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莉
哈爾濱金融學院法律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2015年重點項目“依法治國視域下公民法治意識培養路徑探析研究”(HSY201505)階段性成果。
?
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陳麗莉
哈爾濱金融學院法律系,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2015年重點項目“依法治國視域下公民法治意識培養路徑探析研究”(HSY201505)階段性成果。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法律具有懲罰犯罪、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的重要價值和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規定了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義務。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有利于公民在社會生活中遵紀守法、并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本文主要介紹目前我國在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取得的一些成果和現狀,并對我國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法治建設;公民;法律意識;培養策略

對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中產生日益重要的作用。培養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能夠使公民在社會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有利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
一、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的成果和現狀
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黨和國家在我國法治國家建設中積極采取措施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國家不斷的加強立法建設并在公民中大力宣傳法律,樹立公民的法治觀念。但是,目前我國在法治國家建設中對公民法律意識培養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1.我國公民對法律的認識趨于理性化
我國在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中,國家對思想教育的重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地加強對法律的宣傳力度,我國公民對于法律的認識也變得廣泛和深入,而且我國很多公民懂得運用法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懂得了如何運用法律來維權,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在社會法制化進程中大幅提高[1]。
2.我國公民在法治國家建設中對法律的信任度提高
公民對于法律的信任來源于法律對其的保護作用。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立,為保護公民的權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我國公民對法律的信任程度也越來越高,公民已經愿意并且能夠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3.我國在法治國家建設中對公民法律意識培養的現狀
(1)公民對法律缺乏安全感,信任感降低。隨著我國法制化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公民能夠運用法律來維護權利、履行義務。近年來由于國家法律建設進程發展加快,頻繁廢除舊的法、制定新法的現象出現較多,這種法律制定缺乏穩定性的現象使公民對于法律的信任感逐漸下降,更難以建立起完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
(2)公民的法律權利意識不深刻。目前我國公民對法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基礎層面,對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缺乏了解認知。在我國,公民對于刑法懲罰犯罪的功能知道較多,生活中的刑事案件往往少于民事糾紛,但是公民對于與自身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民商法、經濟法等法律的認識淺薄。
二、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探討
上文分析了目前我國在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培養的現狀,根據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培養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對我國法治國家建設中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了以下幾點探討。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制,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要求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注重立法的質量。立法機關在立法時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在憲法的根本指導下充分考慮到所制定的法律的可適用性,制定出切實維護公民權利和利益并為公民所認可的法律法規。高質量的立法文件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的健全和完善是為公民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法律是為人民制定的。在立法活動中提高公民的參與意識,讓民眾參與到國家的立法活動中去,并對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草案提出意見和建議,維護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利益。在公民參與下制定出來的法律更能切實的反映出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具有權威性且在推行過程中更加容易。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的法律在制定過程中受到傳統道德的影響較為深刻,我國的法律將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中的精華部分制定為法律文件,以作為公民的日常行為準則。道德意識對公民的行為據有內在的強制性,一般依靠人們的自覺性遵守道德標準。而法律則是通過國家制定并依靠根據強制力實施的,在保護公民利益方面的作用遠
遠超過道德的作用。法律意識與法律道德的內在聯系要求不可將他們分割開來,法律與道德相互支撐、共同發揮作用。
三、小結
綜上,隨著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發展,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越來越強。不斷培養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長期任務。我們應當不斷積極的探索出培養公民法律意識的新途徑,為公民形成正確全面的法律意識而不斷努力,這也是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李玉德.試論法制社會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與塑造[J].法制博覽,2015(08):164.
[2]曲明娜.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與法治社會的生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06):142-121.

作者簡介:陳麗莉(198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哈爾濱金融學院法律系,從事經濟法和公司法教學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D4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