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法律教育教學模式的構建
李聃
宿遷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沭陽223600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法律教育教學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法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當代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了解認識法律,并擁有可以正確使用法律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法治能力的現代化,就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想要教育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有法律道德并且會運用法律的人才,高職院校要改變陳舊的法律教學方式,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方式,以更為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學,調動學生法律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法律教學課堂中來,并將書本中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法律教育和教學的現況,發現法律教育和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多不足,需要不斷地完善和更新,將實踐應用到法律教學中。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律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D90-4; G712.4文獻標識碼: A
作者簡介:李聃(1979-),男,漢族,江蘇宿豫人,法學學士,江蘇省宿遷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機電系教師,高校講師,研究方向:哲學、法律。
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要結合社會的發展需要,重視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觀念和方式,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和實際能力。但是現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沒有意識到實踐在法律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不利于以后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法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出具有法律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以后到社會工作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現在的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學方式還普遍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學,沒有意識到學生實際能力培養在以后社會工作中的重要性,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內容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積極性
僅僅是依靠上課時聽教師講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也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不到鍛煉,理論知識是需要通過實踐去驗證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法律教學內容多數是以課本為主,其內容主要是法律的定義,法律的實際應用,法律意識的培養等,只是教學生課本理論知識,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擴大,知道理論知識卻不會運用,沒有實際應用的能力,對于以后的實際應用有很大的困難。
(二)教學方式不夠科學
我國高職院校法律教學質量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學方式不夠科學,其主要的形式就是老師講解課本中的知識,學生去理解和記憶,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教師在在課堂上講解課本中的知識,讓學生去記憶,學生只好死記硬背,學生會覺得很無聊,不愿意去聽,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課,老師所講的知識沒有掌握和了解,或者是上課的時候提問學生相關的法律問題,學生不愿意去學習,老師的提問自然回答不上,學生就會有挫敗感,討厭學習法律知識。
(三)忽略了實踐,學生的實際能力得不到鍛煉
高職院校的教師過于注重課本中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實踐,很少展開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的緊張氣氛得不到緩解,學生被動的去學習,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給學生講知識點,讓學生自己理解和記憶,或者課后安排學生查找相關的材料,學生在聽完老師講的之后就可以自己學習了,學生再自習時間也沒有去記憶所學的內容,只是消磨時間等待下課,下課之后就不會再看課本,所以根本不會去學習,也沒有實踐的機會,學生的實踐能力就無法提高。
(四)沒有明確法律教育的目的
高職院校沒有明確法律教育的目的,教師覺得只要讓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學生就可以很好的運用知識,,但是有些學生往往理論知識掌握的很好卻不會運用,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懂法、會用法的優秀社會人才。
(一)更新教學理念和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目前有很多教師的法律教學方式和理念是比較傳統的,教師覺得只要傳授法律專業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主要的教學方式就是給學生講解課本中的知識,學生的實際能力得不到鍛煉。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高素質要求,教師要更新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不要單一的只是給學生講解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法律知識,讓學生更多的掌握法律知識。還可以將時下的一些熱點話題作為教學素材,或者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或者相關視頻,同學一起思考和討論,可以達成共識,還體現了法律教學的時代性,讓學生產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并通過看去更好的了解和消化所學的法律知識,豐富教學方式,以更為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來教育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學習,適應時代發展下社會對于人才的高能力需求,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社會。
(二)法律教育專業的實踐教學
1.實踐訓練的應用教學
法律的教學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實踐為輔,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作為學生實踐訓練的重要內容,讓學生在進行實踐培訓的過程中既鞏固了法律知識也鍛煉了自身的法律應用能力,一箭雙雕。教師要將實踐應用到學生的法律教學中來,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實際模擬法庭,實際扮演法庭中的人物,例如,審判員、原告、被告、證人等,讓學生去實際
感受法庭的威嚴,按照規章制度嚴謹的去進行,也是了解實際法院審判的程序的過程。在進行實踐訓練之前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將理論知識正確的應用到實際訓練中,實現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
2.實際案例的教學應用
法律實際案例教學模式是以實際的法院案例為教學內容,讓學生實際判斷、思考、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來鍛煉自身的實際應用能力,實際案例分析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所學的法律實際應用到案例分析中,是提高學生法律知識應用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學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可以更好的向學生講解知識的運用,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應用法律知識,學生也可以大膽的提出疑問,學生和教師一同探討,為學生解除疑惑,學生也可以說出自己的見解,更好的應用理論知識,學生表達自己對于案例想法的時候教師要適當的給與鼓勵,讓學生找到學習法律的自信心,教師可以適當的給與補充,還可以及時發現學生錯誤理解和應用,給與糾正,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應用能力。高職院校的學生法律教育與法律專業學生的教育重點是有區別的,學生的法律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方便學生以后工作中的應用,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小組研究的應用教學
教師還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法律學習的研究,通過學生間的討論,相互交流和幫助,或者進行小組辯論比賽,增強學生自身的競爭力,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討論解決其他學生的疑惑,增加了交流和互動,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小組的形式研究、學習法律知識,既可以促使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對方解決問題,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在這過程中在師生間的感情也得到了升溫,教師可以更好的教育學生,在討論研究的過程中解放學生的思想,鍛煉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正確的使用法律知識,提高學生法律實際應用能力。
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和教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需要不斷地更新、完善教學理念和方式,明確法律教育的目的,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以后工作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法律道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慧清,楊慧超.關于普及診所式法律教育的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2]陳連志.論診所式法律教育的中國化改造[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
[3]鄭曉英.談傳統法律教育與診所式法律教育的結合[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