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檢察機關法律文書上網公開的問題及應對
宋強強
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天津301800
摘要:檢察機關法律文書是各級人民檢察院為實現法律監督的職能而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義的法律文書。其在網上進行公開是檢務公開制度之首創,但在公開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內部阻力與外部壓力,為此,需要我們樹立正確的公開心態,提高檢察隊伍整體素質,建立文書公的監督機制和開追責機制,建立公開后的反饋機制和答疑機制。
關鍵詞:法律文書;網上公開;存在問題;方法應對
中圖分類號:D926.3文獻標識碼: A
作者簡介:宋強強(1990-),男,漢族,天津市人,大學本科,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書記員,研究方向:刑事法學、檢察實務。
(一)內部阻力
1.承辦人難以應對法律文書公開后帶來的問題。(1)判決結果與起訴不一致情況的出現。(2)不應公開的信息泄漏怎么辦。盡管文書公開系統擁有自動屏蔽系統,但是仍有一些案件信息需要手動屏蔽,再加上案件類別不盡相同,需要屏蔽的內容也就有所差別,所以有些應當屏蔽的內容就有可能沒有屏蔽。
2.內部協調機制不健全?!皩Ψ瞎_條件的法律文書,承辦人依照規定要求,通過[文書公開]功能,對文書進行保密審查和技術處理,報部門負責人審核、分管副檢察長或者檢察長批準后,提交案件管理部門復核、發布。”“擬公開刑事案件起訴書、抗訴書的,案件承辦人應當在收到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后十日內,填寫內網案卡相關數據項,并完成擬公開文書的制作與審批;擬公開不起訴決定書、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的,案件承辦人應當在案件辦結后十日內,完成擬公開文書的制作與審批?!?1)誰去確定判決是否生效。部分檢察院目前現狀是三日內收到法院的判決,被告人是否上訴、判決是否生效無從得知。(2)承辦人十日內不予公開(不)起訴書怎么辦。上級機關和主管領導不可能及時了解每起案件辦理情況,案管部門僅被賦予了文書公開復核和發布的權力。同時,公開文書給案件承辦人附加大量工作,也是現實問題。
(二)外部壓力
1.小瑕疵可能引來大麻煩。每名承辦人手中均辦理著多起案件,辦案時間緊張,加上每個檢察院都有一些經驗欠缺的年輕檢察官等等因素制約,制作的(不)起訴書難免出現用語不嚴謹、標點使用錯誤等問題客觀存在。由于文書上網公開,這些小瑕疵必然被專業人士察覺,一旦這些瑕疵被網絡、媒體放大,可能給承辦人和檢察機關帶來難以想象的負面影響。
2.相對不起訴案件將承受巨大壓力。(1)比較后的不滿。以故意傷害案為例,新的傷情鑒定適用后,相比之下,此前情節相似卻被提起公訴尤其是被法院判處實刑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人便會不滿,以此為據上訪、鬧訪。(2)在網上經??吹接腥艘砸患∈聻槠鯔C,大肆煽動民眾不滿情緒。不起訴上網公開,這些好事者很可能以“某某是某領導的親戚”;“相同案件,賠錢不起訴、不賠錢就判實刑,中國的法律是有錢人的法律”等輿論煽動普通民眾的不滿情緒,從而達到詆毀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
3.相對應的答疑機制沒有建立。筆者認為,司法公開不僅是為了“將司法放在陽光下”,更重要的是起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對此,文書公開后公眾應當能夠對公開文書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和相關法律知識的詢問,各級檢察機關均應安排專人解答公眾的疑惑,而目前這一機制沒有建立,便給了偽專家依據被披露的有限信息胡亂猜疑的機會,這些猜疑被網絡擴散又沒有專門機關去澄清,對一般公眾來說就會信以為真,影響檢察機關在公眾心中的形象。
當前,檢察文書公開正處于初級階段,公開的文書應當有限制,筆者認為目前應當公開(不)起訴書、(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初得成效后應當將量刑建議書和訊問、詢問筆錄都應公開,逐步的實現所有案卷材料、人證物證材料都公開在公眾的視野下。同時,公開的文書內容也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全部公開,而應該注意對擬公開的文書信息進行篩查,涉及保密和不應當公開的內容,堅決不公開,避免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和泄密事件的發生。
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操作規范規定了不予公開的范圍即“1、涉及國家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 2、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 3、當事人申請不在網上發布,并且具有正當理由的; 4、絕密案件,可能會嚴重影響訴訟進程,引發惡意炒作或者重大輿情風險的敏感案件等不宜在網上查詢的法律文書?!?/p>
