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運馬毅(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137)
信用資本、互聯網金融和集約投?!髷祿尘跋滦∥⑵髽I信貸體系研究
周啟運馬毅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佛山528137)
摘要:“信用資本”是消除小微企業信貸市場上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關鍵因素,“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途徑,集約投保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控制的有效保障。本文將這三個要素集成于互聯網平臺上,構建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微企業“三要素”信貸體系,能夠有效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風險大的融資悖論,達到一個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保險企業以及政府部門“良性循環”的共贏局面。
關鍵詞:信用資本;互聯網金融;集約投保;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風險大一直作為一個全球性的難題,備受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在中國,作為市場經濟最為活躍主體的小微企業,是增加就業的重要載體,更是經濟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推動力量。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在2014年5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中小企業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創造了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完成了70%以上的發明專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因此,研究中小微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融資難題,尋找其解決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元年,催生出互聯網大數據與傳統金融業務相結合的新興產業領域。回顧互聯網金融這兩年的發展,無論傳統經營模式的銀行,還是依靠互聯網平臺發家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向互聯網金融轉型,成立自己的互聯網金融中心。金融模式創新的發展速度,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比如P2P網絡信貸平臺、金融眾籌網絡平臺、在線支付平臺、移動支付平臺、電商小額信貸網絡平臺等等像雨后春筍般興起。在感嘆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之余,不禁要深思這種模式能否解決傳統金融行業無法解決的難題。其中,最具現實意義的還是文初所提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否幫組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是否還需要其他條件?其理論依據是什么?
立足于此現實背景,本文通過構建一個要素信貸模型體系,針對上述問題進行系統地分析與研究,不僅為大數據支撐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并且在上海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啟示下,提出構建一個“信用信息信貸平臺”的設想,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在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因素分析上,Stiglitz and Weiss (1983)[1]提出信貸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會引發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致使市場出清利率高于銀行的最優利率。在此利率上,銀行為了控制信貸風險,就會拒絕高風險的貸款業務,發生信貸配給現象,而自身風險抵抗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就成為銀行回避信貸服務的弱勢群體。張杰和尚長風(2006)[2]基于企業資本結構和融資渠道理論框架,認為信用制度缺是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關鍵。白石(2004)[3]與郭娜(2013)[4]都認為,缺乏政策支持、金融機構缺位、直接融資困難、銀行信貸受限、信用環境較差和信用擔保體制缺陷,是目前中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所在?;谇叭说难芯靠梢灾?,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根本原因是小微企業信用缺失引發的信貸風險不可控。而造成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和信用擔保的不足。
在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解決途徑上,主要從信息部對稱和信用擔保不足兩個方面分,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主要包括: (1)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國外學者Banerjee et al.(1994)[5]指出,相比于傳統的商業銀行,中小金融機構在開展小額信貸業務上具有信息和成本上的比較優勢,有助于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在國內研究者中,林毅夫和李永軍(2001)[6]通過研究發現,大型金融機構受自身特點的局限,不適合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提出需要大力發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機構。而郭斌和劉曼路(2012)[7]對溫州地區進行實證研究分析,也得到相同的結論,即政府應該大力發展民間金融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研究者普遍認為小型金融機構(如小額貸款公司)相對于商業銀行具有信息和成本上的優勢,可以解決一部分小微企業融資問題。(2)發展第三方擔保機構。Besanko and Thakor(1987)[8]通過研究不同信貸市場機構下的均衡狀態,發現擔保機構可以為自身抵押品不足的企業提供擔保,減少銀行面臨的信貸風險,從而消除信貸配給現象。(3)發展互聯網金融模式。趙岳和譚之博(2012)[9]構建信息經濟學的理論分析框架,論證了以電子商務平臺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通過平臺信息采集優勢、增大企業違約成本等途徑,幫助自身抵押品不足的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謝平和鄒傳偉(2012)[10]指出互聯網金融可以降低信息處理成本、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為小微企業提供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綜上所述,僅僅通過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擔保機構,是無法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這就需要結合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的時代背景,探索一條能夠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悖論的有效解決路徑。但是,目前還沒文獻從理論上探討,如何將中小金融放貸機構、第三方擔保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模式相結合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本文正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構建一個三要素信貸模型,為互聯網金融模式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理論支持。
