛山剪紙金碧輝煌的藝術特點。榮登《中國名壁畫》之列。我們可以將這些佛山剪紙的優秀范例運用在旅游品的開發上。印制精裝本的紅樓夢,然后把紅樓夢剪紙制作成精美的金箔或銅箔剪紙書簽,相信這種高檔次、高品位的旅游紀念和收藏品,會讓人愛不釋手、記憶深刻。能起到很好地宣傳佛山文化的作用。
三、種類開發的多樣性
(一)針對目前市場需求,開發實用型產品
現在的年輕人實用手機、電腦等電子類產品比較多,我們還可以開發年輕人喜歡的一些如U盤、手機套、平板電腦套、手提套等等。針對老年人,我們可以設計剪紙小夜燈等等。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可以設計剪紙圖案的各類服裝:不僅僅是T恤,可以是上衣,也可以是褲子和裙子。
(二)利用旅游產業集團資源,推廣、開發賓館等服務業日常用品
我們還要充分利用賓館等游客必經之地,開發旅游產品。比如游客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如整套洗漱用品設計。還可以設計日常生活用的杯子、碟子、筷子、牙簽盒、甚至于床上用品、窗簾、地毯等日常用品的設計。
(三)適當利用現代科技,提高產品的含金量
彩燈是佛山著名的民間藝術,將剪紙于燈飾結合,利用現代的LED技術,設計出新型的旅游產品。
城市旅游品是城市的金名片,務必要讓游客每到一處都能看到長著一張“佛山臉”的東西。
四、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傳承與創新
旅游紀念品的開發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在設計的時候還應考慮賦予它現代感。
(一)材料的創新帶來設計的現代感
傳統的剪紙紀念品多運用紅紙進行剪刻,我們可以變換剪紙的材料使產品有時代氣息。比如使用植絨紙等現代材質的紙張材料。再比如銅鑿剪紙,我們可以將木雕與剪紙結合,也可以將剪紙嵌入漆器,佛山有著龐大的家具市場群,可以利用高檔家具的邊角廢料制作,節約成本,綠色環保。同時又提升產品檔次。
(二)重新定位帶來現代感
任何一款旅游品的設計都要考慮到產品的定位,是給什么人群設計?老年人還是青年人?該用什么造型、什么色彩、什么剪紙形式、什么材質?需要使其具有新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新技術的運用提升現代感
在設計時運用現代的技術,可以開發出新型紀念品。比如運用現代高端的燈光技術,可以讓剪紙的投影效果變幻莫測。最近幾年的時尚產品“星空投影燈”就是運用了這個方法。把月亮、星星等圖案在室內投射,利用明暗度調整,燈光色彩變化以及旋轉等方法,將浪漫、奇幻的氛圍營造出來。如果能再加上音響等效果,會更加出色。
(四)設計手法的革新產生現代感
市面上很多旅游紀念產品看上去都是一個模樣,再加上品種少,總感覺無論什么時候到佛山旅游品都是一個樣。其實設計的方法的轉變也可以改變以前的幾百年不變的老樣子。在佛山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十幾年前用過的圖案現在還在用。比如生肖圖案,以前是用它做鑰匙扣,現在還是,而且連外形也沒有什么變化。這樣的印象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是很糟糕不過的了。設計方法的改變,可以是新的造型的加入,也可以是表現形式的創新,如陰刻、陽刻互換或組合方式的變化,或將構成的概念植入剪紙設計,創新出新的表現方法。
五、結語
要想改變佛山旅游紀念品市場落后、被動的局面,需要政府及相關行業部分的密切配合。作為設計師,需要充分了解佛山本土文化和對現代信息、技術及時代審美非常敏銳的嗅覺和靈感。剪紙文化是佛山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我們要好好傳承它,并把它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翠林,董毅芳.王計汝剪紙內涵探析[J].裝飾,2008(6).
[2]石潔.“京味兒”題材旅游紀念品設計[J].裝飾,2013(12).
[3]韓帥.剪紙藝術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設計,2014(1).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