第一,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全部沒有公開,這些案件中包括刑法第四章、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搶劫罪中受害人為未成年人的案件,筆者認為這些案件應當公開,涉及未成年人的信息有選擇的屏蔽。第二,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操作規范規定“擬公開刑事案件的起訴書,案件承辦人應當在收到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后十日內完成文書公開;擬公開不起訴決定書的,應當在案件辦結后十日內完成文書公開?!辈黄鹪V決定是檢察機關做出的終局性決定,公開的早晚對決定不產生任何影響,所以筆者認為不起
訴決定書公開應當保證及時性,不起訴決定宣告后應當立即公開,最長不超過三日,這樣才能更好地接受包括被不起訴人和被害人在內的公眾監督,真正將司法置于陽光下。而起訴書的公開要等生效判決也是沒有必要的,筆者認為收到一審判決后就可以公開起訴書,無須等待判決生效,等到文書公開條件成熟后,就不再考慮判決,而是向不起訴決定書一樣作出后即公開。
(一)樹立正確的公開心態
司法公開是確保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司法改革不可扭轉的趨勢。將檢察終結性文書公開于公眾的視野下,“雖然會暴露出自身執法中的問題和不足,但這恰恰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不斷提高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司法水平?!币虼?,對基層檢察院和承辦人來說與其消極的“要我公開”不如積極的“我要公開”,變被動為主動,將案件置于陽光下。
(二)提高檢察隊伍整體素質
1、提高思想素質。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干警頭腦,執法辦案要以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搞關系案、人情案,保證每起案件公平公正,經得住時間的考驗。2、提高能力素質。組織檢察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增長知識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實現工作經驗交流共享,不斷提高執法辦案的能力,保證每起案件無瑕疵。
(三)建立文書公的監督機制和開追責機制
1、制定切合實際的公開制度。首先,該制度應當作為規范被遵守;其次,明確監督權的責任主體;最后,違反該制度應當如何處罰。2、賦予案管辦監督權和追責啟動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指出:“在全國檢察機關推行案件集中管理,建立統一受案、全程管理、動態監督、案后評查、練合考評的執法辦案管理監督機制,是檢察機關深化檢務公開、強化自身監督制約、大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的重大舉措”。首先,起訴書公開作為檢務公開的重要內容,也應當納入案管辦動態監督的工作范疇。其次,案件管理辦公室掌握所有案件的流程階段,能夠很好地實施監督。針對追責機制,筆者建議賦予案件管理辦公室追責啟動權,追責處理權賦予檢察委員會。
(四)建立公開后的反饋機制和答疑機制
起訴書的公開必然會給檢察機關帶來諸多壓力,將司法過程真實地公諸于世,各級檢察機關應該在網上公開檢察文書的同時設置互動專欄,解答網民對裁判文書的一些疑問,才能更好的發揮檢察文書公開的社會效益。而訴后答疑,是當事人對提起公訴案件有所疑問,由檢察官就有關案情對當事人做進一步解釋,其主要是針對當事人對文書存在問題進行解答,從而達到減少當事人因不理解案情而盲目上訪、纏訪、鬧訪的目的。反饋機制和訴后答疑機制是對(不)起訴書公開的后續操作的完善,為文書公開減少阻力。
參考文獻[]
[1]劉潤發,王金貴.檢務公開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綜述[J].人民檢察,2009(14).
[2]<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網上公開工作操作規范>(試行)關于法律文書網上公開的有關規定.
[3]<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網上公開工作操作規范>(試行)關于法法律文書不予公開范圍的有關規定,
[4]<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網上公開工作操作規范>(試行)關于法法律文書公開期限的有關規定.
[5]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胡澤君在全國檢察機關案件信息公開系統部署應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