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雨 董鑫 張成麗
摘要:無論中職教育還是其他教育,每個受教育者都會顯示出“材”的差異。因材施教,就是要從受教育者原有的基礎出發,善于發現、注意培養、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積極創造條件,使之人盡其材。
關鍵詞:因材施教 ?樂理視唱 ?音樂教學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讓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盡量發揮。他確認,每一個學生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特點,有三百名學生就會有三百種不同的興趣和愛好。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能從似乎“差不多”的學生中,發現每一個人特有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志趣,大膽地讓每一個人的才能得到盡量的發揮。由于蘇霍姆林斯基的大膽設想和主張,并且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檢驗,他所領導的巴夫雷什中學,從一個普通的農村中學,變成了一個人才輩出、舉世矚目的模范學校。因此,“因材施教”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課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受教育者“材”的差異更主要的是表現的方面不同,有的學生在這方面不突出,而在其它方面卻很有才華。所謂“通才”、“全才”一般是罕見的。那么,因材施教正是要求教育者善于發現、注意培養不同的人才。
在藝術職教中,“因材施教”尤為重要。藝校的教學要求受教育者全面發展,一專多能。根據這個指導思想,在專業范圍內應充分發揮學生不同的才能,挖掘他們各自的潛在能力。因此,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一般情況和個別特點
教師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全班學生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氣氛,班級風氣,組織紀律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同時,還要認真觀察和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切實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程度,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動機,意志、性格以及健康狀況,家庭環境等等。要洞察每個學生學習上的變化苗頭和發展趨勢,并分析原因,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樂理視唱課一直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處理一般與個別,整體與個體的關系。就整體而言,視唱樂理的知識面盡量拓寬,但在深度上各有側重。例如:幼師專業的部分同學,嗓子條件不太好,文化素養不高,但音樂感覺潛質很好,于是就常常鼓勵、啟發其科學運用發聲法,并保持一種“情隨韻律來,歌從肺腑出”的美好意念。力求達到“呼通天,吸達地”的上下貫通的理想境地。這樣一來,這些學生從原來的泛泛一般,躍為樂理視唱前列,聲樂也發揮得不錯。因材施教使這些學生轉劣為優,成為幼師專業班的優秀生。
再如聲樂專業班的部分同學,自身條件不是很好,但悟性好,心理素質健康。同時發現她們的“材”在民歌上,于是,常常讓她們為大家示范演唱,并要求她們在“茶花女”、“白毛女”、“七仙女”這“三妮兒”的基礎上,唱出一個新“妮兒”來,讓她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學校排練的大型文藝晚會《生命在奉獻中閃光》,她們是聲樂專業班唯一入選參加晚會的“歌伴舞”唱表演員。真是意外的收獲。實踐證明,因材施教的運用是教學中的法寶。
二、教師要恰當地掌握教學進度和深度,使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能夠接受
因材施教的原則,要求教師必須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恰如其分地估計他們的接受能力。對學生的程度既不能估計過低,降低教學要求,放慢教學進度,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規格;對學生的實際水平估計過高,教學內容過難,分量過重,進度過快,會使學生消化不良,失去學習信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材施教,必須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正確處理教學中的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的辨證關系。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措施,提出不同要求
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個性特點,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應當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自覺性的學生,要重點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要運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各種教學活動去激發他們的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對于觀察能力差,感性經驗貧乏的學生,可引導他們對直觀性教具進行觀察,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對思維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夠刻苦的學生,要多給以難度較大的作業,并要求他們精益求精;對注意力不太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多檢查提問,隨時引導他們專心致志地學習;對于信心不足、缺乏毅力的學生,應經常鼓勵肯定他們的進步,要求他們堅持學習、克服困難,增強學習信心。總之,教師應根據他們的不同特點、不同特長,選擇或編寫切合實際的教材,采用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方法,有效地組織教學。
四、要打破常規,大膽發現和培養優等生
要允許“冒尖”,敢于打破常規,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有條件的話,辦一些演唱、演奏專場晚會,節目形式多樣,以達到烘云托月的目的,由于藝校學生的特點與中學、師范學生的特點不同,特別是知識水平的參差不齊,使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從事藝術職教的教師,在認真貫徹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的同時,遵循科學性與思想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和循序漸進性原則進行教學,以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和較高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曾林.試論高職聲樂教學中因材施教之演繹[J].職業教育研究,2011,(03).
[2]申桂紅.高校聲樂教材民族化與本土化的回歸[J].音樂時空,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