互聯網金融模式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悖論上,最核心的關鍵點就是利用足額的“信用資本”或強約束的“信用抵押”,來彌補企業自身實力較弱、抵押品不足的缺陷。但是,“信用資本”的創造與“信用抵押”的約束力度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那么在前期還未形成足額的“信用資本”與強約束的“信用抵押”時,如何保證互聯網金融模式得到有效實施?要解決此關鍵性問題,就需要探討信貸風險的控制。而這一點,也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無法回避的問題。
事實上在小微企業擔保貸款上,不管是傳統模式還是互聯網金融模式,第三方擔保機構無疑將成為信貸風險的控制者;并且在現行的金融體系下,行業發展較完善、自身實力較強的保險公司相比于普通的擔保機構更適合完成對高風險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控制。因此,需要結合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特點,建立一種新型信貸保險幫助信貸主體控制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擁有便捷、低成本的服務平臺,再配合著大數據的支撐,就能夠較容易實現保險公司的規模經濟,符合保險技術的核心思想——“大數定律”。保險公司憑借此原則可以將個別風險單位的不確定性損失,轉化為風險單位集合的確定性損失,使風險損失的發生相對穩定。從而做到分散風險、分攤損失,將個體對應風險轉化為共同對應風險,提高保險公司對風險造成損失的承受能力。而且當風險單位越多,保險技術對風險的控制也就越有效?;诖怂悸罚狙芯刻岢隼谩凹s投?!睂⑺酗L險單位集約起來統一投保,構建出一個信貸風險池;然后采取“集團承?!钡姆直DJ?,將信貸風險進行切分,并按照權益責任相等原則讓各個保險公司進行認領,進一步分散風險。例如,A保險公司認購整個信貸風險池40%的風險責任,那么公司將獲取保費收入的40%,這是一種風險收益對等的模式,模式圖如圖1。

圖1 集約投保和集團承保模式
這樣通過擴大風險標的數目進行集約投保就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制定出更加合理的保費,提高保險人的償付能力,以保障保險人的利益;還可以降低被保險人平均危險值以及保障保險公司的財政穩定性,幫助保險公司控制信貸風險。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融資的信貸風險較大,而單個保險公司又受到自身條件的種種限制,將導致此信貸保險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阻力;所以在此現實情況下,僅憑一家保險公司控制小額信貸的信貸風險是很難做到的,這就需要運用“集團承保”的分保模式,讓多個保險公司共同承擔風險控制的責任,從而將信貸風險進一步分散,提高單個保險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
綜上所述,“信用資本”是消除小微企業信貸市場上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關鍵因素,“互聯網金融模式”是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途徑,集約投保是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控制的有效保障。如果這三個要素集成于互聯網平臺上,構建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微企業“三要素”信貸體系,就能夠有效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風險大的融資悖論,達到一個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企業、保險企業以及政府部門“良性循環”的共贏局面。為此,本文利用以小貸公司為代表的小型金融機構與以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擔保機構相,以及地方政府相結合,構建一個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的“三要素”信貸體系(如圖2所示)。

圖2 三要素信貸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如若“三要素信貸平臺”模式成功運作,首先,可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帶動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國家利益。再者,“三要素信貸平臺”可以完善中國多層次信貸市場的構建,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信貸體系。最后,通過注冊企業信用經濟行為的多年積累,“三信平臺”還可以作為我國構建統一征信體系的基礎。
本文通過構建三要素信貸模型體系,針對運用互聯網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表明,傳統的信貸模式無法消除信貸市場上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不能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悖論;而在互聯網金融信貸模式下,憑借大數據創造的“信用資本”和“信用抵押”,可以幫助自身實力較弱、抵押品不足的小微企業破解融資悖論。然后,作為風險控制者的保險集團,可以采取“集約投保+集團承?!钡男刨J保險模式,對風險進行有效管控,保障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高效運作。此研究為大數據支撐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也為我國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參考文獻:
[1]Stiglitz,J.E.Weiss,A.M.,1983.Incentive Effects of Terminations: Applications to Credit and Labor marke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3,No.3:912-927.
[2]張杰,尚長風.資本結構、融資渠道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來自中國江蘇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6(3) .
[3]白石.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討論綜述[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9) .
[4]郭娜.政府?市場?誰更有效——中小企業融資難解決機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 .
[5]Banerjee,A.V.,Besley,T.,and Guinnane,T.W.,1994.The Neighbor’s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9,No.22:925-954.
[6]林毅夫,李永軍.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 .
[7]郭斌,劉曼路.民間金融與中小企業發展:對溫州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2(10) .
[8]Besanko,D.and Thako,A.V.,1987.Collateral and Rationing: Sorting Equilibria in Monopolistic and Competitive Credit Market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Vol.28,No.3:671-689.
[9]趙岳,譚之博.電子商務、銀行信貸與中小企業融資——一個基于信息經濟學的理論模型[J].經濟研究,2012(7) .
[10]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