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艷
摘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有進步”,這些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傳統的班級授課制采取統一要求、統一內容、統一進程、統一教法這種“一刀切”的教學,無法滿足各類學生的需求。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如何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全體提高的教學目標,是我們面臨的共同問題。
關鍵詞:分層分類 ?教學模式 ?小學音樂
一、分層分類教學的意義
分層分類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把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幾組,再根據分組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從而使各類學生分別在各自的起點上選擇不同的學習速度、練習難度,從而體現出素質教育的全體性特征。
二、分層分類教學的實施策略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是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因此在教學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進步,又必須正視學生的個別差異,使他們在不同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一)學生分層,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調整參與的能力
為了準確地把握學生層次,首先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兩個方面的因素,然后在對學生做出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現有的音樂水平及能力,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樂感好,能力強,悟性高,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是音樂學習的骨干。B層次的學生是那些具有一定可塑性和潛力,但學習不是很努力,基礎不扎實,只要老師稍加指導就能跟上,他們是中間力量。C層次的學生學習缺乏自覺性,思維反應慢,各方面素質都較差。他們后進的原因千差萬別,在教學中要特別加強對這類學生的轉化。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所處的層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學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教師應針對學生進取心強的心理特點,引入競爭機制,進行動態分層。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再對學生進行考試評價,及時進行調整。原來分在前一層次的學生,若不勤奮努力,則降到下一層,后一層次的學生水平提高了,則可以升一層。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鞭策,相互促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目標分層,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激起參與的興趣
沒有興趣的強制性教學,勢必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只有結合教材與學生學習的可能性,為每層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才能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客觀的差異,采取目標分層遞進的辦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循序漸進的可接受目標,可以增強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
[案例]在進行電子琴樂曲教學《紅河谷》時,筆者初步把目標分為三個層次:A基礎層次、B提高層次、C發展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把基礎目標定為學習樂曲的主旋律部分;提高性目標定為主要的樂曲旋律(可自由選擇低、中、高任一聲部);發展目標定為全面掌握樂曲(三個聲部)并能合作演奏樂曲。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練習并完成。
[分析]這三個目標層層遞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基礎來選擇目標。這樣的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向,分解了學生學習的難點,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對教學內容的易接受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與學的狀態。
(三)教學分層,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參與的機會
面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分層教學是我們唯一正視學生差異的客觀選擇,根據班級教學實際,我們采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學生”;采用同教材、同進度、不同要求來進行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適應學生有差異的建構能力,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目標、發展方式、發展進度。
1.視唱中的分層教學。在認知及技能的層面上,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一部分同學要求獨立識譜視唱;一部分同學跟琴識譜視唱,碰到一下子難以唱出的音,用lu代唱;還有一部分同學就要求他們隨琴用lu哼唱旋律。可以讓有能力的同學視唱整首歌曲旋律,而能力較弱的同學視唱其中的重點樂句;還可以進行先識譜后唱歌和先唱歌后識譜的教學差異。在教學中,不時地關注學生心理、情感的健康發展,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自愿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目標,讓每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2.節奏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學生在節奏技能掌握方面有差異,學生的心理、情感發展亦有差異,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采用現實的態度,直面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分層教學方法,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如在節奏訓練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別編配了難、中、易三種節奏譜,讓學生自由選擇聲部自練。一般來說,節奏感較強的學生能掌握較難的節奏,中等生選擇基本節奏,而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掌握簡易的節奏。這樣自然形成了不同的節奏群,同時組織引導他們進行多聲部的節奏組合練習,既進行了多聲部的訓練,又照顧到了不同層面的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和熟練程度作上下浮動,教師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內容,發揮A類學生的創造性,多給C類學生以成功的機會,使整個課堂教學始終處在和諧、輕松的情緒中進行,在合作中感受被人尊重的快樂。
3.器樂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在器樂教學中,由于每班的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演奏水平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多層次性,假如把全體學生拉到同一起點上進行器樂教學,以優生為標準制定學習目標,必然導致一部分中后生因跟不上而失去學習器樂的興趣,以中后生為標準制定學習目標,必然會抑制優生的個性發展。在器樂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能解決這一難題。首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其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分層目標。
三、結論與思考
分層分類教學具有許多優越性:有利于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合作互動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但是也有些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需要進行不斷嘗試繼而逐漸完善。
分層分類教學是現代教學中的一種變革,這種變革適應了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較好地落實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效地促進了各層次學生的發展,為新課標的全面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