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璐
【摘 要】教師的嗓音需要著意保護。因為在教學工作中,健康的嗓音是做好工作必須依賴的物質基礎。而教師職業需要大量的利用嗓音,那么,就必須掌握科學用嗓的規律,注意用嗓的保健。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較之其他專業的教師更深感科學發聲訓練和保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教師嗓音 科學發聲 訓練 保養
教師每天都需要在大量的時間中通過聲音講課與做學生工作,因此,用嗓的量和度都要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們要多并大好幾倍。如果用嗓不當,或者只用聲不練聲,或者發生其他一些病理原因,就會造成嗓音的質量下降,講不響,講不長,甚至于沙啞失聲,給工作和學習帶來不便。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深感教師嗓音的重要性,愿意利用所學的有關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在教學中積累的科學發聲訓練和保養方面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1 影響嗓音的原因
每個人的嗓音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但無論音質和音高等諸多嗓音因素怎樣,健康的嗓音標準則是一致的,那就是保持個人正常講話的音質和音量。但是影響嗓音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這些因素大致為:
1.1發聲器官——聲帶及相關器官的原因。由于器官的先天或后天病變造成發聲器官的畸形,呼吸器官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嗓音質量差的,只有先進行醫學治療后再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
1.2發聲方法不當,對嗓音損害。一般人以為,既然發聲器官就是嗓子里的聲帶,想聲音大些就使勁在嗓子里說,往往是伸脖子、拉長聲帶來發音的。這對于長期需要有一定音量來“說話”的教師來說,是十分危險的。聲帶拉長會變薄,在為取得大音量而用了過于猛烈的呼氣的沖擊下,造成“扯脖子喊”,就會顯示出耐力差、常充血、咽喉疼痛等病癥。
2 科學發聲的訓練
2.l呼吸與共鳴同步結合練習
步驟一:呼吸調節法。良好的呼吸是美好發音的基礎。呼吸應該是快吸慢呼的胸腹式呼吸,我們用抽泣或嚇一跳的感覺吸氣然后慢慢呼出,同時強調自然、深長。這時我們腰帶一圈的身體:腹肌、腰肌、肚子即橫膈膜都打開撐住,直到口中說話的氣息慢慢消失。這樣練習的時候,把手放在嘴巴前面,感覺不到有明顯氣流沖出時,說明這時候的呼吸的力量和速度掌握得恰好。
步驟二:聲音共鳴法。運用呼吸合理正確的“貫通”體共鳴腔。人體可以利用的共鳴腔體主要包括:頭腔、口腔、咽腔、胸腔和腹腔等。通過改變這些腔體的形狀來和聲帶發出的聲音產生共鳴的效果,使聲音豐滿、圓潤,聲帶負擔減輕。首先:口腔、咽腔共鳴。軟腭上提抬起,找打哈欠結束時的狀態。喉頭向下,軟腭抬起,下巴放松,使喉到嘴唇的共鳴管道盡量拉長,同時打開喉嚨,讓氣息將說話聲音毫無阻擋地送到充分打開的鼻腔和口腔。這樣聲帶發出的聲音得到了共鳴,音量自然增加許多。
2.2用聲樂練聲的方法糾正呼吸和共鳴錯誤
由于大多數的發音方法不正確是呼吸的氣息和聲帶閉合的配合不當造成的,所以利用練聲曲使練習者在發音時在每句練聲要求時間之內,給氣息和聲帶的正確配合創造良好的條件,如:a、o、e、i……的音階練習。不僅如此,利用有關母音的強化,還能糾正和治療一些因不良發音造成的聲帶上的毛病。利用練習練聲曲時各個發音器官的積極狀態,幫助練習者尋找聲音共鳴的感覺,學會使聲音產生共鳴的方法,從根本上解決音量的問題。
2.3加強咬字、吐字能力,增強口腔這個“擴音器”的效能
咬字是指口腔在咬字頭時的力量,吐字指的是字腹到字尾的過程中的口力。字頭要咬得“重”些,字尾必須交代清楚。我們中國的漢字發音一般是由子音和母音構成的。子音在口腔的前半部形成,母音是在口腔的后半部形成。舌前三分之二管發子音,舌根、咽、喉是用來發母音的。為了使吐字清楚,嘴唇要在吐字時用力。
3 嗓音能力的長期培養過程
萬事開頭難,以前長期形成的習慣打破了,變得不習慣,不要緊,多加練習。
3.1教師的指導
聲音的訓練是一件相當微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位有經驗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是整個過程的主導者,他為練習者選擇路徑和進度,并且對練習者的每一個狀況做出判斷、鑒定。在練習發聲的道路上,自學有時很盲目,有專業老師點撥便是一條捷徑。
3.2毅力和習慣
嗓音質量的提高肯定不是立竿見影的,需要時間的錘煉和習慣的養成。曾經有位聲樂專家比較保守地斷言,要真正掌握完全正確的呼吸方法需要約半年左右的時間。所以練習者要有足夠的毅力,先堅持兩三個月,一定會有起色的。慢慢成習慣,習慣成自然。這樣不自然到自然,新的好的說話習慣成自然了,嗓音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了。
4.嗓音的保養
我們先分析上海醫院的一項關于教師嗓音狀況的權威調查,結果顯示:吸煙的教師嗓音有異常狀況比不吸煙者比例高,而上課飲水的教師比不飲水者的嗓音異常發病率明顯降低;教師的工作環境有暖氣及空調設備的比無這些設備的教師,患有嗓音異常的概率明顯降低;學校能為老師著想,配備了腰式麥克風或無線話筒的教師,患有嗓音異常的概率明顯低。看來,對于自身嗓音的保養程度一方面要鍛煉,使它變得堅強有力,另一方面也要周到地愛護。具體提出以下幾種辦法:
第一,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科學合理地用嗓。不斷琢磨和學習,提高發聲水平,用氣帶聲,以方法求效果。建議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結合。胸肺部和腹部間有橫膈膜,若吸氣時能使用到橫膈膜,可使吸氣量更大,氣的運用較靈活,使用適當的音量與音調說話,使用適當的速度說話。
第二,平時說話節約用嗓,說笑音量有節制,切忌大叫。嗓子感覺疲勞的時候,要盡快地休息。
第三,注意日常生活習慣,少吸煙少喝酒,少吃太冷、太熱或太辣等強刺激性食物。飲食定時定量,要有節制。常喝開水,多吃水果。身體不適時上課要學會間歇。
只有正確的發聲方法和合理地使用嗓音是對嗓音的最好保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