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梅(宜興市豐義小學,江蘇宜興214200)
讓“拓展”走向“有效”
朱丹梅
(宜興市豐義小學,江蘇宜興214200)
拓展教學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許多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然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預設的拓展教學往往偏離航向,仿佛漫無邊際大海里脫離目標的航船。讓“拓展”走向“有效”,應該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理想課堂。
語文教學拓展訓練理想課堂
在新課標實施的今天,拓展教學似乎成了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無論是實驗課還是示范課,無論是研討課還是公開課,不約而同都會選擇在課堂教學的后半程來一點拓展教學。如果沒有拓展教學,總感覺似乎缺少了點什么。于是,在課堂教學中來一點拓展教學,就顯得非常“時尚”和“流行”。
拓展教學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許多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個人認為拓展教學就是以原文為載體進行,結合課文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入手,搜集與課文有關的內(nèi)容進行舉一反三的教學。就拓展教學本意來說,它是一種學習遷移,需要學習者對原有知識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并在相似學習情景中進一步展開學習。
之所以要拓展教學,筆者認為,拓展教學的終極目標應該有兩個:一是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悟,或達到拓展與所學內(nèi)容相聯(lián)系內(nèi)容;二是擴張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思維的深度、擴大學生思維的廣度、鍛造學生思維的強度。進行拓展教學,必須服務于這兩個主題;背離了這兩個終極目標的所謂拓展教學,只能是流于形式的、沒有多大實際效果的教學。可以說,拓展教學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為了每位學生最終發(fā)展,拓展教學本質決定了它是以“有效”為價值取向的。
真正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語文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經(jīng)意間的拓展延伸,卻能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化文章主旨,擴大學生的思維。
然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預設的拓展教學往往偏離航向,仿佛漫無邊際的大海里脫離目標的航船。當前,語文課堂拓展教學有兩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反思。
1.“漫無邊際”。
如今的課堂,知識性東西得不到落實,工具性東西往往被忽視。不重視文本解讀和基本知識理解與運用,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培養(yǎng),對課文內(nèi)容匆匆?guī)н^,字詞都沒有理解清楚,就跨越課文進行拓展性教學。這樣的結果是學生語感不強,語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參加語文交流活動時,常常看見一些教師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拓展教學,課堂上氣氛活躍,但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字詞的理解,不見句段的感悟,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fā)、挖掘和共鳴。這種占用大量時間“咬住拓展不放松”的教學遠遠超過學生學習文本的時間,是一種典型的“種了別人的田,卻荒了自己的園”。最終結果只有一個:“空中樓閣”。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給孩子家鄉(xiāng)的信》中的教學片段:
師:巴金爺爺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但又不可能再活一次,只能怎么辦呢?
生:珍惜每分每秒,利用每分每秒。
生:利用有限的人生,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對巴金爺爺而言,就是寫出更多的文章,留給人類。
師:巴金爺爺希望家鄉(xiāng)的孩子怎么做呢?
生:學會珍惜時間。
師:同學們還知道哪些與時間有關的名人名言,交流一下好嗎?(全班交流)
生1: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生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生3:勿謂今日不學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有來年。
生4: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生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生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
生7:最寶貴的莫過于今天。
師:你還知道哪些偉人珍惜時間的故事嗎?
生1:魯迅珍惜時間的故事。
生2:陳景潤珍惜時間的故事。
生3:周恩來珍惜時間的故事。
……
這個教學片段,讓學生說說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和珍惜時間的人物故事,占用了課堂近二十分鐘的時間,這樣的拓展教學明顯脫離文本重點,遠離文章主旨。凡事都有章法,拓展教學也是如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一節(jié)課只有四十分鐘,花掉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去拓展,學生哪里還有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練筆、咬文嚼字呢?學生最起碼的“雙基”都打不牢,如此這般漫無邊際的拓展教學又有多少價值呢?就語文教學來說,立足文本是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文本學習與拓展教學的關系而言,文本學習是主干,拓展教學是枝葉,主干不存,枝葉何在?
