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擁軍 趙新紅
摘 要:在高中階段,開設體育課程,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氣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通過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實行人性化的課堂管理方式,關注學生發展;改革體育授課內容與教學方法,從而體現體育課程的時代性。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體育課程肩負著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各學科教學都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高效。我們每位體育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新課標的理念和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特點和體育課程的教學活動規律,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構建高效優質、充滿活力的體育課堂,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一、實行人性化的課堂管理方式,關注學生發展
1.面向全體學生
每個學生因家族遺傳、成長環境等方面的不同,在個人天賦、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和考慮到這些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例如,設置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憑借自身條件和身體素質進行體育活動的學習和鍛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差異化的教學輔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不同的考核目標,實行差異化考核。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教學的組成要素,從學生的基礎水平、興趣出發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過程和結果,以促進所有學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進一步發展。
2.運用激勵機制
不管哪種學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發揮學生學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課上和課下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專長和優勢,讓學生之間能互相幫助和提升。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恰當、及時的指導,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問題,犯一些小的錯誤,作為教師,我們要正確對待,相對于指責、批評的方式,耐心地疏導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多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多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尤其,當學生行為消極時,應更加關注。我們應放下教師高高在上的架子和權威,深入學生中,和學生共同活動,增進師生的情感和友誼。
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1.發揮學生主體性
我們要樹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巧妙科學地設計教法,合理地選擇學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和練的全過程,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促進學生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在教學的形式上,可采用自我嘗試,自選結合方法,通過趣味練習、競賽等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對于耐久跑這項運動,學生不通過基礎的學習,較難掌握跑步中呼吸的節奏及耐久跑的姿勢要領,也就很難實現耐久跑課程的實際效果。高中體育課程安排耐久跑,除了鍛煉學生有氧耐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及呼吸循環系統機能外,還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學生了解了這一深層內涵,其課上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大大增強,加上教師的技術指點,以及追逐跑等跑步方式的選擇,使得學生興趣高漲,對于高中生來說,耐久跑切實成了他們鍛煉身體、培養能力、釋放壓力的一種運動方式。
2.注重生活性、實踐性
體育課程的課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尤其是室外活動課。我們應以滿足學生終身體育發展的需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適應社會需要的體育鍛煉環境和運動訓練項目。
例如,學習籃球時,可以帶學生觀看一場現場的比賽或看一些精彩的動作集錦錄像;學習跑步時,引導學生把訓練融入生活當中去,每天進行晨練,或者在上學、下學的路上,適當地跑一段。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培養了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在學習足球時,訓練傳球,可以采用四人一組,中間一個人攔截三人傳球的游戲方式,既訓練了三個傳球學生的傳接技能,又訓練了中間攔截學生的斷球技術與反應能力。
三、改革體育授課內容與教學方法,體現體育課程的時代性
1.健身性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我們要根據高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去精心、科學地選擇,以豐富和拓寬學生的體育健康知識,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
例如,隨著高中生年齡的增長,男女學生在體育運動喜好上會表現出差異。男生一般都喜歡一些對抗性、競賽性比較激烈的運動項目,而女生則喜歡一些富有平衡性、柔軟性、活動量不大的活動項目。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就要不斷分析學生的特點和體育需求,精心選擇和設計有助于學生健康生活和未來發展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運動的專長和體育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
2.綜合性
體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滲透德育教育,也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即“育德促智,健體立美”,引導學生認識體育課程和其他文化學科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體育活動,積極投入和參與。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給學生講解體育明星的訓練和學習成長過程,使學生深受感染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
總之,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和實施的背景下,高中體育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我們每位體育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和提高,賦予高中體育教學更加鮮活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健瑜.優化高中體育教學流程與“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6).
[2]祝冬軍.高中體育教學創新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17).
?誗編輯 黃 龍