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鳳
在南沙區當前這樣一個“三級備課、三議定教”的集體備課大教研中,從對各單元檢測題到各教學環節的研究、討論,再到每一課作業的布置,都經過教師們的思維碰撞,最后形成的教案可說是凝聚教師們智慧的結晶,我們可否借助當前“三級備課、三議定教”的集體研討智慧,研討如何更有效地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學生樂于完成的語文作業?我的想法得到了教師們的贊同,在一次次的集體研討中,片區同年級的教師們圍繞作業設計進行熱烈、深入的研討,研究有效設計符合各班學生實際作業的策略。
一、體現個性,分層設計
經過片區教師們“三級備課、三議定教”集體研討,我們采取“體現個性,分層設計”的方式,布置作業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多層次的作業。設計ABC三種難度的作業,A為難度較高的作業,能促進優生的發展;B為難度適中的作業,能提高中等生的學習能力;C為掌握基礎知識的作業,符合后進生的學習水平,不會令后進生因作業負擔重產生學習的不良情緒。
如在教學《“紅領巾”真好》之后,我設計了三項作業:A題、仿照詩歌格式,自己創寫一首小詩;B題、用“一會兒……一會兒……”寫一個句子,仿照課文詞語,寫3個AABB式詞語和3個ABB式詞語;C題、完成課后習題“我會填”,從課文中選擇一個喜歡的句子,積累下來。三項作業中,C題要求全體學生完成,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習能力的不同,自主選擇完成B題和A題。這樣的分層布置作業,考慮到了班級各層次的學生實際,能喚起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熱情,后進生產生了成功的體驗,培養了自信心,優生得到了促進,既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實施,也能有所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新課標提出:“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在此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形式應當力求新穎多樣,并盡可能貼近小學階段兒童生活中語言運用的實際。經過我們年級“三級備課、三議定教”集體研討后,我們嘗試了:
1. 讀一讀,寫一寫。如在教學《假如》之后,布置學生在課后多讀幾遍課文,特別是自己喜愛的句子,在反復地朗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美好心靈,再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寫下來,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較小,不會寫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2. 玩一玩,寫一寫。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之后,布置學生利用假日去游玩的作業,去現實生活中找找課文描寫到的相關植物,通過游玩的方式,將自己發現的有關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寫下來。
3. 畫一畫,寫一寫。畫畫,是每個孩子都樂意做的事,尤其是我們低年級的學生。繪畫是鍛煉孩子想象力的好方式,我們嘗試變枯燥的讀書、講解為繪畫,幫助學生理解。如在教學《小熊住山洞》,我們設計給小熊畫一間房子的作業,讓學生根據小熊的愿望來畫這間房子。學生通過繪畫,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美好的情感也同時得到了培養。
4. 做一做,寫一寫。在教學《語文園地七》的口語交際后,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體驗當小記者、小播音員等角色,到生活中去采訪親人、朋友、同學們,了解他們是怎樣保護小動物的,然后將自己的采訪過程簡單寫下來,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匯報。
三、想方設法,激發興趣
百學趣當先,趣味化的作業可以彌補傳統作業機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成為學生學習與作業的原動力。尤其對于班上那些好動、好奇的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才能挑動他們心中那顆想學的心。經過“三級備課、三議定教”集體研討后,我們嘗試讓學生自編作業。
如在教學《北京》之后,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出發,自編作業,提醒學生要注意作業難度。學生自編作業的題型包括有:①請你來做一名導游,向游客們介紹北京,你會怎么介紹?②你最喜歡北京的哪處景點?說一說原因。③除了課文介紹的景點外,你還了解北京的哪些景點?……從學生自編作業的題型來看,學生多偏向“說”,“寫”的方式較少。但這種自編作業的方式極大地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班上部分學生為了完成“③除了課文介紹的景點外,你還了解北京的哪些景點?”這一項作業,用了整整一晚的時間上網查詢北京的景點,次日,興趣高漲地站在臺上向同學們作介紹。學生因為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作業過程也十分有趣,從而對知識記憶更深刻,完成效率也較高。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