2.“蜻蜓點水”。
課堂教學改革就是這樣,我們往往會犯矯枉過正的毛病,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今的語文教師都深刻地認識到拓展教學的重要,因此,在語文課堂中都會體現(xiàn)“拓展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以促進學生對文本更深刻的認識與感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公開課教學上,更不會缺少此環(huán)節(jié)。但我們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有的課堂是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形式,走走過場而已,不管拓展效果如何,似乎只要有了拓展的環(huán)節(jié),就算成功。實際上,毫無效果可言。
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結尾之處的教學片段:
師:如果你想更進一步了解談遷,課后找來《談遷傳》這本書讀一讀,相信對你的人生會有所啟示。
生:(相互對望。)
作為農(nóng)村小學,根本沒有像樣的圖書室,學生想找到《談遷傳》這本書是很不容易的,這位教師設計的拓展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到課外,由課堂到生活,引導學生去讀書,進一步走近談遷這個人物,本意是好的,但對于農(nóng)村孩子來說,這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其實,這位教師自己也十分清楚,學生是沒有條件課外閱讀的,但還是要“蜻蜓點水”似的展示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仿佛這樣做了,這堂課就完整無缺了。其實這時的拓展教學只是一種向別人展示的形式,毫無效果可言。實際上,在這節(jié)課教學的結尾之處,學生的感情已經(jīng)隨著談遷這個人物的壯舉不斷升騰,感受頗多,可花一些時間讓學生去練筆,讓學生把想說的話寫下來,可以對談遷說,可以對同學說,也可以對自己說,寫上幾句感想。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采用這樣的拓展,效果非常好,從后來學生寫的內(nèi)容反饋來看,可以說是非常精彩的。一位學生寫道:“同學們,信念是一種希望,信念是一種力量,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前進的動力……”語言精練,文筆優(yōu)美。還有一位學生寫道:“……厄運不改男兒志,撥開云霧見青天。”等等。這樣的拓展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與談遷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又提高了學生作文的能力,發(fā)展了語言,鍛煉了思維。
要真正讓語文課堂的“拓展”走向“有效”,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拓展”要有濃濃的語文味。
許多語文課,教師不可避免地加入一些文本以外的資料輔助教學,有的是文字,有的是音樂,有的是圖片、圖像。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語文課很容易變?yōu)槠返抡n或綜合實踐課,甚至是音樂課、美術課。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認識到,拓展只是教學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能偏離語文本質。應該盡量選擇語文學習手段,語文教學例子,語文學習方式,使我們的拓展姓“語”。正如《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指出的:“語文課程中建立跨學科的學習平臺,應注意立足語文,而不應該是漫無目標的大雜燴。”
2.“拓展”應立足文本,反哺文本。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與拓展資料好比“根”與“藤”的關系,絕不可舍本而逐末。語文教學,首先要依據(jù)文本,根據(jù)教學目標,選擇拓展的切入點。這個點可以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可以是文本的空白點、延伸點,也可以是學生學習的疑難點,使拓展真正為突破重點難點、深化主題服務,不能漫無邊際地亂拓展。要依據(jù)文本把握拓展時機,選擇拓展的形式,掌握拓展的寬度、深度。離開了文本的拓展是無本之木。教學中,我們還要帶領學生潛下心來面對文本,在學生真切地與文本對話后引入拓展資料,這樣才能理解、感悟、升華文本的內(nèi)涵,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必須強調(diào),在拓展文本與親近文本的關系上,應該先努力“親近文本”,在此基礎上追求對文本的適度拓展。文本拓展應立足文本、反哺文本。
3.“拓展”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可接受性。
現(xiàn)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曾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信賴于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一方面,拓展要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喜好,抓住他們的興奮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和形式拓展。另一方面,拓展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教材中有些課文的分量較重,對學生來說,學好文本已經(jīng)很不容易,但有些老師為了拓展,又于教材之外引入新的內(nèi)容。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明顯增加,難以掌握,拓展就失去了效應。語文課程標準對每個學段的目標做了明確要求,老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考慮學生可接受性基礎上選擇拓展資料。
撥開迷霧方能看清本質。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有信度的拓展應該有助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夠有效訓練學生思維的一種教學活動。語文教師只有真正把握好拓展教學的“度”,在引導學生學好教材的基礎上,緊貼文本內(nèi)容,把自己求知的觸角伸向更深、更廣闊的空間,唯有如此,“拓展”才會有效,才更有意義、有價值。
[1]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
[2]袁金華.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